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97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9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汉江中下游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论文分析了汉江中下游的襄阳、荆门和武汉的发展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探讨影响其脆弱性变化的关键因素,为该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未来气候变化对汉江中下游发展的负面影响、实现汉江中下游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2.
本文基于国内外脆弱性研究工作,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内涵、城市地区气候变化脆弱性成因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等方面已经展开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城市地区当务之急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是,积极主动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3.
城市燃气管网脆弱性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的本质安全性,提出了适用于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的脆弱性概念及脆弱性研究思路。根据城市燃气管网自身的行业特点与实地调研结果,从物理、结构和社会功能3个角度出发,建立了城市燃气管网脆弱性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然后通过MATLAB R2010a的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训练"敏感性程度"和"自身应对能力"网络模型,并构建脆弱性的函数模型。最后将城市燃气管网脆弱性等级划分为5个,用于评价城市燃气管网的脆弱性程度。训练得到的网络模型的均方差均小于0.05,结果表明,训练得到的网络模型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且能够方便地用于评价未知样本,得到研究区域的燃气管网脆弱性等级值为0.91,研究区域的燃气管网脆弱性被评定为"不脆弱"。  相似文献   
374.
运用集对分析法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两个角度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产业系统脆弱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各地区海洋产业在脆弱性、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上差异显著。根据脆弱性评价结果可将各沿海省市分为低脆弱性地区、中等脆弱性地区、较高脆弱性地区和高脆弱性地区等四类;外贸、外资依存度等敏感性因子是低和中等脆弱性地区的主要障碍因素,海洋产业专利比重等应对能力因子是大部分沿海省市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375.
运用PSR模型,重点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上海在自然、经济、社会系统作用下的2001—2012年社会经济脆弱性时序变化情况。在构建脆弱性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影响上海社会经济脆弱性的领域划分为风险度、敏感度和失衡度三个方面。计算结果表明,2001—2012年上海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脆弱性逐年降低,风险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呈波动变化,敏感性、失衡性逐年下降,适应能力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376.
中国区域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是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在对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以及由对外依存度、能源消耗弹性指数、能源储量比、能源生产弹性指数、运输线路长度和人均GDP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对全国30个省(市、区)"十五"时期的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安全供给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程度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②能源安全供给风险的应对能力差异是区域脆弱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77.
沿海城市在全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集中的人口及财富也决定了其面临灾害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即同等灾害强度下,沿海城市遭遇自然灾害时的人口伤亡更多、经济损失更大。从灾害系统承灾体的角度,分析影响灾害脆弱性的基础设施、城市形态与结构和灾害管理体制等5个方面,顺应脆弱性评价定量化的趋势,依据一定的原则,不分灾种,面对区域和人群,选取代表性指标尝试构建了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对该区域相应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建立了脆弱性模型,并在收集和标准化数据的基础上,以上海市浦东开发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可以为沿海城市防灾减灾提供科科学依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8.
塔里木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塔里木内陆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尤其是水热条件和地貌特征是植被生态,土壤环境及水环境形成与分异最主要的控制性因素。几大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塔河流域生态环境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脆弱性特征。  相似文献   
379.
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中的量化方法探讨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0  
樊运晓  罗云  陈庆寿 《灾害学》2000,15(2):78-81
承灾体脆弱性与人为因素有很大关系 ,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对区域减灾、减灾投资以及灾害保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则成为该项研究的关键。本文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 ,探讨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中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380.
恢复力作为刻画人类自身响应和发挥主体能力、积极抵御和适应外界变化的指标,在灾害学领域的引入进一步丰富和明晰了灾害承灾体的性质,与脆弱性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当前对灾害恢复力的研究不足,如何界定灾害恢复力的特征、诊断和定量评价恢复力尚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在湖南鼎城高排河流域野外土地利用现状测量与入户调查所得数据和气象数据的基础上,应用数学统计方法重点分析了土地利用、农户经济、文化素质状况等因素与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貌类型与海拔高度从较大尺度上决定了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大小,水源地位置及其蓄水能力、水田与旱地的比例关系、劳动力文化水平、农户实际年收入和非农收入比例是影响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