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张辉  王威 《安全》2005,26(1):26-27
本文通过对FHS型稠化胶体灭火剂和几种典型水系灭火剂的性能比较,探讨FHS型稠化胶体灭火剂的特点;通过对其失重率、阻化性及灭火实验的抗燃性的实验研究,表明了FHS型稠化胶体灭火剂在一般固体火灾中的优越性,预示了FHS型稠化胶体灭火剂在固体火灾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溶解及胶体物质(DCS)随着造纸用水循环系统的日益封闭而不断积累,给生产和成纸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急需有效的方法加以去除. 通过实验室模拟,进行了DCS的好氧和厌氧生物可降解性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营养物的加入对好氧生物降解DCS具有积极作用,使CODCr的去除率提高了15.3%,DCS中木素及其衍生物的好氧生物降解需要必要的共代谢基质,在工程应用上应配以添加合理的营养底物;厌氧生物降解的第1天,DCS,CODCr和UV280的去除率分别超过了40.5%,55%和68%,明显优于好氧生物降解;DCS中难以被生物降解的长链脂肪酸和木素聚合物属互养型底物,其降解过程会因乙酸和氢气的积累而受到抑制,在工程应用上,应考虑调节厌氧微生物的适应性或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以强化污染物的持续有效分解.   相似文献   
53.
磁化处理对活性污泥胶体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过程中,二沉池的泥水分离影响整套工艺的效果,用投加混凝剂来降低活性污泥胶体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以下简写活性污泥zeta电位),增加了运行成本.通过磁场磁化可以降低活性污泥zeta电位,达到节省药剂的目的.研究了磁感应强度、磁化时间、磁场位型以及搅拌速率对氧化沟活性污泥zeta电位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磁化处理能降低活性污泥zeta电位,在磁场中心磁感应强度为0.40 T左右及反应器与磁场平行静置磁化时,zeta电位降低幅度最大,平均在46.5%~51.4%.  相似文献   
54.
风浪对太湖水体中胶体态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为了解不同风浪条件下太湖水中胶体态营养盐和浮游植物含量的特征, 选择不同风速情况进行现场观测和采样, 用切向流超滤法获取胶体, 测定胶体态有机碳、氮、磷及其他形态营养盐含量. 同时收集浮游植物样品, 测定其密度和生物量. 结果表明, 在风速小于4m/s时胶体氮(CN)和胶体磷(CP)含量随风速变大而升高, 而在风速大于4 m/s时其含量不再升高, 甚至略有降低; 叶绿素a(Chl-a)、浮游植物密度、蓝藻密度和蓝藻生物量均在风速小于4m/s时随风速增大而升高, 在风速大于4 m/s时随风速增大而降低, 说明小风浪有利于蓝藻生长或漂浮, 而大风浪对其生长或漂浮不利. CN和CP含量与浮游藻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在藻类生长旺盛的夏季, 太湖水中胶体氮、磷的主要来源为藻类产物.  相似文献   
55.
利用凝胶层析分离测定胶体态铝和溶解态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凝胶层析柱分别对高浓度(5.4g·L-1)和低浓度(0.27mg·L-1)的聚合氯化铝溶液和氯化铝溶液进行了层析分离,测定了洗脱流出液的电导率和pH值,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分析了洗脱流出液中的铝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高浓度和低浓度铝水样中的胶体态铝和溶解态铝浓度均可采用凝胶层析法进行分离测定.利用凝胶层析装置对2.5mL铝水样以1mL·min-1的速度进行洗脱,40~60mL间的洗脱流出液即为胶体态铝,剩余部分为溶解态铝.  相似文献   
56.
不同酸碱条件下胶体迁移对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胶体在迁移过程中对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影响以及不同酸碱条件下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的特征,并从胶体的动电性质、粒径分布以及胶体与含水介质的空间排斥效应等方面对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的微观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胶体溶液的酸碱度对含水介质的渗透性影响很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胶体容易迁移,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小。不同酸碱度条件下胶体粒度、表面动电性质不同:在酸性环境下出水胶体表面zeta电势和淌度为正,由于胶体带正电荷与含水介质表面所带负电荷的电性相反,电荷之间的吸引作用使胶体沉积作用加大,随着胶体聚沉在含水介质表面上渗透性急剧降低;在碱性环境中出水胶体表面zeta电势和淌度为负,电荷间的排斥作用将极大地促进胶体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57.
基于切向流超滤系统及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及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对南昌市典型湖泊水体中不同粒径胶体的荧光物质组分、来源及结构等进行分析.通过PARAFAC解谱发现,各粒径胶体主要由5种荧光组分组成,即类腐殖质组分(C1~C3)及类蛋白质组分(C4~C5).其中,类腐殖质组分主要集中在小分子量(1~10 k Da)胶体中,而类蛋白质组分则主要存在于大分子量(100 k Da~0.45μm)胶体中.同时,利用光谱指数(FI、BIX、HIX、UV254)表征胶体组分来源及其特性,结果表明,大分子量胶体以自生源为主,而小分子量胶体的腐殖化程度及芳香性更高,这与其较高比例的类腐殖质组分有关.经SOM训练,探讨了不同粒径分级胶体在SOM映射图中的分布情况,其结果与PARAFAC所得结果一致,即小分子量胶体及大分子量胶体主要分别映射于SOM的下部和上部,而类蛋白质荧光峰强度占总荧光强度的比例为自右上至左下方向递减.PARAFAC与SOM的有效结合,可为了解水体中的物质组成、掌握胶体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及其与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归趋作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8.
以改良苯芴酮比色法测定锡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仪器中锡的测定最常用的是苯芴酮化学比色法。但笔者在实验中发现,该法pH值不易控制,结果重现性较差。故参考有关资料,对原法进行了改进,即以醋酸钠缓冲液代替氨水与硫酸来调节,控制pH值。以聚乙烯醇代替明胶作为胶体保护剂。经实验证实,改良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均较原法好,且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59.
动态强化微电解法处理染料废水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模拟染料废水经动态强化微电解装置处理,其色度下降95%~98%,COD降低80%~85%。研究结果表明:其脱色机理主要是基于还原作用破坏了染料分子的不饱和共轭发色基团;COD的去除是还原后的染料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可溶性降低,增强了悬浮胶体在以Fe^2 为胶凝中心的絮凝体捕集和吸附的共沉作用。  相似文献   
60.
多孔介质中的致病细菌及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迁移研究对保护饮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作为生物胶体的一种,在迁移过程中受多种迁移机制共同作用.除常见水动力条件和水化学条件外,微生物在迁移过程中还受自身性质,介质颗粒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微生物在饱和多孔介质与非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并对近年来研究热点及进展进行了简要概括.目前微生物在地下水中迁移研究日益丰富,但由于地下环境复杂性,微生物的易变异性,对于地下水系统中微生物造成的污染去除修复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