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96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9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大气环境红线划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环境质量安全底线是环境质量安全底线的重要内容,其划定工作能够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服务.本研究旨在建立大气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划定技术方法,为国家和地方大气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划分和管控措施设计提供导引,为建立国家环境质量安全底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2.
中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安宁河流域地处中国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的腹心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该流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脆弱性和长期大规模的不合理人为干扰,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着该流域乃至四川、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该研究采用"3S"技术和PSR模型,应用多平台、多时相遥感图像,结合实地调查,建立了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背景数据库,形成了一套科学实用的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客观评价。该研究对保障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脆弱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3.
目前许多地区的地下水因过度开采以及工业活动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化肥的过度使用。给地下水系统带来了严重威胁。本文结合典型案例研究区一江阴市地下水监测网络及其监测数据,应用AHP(层次分析法)对DRASTIC法各指标权重进行重新确定,并对案例区进行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在DRASTIC指标体系中加入硝酸盐浓度因子作为特殊脆弱性影响因子,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出研究区地形图。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属于较易受污染地区,少数地区不易受污染。脆弱性评价结果较好地符合了水质状况,在指导地下水资源规划以及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4.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对于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陕西省10市1区为例,选取6个子系统29项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陕西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经济和基础设施3个子系统是影响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因素是区域应灾能力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着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的高低;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关中平原及陕南秦巴山区各地级市、区自然灾害脆弱性高于陕北地区。  相似文献   
205.
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的复杂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各类农产品流通事故频发,直接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运行成本高居不下,给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公众生活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运用事故致因理论,从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因素引发的脆弱源视角切入,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脆弱链模型;依据轨迹交叉模型识别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行中脆弱性的关键致因因子,并从脆弱性的暴露度、易感度和适应度三个维度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群体灰色层次模糊法(GGAHP)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脆弱性进行评价,从而得到其脆弱性等级,以期为政府、企业等主体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6.
以拉林河流域作为研究区,结合研究区实际条件对传统DRASTIC模型进行改进,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指标的权重值,并应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获取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同时根据单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流域地下水以中等脆弱性和较高脆弱性为主,约占流域面积的85%.在选取的六个评价指标中,土地利用类型、地下水位埋深以及地形坡度这三个指标对流域地下水脆弱性影响最大.研究结果为拉林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7.
采取演绎思路,在历史灾情的基础上,根据脆弱性概念,运用包络分析的CCR投入-产出模型,对上海各郊区(县)的农业水灾脆弱性分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松江与南汇脆弱性达1的年数最多,宝山、金山与青浦处于中等,嘉定、浦东、奉贤与崇明脆弱性达1的年数最少;另外1,991年为水灾形势最为严峻的年份,其次是1985年,1987-1990年间,各区(县)的脆弱性值都偏小,没有脆弱性达1的区域。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方法可以为市政部门提供必要信息和决策参考,以提高灾害科学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8.
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依据系统风险评价的边界要素,初步建立了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地下水特殊脆弱性评价、区域污染源特性评价和区域特征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采用多指标综合方法,对3个评价体系进行耦合,并运用ArcMap的Spatial Analysis功能制图对其进行风险表征,从而建立了对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污染类型的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新方法.以常州市为例,利用该方法对其浅层地下水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表明该市地下水脆弱性指数较高,且分布不均;污染源分布较为集中,对地下水污染风险影响较大;受污染物及污染源影响,常州市区人群健康风险值较高.全市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高且分布不均,污染风险较高区域分布在安家-薛家-郑陆一线以北和城区及其东南部一带.  相似文献   
209.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生态脆弱性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为例,利用2005年的TM影像.并结合DEM、水土流失现状图、地质灾害图、有机质含量分布图及社会经济等数据。分析全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将生态脆弱性区分区圈与土地利用规划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生态环境优越。生态良好区占85.96%;②人类活动对生态脆弱性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各生态脆弱性类型区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平原地区好于山区。城区好于郊区;③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调整和布局已经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影响。符合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划实施有利用于提升环境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10.
陈桃  包安明  郭浩  郑国雄  袁野  于涛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2):2643-2657
生态脆弱性EVI)的定量评估和长期分析,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与指导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极为重要。但以往研究很少对跨境流域这一特殊单元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阿姆河流域为例,选择反映研究区植被、水文、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11个指标,通过共线性诊断分析,构建了阿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利用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5年研究区EVI进行了定量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大部分区域处于重度脆弱状态,研究时段内重度脆弱性比例的平均值为46.40%;极度脆弱性占比在过去25年内呈增加趋势,从1990年的2.58%增加至2015年的16.97%,增幅为14.39%。(2)生态脆弱性在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之间差异巨大,其中草地的EVI值变化最大,裸地的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林地的生态脆弱性最小;研究区生态脆弱程度整体表现为裸地>灌丛>草地>耕地>城市用地>林地的规律。(3)EVI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表明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主要位于低海拔地势平坦与高海拔坡度大的地区,而低脆弱性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3500 m或坡度15~25°的区间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