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530篇
基础理论   180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31.
厌氧菌对化石燃料中有机硫的还原降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硫酸盐还原菌D.desulfuricansM6及模型化合物和原油的脱硫活性。苯并噻吩脱硫率高达96%,硫醇低于10%。一些模型化合物的降解受到正十二烷的抑制,石油重馏分的脱硫率高于原油和轻馏分。在微生物还原降解模式中,与脂肪族含硫化合物相比,芳香含硫化合物中的碳硫键易于受到攻击而降解,某些石油样品的低脱硫率源于样品中硫的赋存形态。介绍了DesulfomicrobiumescambiuK114和Desulfovibriolonggreachill213及其同生群在仅有氮气的环境中对模型物的还原降解。  相似文献   
932.
简易水处理活性炭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7  
首先介绍活性炭性能测试与水处理活性炭选炭、吸附技术选择、工艺应用的关系,其次报导两个活性炭选用方面的改进方法。通过重新定义、整合、完善现有活性炭性能指标,建立了以酚值、碘值、亚甲基蓝、丹宁酸值为吸附性能指标的选炭方法。这四种指标化合物的分子量与直径覆盖了大多数有机污染物的范围,用此法可减少活性炭应用测试的炭型。在活性炭精选和吸附工艺应用研究中,用微型炭柱进行穿透实验可弥补缩小式传统型、小型炭柱的不足。相对于国外现用微型柱的实验方法,文中介绍的微型柱快速穿透(MCRB)方法的设备要求较低,操作简单,可以在国内大多数实验室中进行;遇过对多种污染物质的实验结果,建立了MCRB方法的可信性和适用性。这两种新方法完善了活性炭水处理研究的实验体系,可降低其应用于水与污水处理的成本,有利于中国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33.
以水中11种脂肪族二元酸酯类(ADEs)增塑剂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E-GC-MS)为例,探讨了用C18柱和HLB柱萃取水样时不同品牌、不同批号的SPE填料和C18柱封端与否及相对应的洗脱溶剂不同配比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不可作为C18柱和HLB柱的淋洗溶剂;11种ADEs用不同配比的二氯甲烷/正己烷溶剂体系洗脱,对C18柱和HLB柱,不同SPE填料最佳二氯甲烷体积分数分别为0~60%和15%~20%;未经封端处理的C18柱不适合作为ADEs的SPE柱;最佳溶剂洗脱体积为5 mL,样品穿透体积至少为200 mL;在优化条件下,11种ADEs方法检出限为0.2~0.5 μg/L,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5.2%~113%,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为5.5%~18%,各特性指标显示该方法正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良好。  相似文献   
934.
通过优化样品保存、前处理、分析条件,建立了水中15种典型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并对饮用水水源地和末梢水中PFASs进行定量检测。水样过膜后,准确移取700 μL水样、300 μL甲醇至1.5 mL聚丙烯进样瓶,并加入同位素内标后直接进样800 μL至在线固相萃取流路,进行萃取富集,再通过十通阀切换将洗脱的PFASs转移至分析流路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内标法定量。方法分析总时长22 min,15种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31~1.20 ng/L,纯水高、中、低浓度加标样品回收率为70%~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2%~14.0%(n=6)。经实际样品验证,该方法与传统手动固相萃取方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有机试剂用量少、灵敏度高、方法稳定,可满足地表水和末梢水中PFASs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935.
水中蒽醌化合物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物理、化学、生物法处理水中蒽醌化合和折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936.
甲硫氨酸和水分对土壤挥发性有机硫化物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箱采样和Entech7100预浓缩仪-GC-MS分析了甲硫氨酸和土壤水分对羰基硫(COS)、二甲基硫醚(DMS)、二硫化碳(CS2)和二甲二硫醚(DMDS)等4种挥发性有机硫化合物(VOSCs)吸收或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主要影响土壤COS和DMS通量,含水量低时,土壤吸收COS,释放DMS;接近或超过最大持水量时,土壤释放COS和DMS,且DMS释放速率显著增加,这可能主要受土壤Eh值的影响.添加甲硫氨酸后,土壤DMDS和DMS释放量显著增加,两者释放量接近所观测四种VOSCs总释放量的100%,说明甲硫氨酸是DMDS和的DMS重要前体物,DMDS与DMS释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相同,而COS与CS2释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基本一致,可能是不同VOSCs受不同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37.
四乙基铅(tetraethyl lead)是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一种,其结构是一个铅原子与4个乙基分子连在一起组成的,是一种略带水果香甜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约含铅64%。常温下极易挥发,即使0℃时也可产生大量蒸气,有高度脂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四乙基铅曾广泛用作汽油添加剂,以提高燃料的辛烷值,防止发动机内发生震爆,从而能够使用更高的压缩比率,藉以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功率。  相似文献   
938.
为了实现高浓度脂肪胺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采用催化吹脱耦合A/O工艺对脂肪胺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温度、时间、pH值、催化剂投加量因素对吹脱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水ρ(COD)为2 000~3 000 mg/L,温度为50℃,时间为2 h,pH值为11,催化剂投加量为5%的条件下,催化吹脱TKN去除率为83%。经催化吹脱工艺处理后废水采用A/O工艺处理,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催化吹脱耦合A/O工艺对脂肪胺废水的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39.
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作为衍生化试剂,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定量检测上海市大气PM2.5中单羰基和二羰基化合物,共检测出5种单羰基化合物和2种二羰基化合物(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单羰基化合物中浓度最高的是甲醛和乙醛,其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579.47±672.81)ng/m3和(572.02±470.58)ng/m3;二羰基化合物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63.74±54.27)ng/m3和(97.28±39.62)ng/m3.研究发现上海市大气PM2.5中一些羰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日变化表现为早晚高峰,而季节性变化单羰基化合物是冬天>夏天,二羰基化合物则是夏季>冬季.此外,PM2.5中羰基化合物的浓度还与温度、湿度、质量浓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0.
利用能精确捕获水自由液面的VOF (Volume of fluid,体积百分比)法,建立挥发性化合物在无化学反应条件下的耦合扩散时空模型. 用W*(分子拓扑指数)表征化合物分子结构,将化合物传质系数——Schmid数与W*进行关联,结合亨利常数、Schmidt数与W*的关联式,预测乙醇、苯、己醛与2,2,4-三甲基戊点源泄漏后的质量浓度时空分布,预测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 烷基苯、醇、醛、烃类化合物的Schmidt数与W*0.25成线性关系. Schmidt数随分子间距减小而增大,烷基苯、醇、醛、烃类化合物在水中的Schmidt数约为空气中的600倍以上. 相同W*的化合物,Schmidt数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大. 泄漏初期,亨利常数的作用高于Schmidt数,挥发强度随亨利常数的增加而增大,水中乙醇峰值浓度下降的平均速率仅是苯的45.1%;泄漏后期,Schmidt数起主要作用,挥发强度随Schmidt数减少而增大,苯的峰值浓度下降平均速率降低,乙醇峰值浓度下降平均速率比苯高120.0%. 己醛的W*是2,2,4-三甲基戊的16.27倍,但二者的亨利常数和Schmidt数很接近,挥发迁移过程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