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96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9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黑河中游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黑河中游生态环境特点,基于PSR模型,选取9项能反映其生态环境脆弱性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可拓理论和熵权法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综合评判模型,对黑河中游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民乐县和甘州区整体生态环境脆弱性相对较轻,嘉峪关市中等,肃州区、高台县和临泽县较重,山丹县最严重;各地区对不同评价指标的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2.
湟水河小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河地处西北高原干旱地区,针对其流域地下水的特点,选取包气带介质、水位埋深、含水层介质、含水层厚度、净补给量和地形坡度共6个指标并运用三标度AHP法为各个指标赋予权重,构建了改进的DRASTIC模型。运用改进DRASTIC模型对湟水河的小流域范围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湟水河沿岸的部分地区和西堡村附近地下水脆弱性高,地下水易受到污染。与传统DRASTIC模型相比,改进模型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123.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是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为制定和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本研究从与地下水污染源及含水层相关的本质角度及外在的社会经济角度、政策角度综合考虑,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地下水价值、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利用层次分析法及相应的叠加原则进行耦合,构建了一套地下水污染防控区划体系,并借助GIS技术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及区划结果的可视化表达.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防治区划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最终的防治区划分级图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研究区域地下水防治的轻重缓急,符合实际情况,对下一步实际预防、监管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此外,由于该体系构成因素的动态性特征,建议开展关于区划更新频率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4.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管理地下水资源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方法,采用DRSTIW模型对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采用因子分析对污染源解析量化,进行地下水污染负荷评价;采用兼顾开采价值和原位价值来估算地下水功能价值.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权重,基于ArcGIS加权叠加功能生成地下水污染风险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整体较高,地下水污染负荷和地下水功能价值整体较低,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偏低,高污染风险和较高污染风险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7%,主要分布在莎车县、泽普县、麦盖提县、图木舒克市和巴楚县西部等区域,含水层渗透能力强、地下水径流条件弱、地下水补给量模数大、植被覆盖率低和水岩相互作用强等自然条件加之频繁的人类活动如农业化肥的施用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使得这些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较高.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为地下水监测网络的优化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5.
为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应对内涝的能力,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的Space-L方法构建了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地铁、公交无向加权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构建了不同耦合半径的公交-地铁双层交通网络,确定了连边的权重和节点的重要度,计算了静态下地铁网络、公交网络和不同耦合半径的公交-地铁双层交通网络的介数、平均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等复杂网络特性指标;针对内涝导致的单一站点失效和多站点失效情况,以最大联通子图比例、网络连通率和网络效率为指标进行了故障模拟,分析了节点故障与连边故障对城市公交-地铁双层交通网络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公交-地铁双层交通网络的最大联通子图比例、网络连通率和网络效率3项指标在攻击下的下降程度和下降速率都低于单一地铁网络和公交网络,城市公交-地铁双层交通网络的抗毁性能高于单一交通网络;对比节点故障与连边故障发现,节点故障下网络的脆弱性更大。  相似文献   
126.
为系统分析建筑施工安全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机理,首先探讨了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下各子系统影响因素之间的高接触与紧耦合性的特点;然后以脆弱性理论为切入点,建立了建筑施工安全系统脆弱性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三角模糊数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模型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和相关方程参数;最后通过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投入方案对建筑施工安全系统脆弱性的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度的影响程度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建筑施工安全系统具有脆弱倾向性;个人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和组织管理子系统分别对降低安全系统暴露度、敏感度和提高安全系统适应度有显著的作用,在整个仿真周期内各子系统每单位投入产生的变化幅度分别为17.07%、11.13%和15.60%,并围绕起关键作用的子系统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降低建筑施工安全系统的脆弱性风险,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7.
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为研究区,基于最小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合脆弱性评价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对关键区域分类提出针对性修复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在汶上县共识别出11处生态源地,总面积38.72km2,35条生态廊道,总长度259.56km;生态脆弱性分级以中度脆弱与低度脆弱为主,两类型区域总面积594.32km2,占比67.40%.中部城区脆弱性较高,西南洼地脆弱性较低;识别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5处,总面积107.14km2,分布于中部城区及周边;根据区位特征将关键区域分为三类,并分类别提出其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海洋渔业脆弱性是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海洋渔业脆弱性的概念与内涵、研究分类与分析框架、评价方法与测度指数、驱动因素与应对措施4个方面对海洋渔业脆弱性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结果表明:(1)海洋渔业脆弱性概念虽未统一,但关于概念内涵的理解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2)海洋渔业脆弱性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体系有待完善;(3)海洋渔业脆弱性驱动因素与机制研究不足。未来宜重点完善海洋渔业脆弱性概念,构建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加强海洋渔业脆弱性多尺度研究,深化海洋渔业脆弱性的驱动因素与机制研究等,为解决海洋渔业发展问题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9.
白凡  周金龙  周殷竹  韩双宝  孙英 《环境科学》2023,44(8):4325-4333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效工具,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价、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这3个部分.以吐鲁番南盆地平原区为例,利用调查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划分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价;选取经典的DRASTIC模型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从水质和水量的角度进行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利用GIS平台将3个评价结果加权叠加,生成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较低.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5.5%,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L1、 L2和L3处.L1主要受到高污染源荷载和高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L2主要是由高地下水功能价值和以生活为主的面源污染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面源污染和较高的地下水功能价值是L3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偏高的主要原因.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对决策者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具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0.
冰雹灾害是宝鸡市面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采用宝鸡市2016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经过遥感解译得到宝鸡市主要农作物的空间分布图。根据宝鸡市1961 — 2016年55 a的降雹记录和防雹炮点分布资料,计算得到区域降雹强度、降雹频次和防雹能力值,以灾损数据确定主要农作物的承灾体敏感性指数。基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及脆弱性三要素,采用综合评价法和自然间断分类法得出宝鸡市主要农作物的冰雹灾害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宝鸡市主要农作物的冰雹灾害风险等级以中级风险为主,占全部风险等级的43.5%,主要分布于千阳、凤县、岐山、扶风等地;次高风险区占25.2%,主要分布在陈仓及扶风;次低风险区占18.7%,分布于金台、眉县及太白零星散区;高风险区占9.8%,全部集中于陇县和麟游;低风险区占比最少,为2.8%,零星分布于凤县和扶风。应加强对冰雹灾害高风险区的防爆能力建设,调整防雹点分布和作物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