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530篇
基础理论   180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81.
研究制作了半挥发性有机物中流量采样装置,将环境空气(包括气相和颗粒物)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采集到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及其后面的吸附剂上,用乙醚/正己烷混合溶剂提取,提取液经硅胶柱净化后,用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测定邻苯二甲酸酯类.并对色谱分离条件、样品净化方式、目标化合物在气相和颗粒物上的分布规律及采样器的捕集效率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782.
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含硫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固体CO2为冷却试剂,使空气中含硫化合物有效富集在-70℃条件下TANEX复合吸附管内,样品管在热脱附装置中120℃下解吸后,采用气相色谱脉冲式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硫化氢、甲硫醇、二甲二硫和甲硫醚,优化了试验条件。4种含硫化合物检出限为0.1ng—0.5ng,标准管测定的RSD为12.7%—16.3%,实际气样加标回收率为78.3%—87.7%。  相似文献   
783.
重金属离子对斜生栅列藻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斜生栅列藻作为生物指示物,对16种重金属化合物的单一毒性进行毒性评价,并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了重金属的致毒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的毒性大小顺序为Ag+Cd2+Cu2+Zn2+Sr2+Pb2+Hg2+Sn4+Al3+Cr+Ni2+Mn2+Ba2+Fe3+Co2+Li+。  相似文献   
784.
为准确检测地下水等环境水体中痕量草甘膦等有机磷化合物的含量,服务水环境质量评价,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样品预处理及定量方法选择等方面的讨论,建立了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样中5种有机磷化合物(草甘膦、草铵膦、氨甲基膦酸、杀木磷、乙烯利)的分析方法。水样经微孔滤膜过滤,通过稀释或阳离子交换柱进行预处理。以Ion Pac AS11-HC(250 mm×2 mm)为分离柱,KOH溶液为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有机磷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在0.006~0.1μg/L之间。在地表水、地下水和工业废水的加标回收率为74.0%~130%,相对标准偏差在2.9%~8.8%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与标准方法《水质草甘膦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1071-2019)进行方法比对研究,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在方法建立的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基质干扰及消除进行了探讨,可以通过调整色谱条件、稀释样品或减少进样量、阳离子交换柱的预处理和内标法定量来降低和补偿基质干扰。  相似文献   
785.
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NiOγ/-Al2O3吸附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对含苯并噻吩的模型化合物进行反应吸附脱硫实验,考察了NiO负载量、模型化合物硫含量及活性组分的形态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并用XRD、SEM—EDS分析、XPS分析对载体和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iOγ/-Al2O3吸附剂具有较高的穿透硫容,能有效脱除模型化合物中的苯并噻吩;反应过程中生成了NiS;C的沉积以及Ni的硫化物的生成导致了吸附剂的失活。  相似文献   
786.
研究了多组分背景下2种煤质颗粒状活性炭D1220、R08S对人尿中4种药活性化合物(PhACs)(1 mg/L)——苯扎贝特(BEZ)、卡马西平(CAR)、布洛芬(IBU)和美托洛尔(MET)——的吸附去除。结果表明,D1220(R08S)对4种PhAC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均为优惠吸附;D1220(R08S)对各PhAC的吸附作用强弱顺序为BEZ〉CAR〉MET〉IBU(BEZ〉CAR〉IBU〉MET);PhACs平衡浓度小于3.01(0.91)μg/L时,D1220(R08S)对4种PhACs中的BEZ的吸附性能最好,平衡浓度大于3.01(1.93)μg/L时,D1220(R08S)则对MET的吸附性能最好;活性炭投加量为2 g/L时,D1220(R08S)对4种PhAC的去除率均在88%以上;总体吸附性能D1220优于R08S。  相似文献   
787.
烹饪油烟羰基化合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4-DNPH吸附管对使用4种不同食用油(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和花生油)分别进行炸土豆、炸鸡块、煎带鱼和煎鸡蛋等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羰基化合物进行采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解析不同食用油和烹饪方式羰基化合物污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用油量较多、油温较高的油炸过程所排放的羰基化合物浓度远高于用油量较少、油温较低的油煎过程所排放的羰基化合物,油炸过程所排放的羰基化合物浓度约为油煎过程羰基化合物的3.4~12.5倍。在烹饪油烟中,油炸过程丙烯醛占总羰基化合物的81.0%,其次是二甲基苯甲醛和己醛,分别占总羰基化合物的4.7%和4.1%;对于油煎过程,丙烯醛仍为主要羰基化合物,其浓度占总羰基化合物的24.6%,其次是邻/间-甲基苯甲醛和乙醛,分别占总羰基化合物的17.8%和11.3%。  相似文献   
788.
为了寻求治理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措施,以豆瓣绿、鹅掌柴、富贵竹和袖珍椰子等4种常见室内植物为供试材料,采用五氟苯肼/气相色谱/质谱法(PFPH/GC/MSD)分析方法和动态熏气法开展了相关植物去除4种羰基化合物(乙醛、丙酮、丙醛和丁醛)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光照(3 000 lx)下,豆瓣绿、鹅掌柴、富贵竹和袖珍椰子4种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速率(μmol/(m2·h))范围分别为:0.24(丁醛)~1.36(丙酮)、0.25(丁醛)~0.69(乙醛)、0.07(丁醛)~0.30(乙醛)及0.57(丙醛)~0.75(乙醛),而在无光照下,相应的植物去除速率(μmol/(m2·h))分别为:0.07(丁醛)~0.27(丙酮)、0.09(丁醛)~0.29(乙醛)、0.02(丁醛)~0.22(乙醛)、0.13(乙醛)~0.45(丙酮),通过对比可以看出4种植物对C2~C4羰基化合物在光照下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在无光照的情况下.此外,4种供试植物对4种羰基化合物总的去除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豆瓣绿(169.26μg/(m2 · h))>袖珍椰子(149.23 μg/(m2 h))>鹅掌柴(94.44 μg/(m2·h))>富贵竹(29.85 μg/(m2·h)).  相似文献   
789.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下对多氯二苯并-对-二 (PCDDs)、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和氯苯分子进行计算,找到了一个可指示产乙烯脱卤拟球菌(Dehalococcoides ethenogenes)195降解转化这些芳香卤化物脱卤反应途径和中间产物的参数—结构上可能的脱卤产物的分子总能量(ET).以ET作为理论探针可指示PCDD/Fs、PCBs、PBDEs和氯苯被菌株195转化的主要脱卤中间产物,脱卤反应倾向于生成具有较低ET值的中间产物.另外可以利用结构上可能的脱卤中间产物与具有最低ET值脱卤中间产物间的分子总能量差(?ET)作为理论探针,推断存在第2种脱卤中间产物的可能性,?ET越小,则同时存在多种脱卤中间产物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790.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氟化合物(poly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Cs因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以及高表面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消费和工业生产等领域。PFCs具有难降解、生物富集和长距离迁移等特点,已在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中检出。在生态环境中,PFCs能够通过食物链不断传递放大,其具有的多种毒性效应已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主要综述了PFCs在各类环境介质的污染现状、生物的毒性效应、人类摄入健康风险评估以及PFCs的降解研究,以期为未来PFC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