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97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9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为了揭示地铁系统脆弱性的内涵,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性与可靠性。基于工程系统脆弱性和网络拓扑脆弱性理论,采用系统建模与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地铁系统脆弱性的脆弱链模型,进行了基于功能和界面关系的脆弱性分析。结果表明:脆弱性是地铁系统的固有隐藏属性,以功能和界面关系为载体,以易感性和易损性为外部表现,并在网络化运营条件体现出分布集中性和影响扩散性;地铁系统脆弱性的脆弱链模型由脆弱源、脆弱性关联和脆弱点构成,干扰通过脆弱链实现了易感性行为向易损性后果的转化,脆弱源的易感性能、脆弱点的易损性能和脆弱性关联性能是决定上述转化过程的根本要素;地铁系统的脆弱性程度与子系统间的依赖程度和界面耦合难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382.
中原经济区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原经济区平原区为研究区,根据研究区具体情况、结合DRASTIC模型和人类活动影响构建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固有脆弱性和特殊脆弱性分别赋以0.4和0.6的权重进行综合脆弱性评价,最后通过ARC GIS绘制地下水脆弱性分布图。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平原区地下水综合脆弱性以中等、较高和高为主,三类区域面积分别占24.88%、33.61%和23.44%,其中脆弱性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密集的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中上游。通过与相关水质研究成果对比,地下水脆弱性高的区域也是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说明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可作为管理部门在未来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383.
中国县域单元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2853个县(市、旗、区)为研究单元,以1980、1990、2000和2010年全国1 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和中国县级行政单元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VSD模型,构建了基于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下的生态系统影响力指数和社会经济适应力指数,用以综合表达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异,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县域单元的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县域生态系统影响力指数持续降低,2000年之前呈现由"东北到西南"逐渐降低的趋势,2000年之后,基本呈现"中东部及新疆北部高、西南低"的格局.适应力指数空间分布差异十分明显,表现出东南沿海高于中部,中部又高于西部的格局.从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布格局来看,东南部比西部地区更脆弱,从时间变化来看,中国生态脆弱度整体好转,局部恶化;从数量变化来看,1983个县域单元处于高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仅有327个县域单元于处于轻度和微度脆弱区.处于极度脆弱区和高度脆弱区的县域单元未来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土地利用管理,调整用地布局并严格控制城镇规模扩张;对于轻度和微度脆弱区则应坚持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主,禁止污染型产业发展,有序引导人口转移,发展生态旅游业和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384.
全域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社区及其安全问题日益重要,然而学术界尚未建立起旅游社区安全研究体系。旅游社区安全是以旅游为主业的社区内部协调稳定,外部健康存续,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当前学术界主要是从旅游社区脆弱性、恢复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入手进行该论题的研究,且多是从目的地视角出发,并未突出社区的独立性。未来的旅游社区安全研究应首先构建起独立的研究体系,并在与国外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强调多样性和适宜性的研究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385.
段晓红  牛天勇  李晓婉 《安全》2019,40(2):33-38,42
为了客观地查找并量化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脆弱点及管控要点,本文以系统脆弱性的3个特征要素,即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为二级指标,以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系统脆弱性的8项直接影响因素为三级指标,构建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提出基于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与Vague集理论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该模型使用区间数描述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以模糊信息对系统脆弱性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山西吕梁某隧道施工项目,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对系统脆弱性、特征要素以及各关键指标的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386.
为了深入探究地下洞室施工人员对施工风险的感知能力,基于系统理论,以地下洞室施工人员的风险感知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解释结构模型(ISM)、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系统动力学(SD)建立地下洞室施工人员风险感知系统脆弱性仿真模型,对其脆弱性变化趋势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工人自身因素和状态对风险感知系统脆弱性影响最大,在施工时应该时刻关注工人的身心状态,通过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监管力度等措施来促进工人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387.
本文在东武地下水水源地水文地质结构实体的基础上,运用DRAMIC模型对水源地进行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水源地脆弱性较强,较易受到污染。应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388.
介绍了以风险辨识、脆弱性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相结合的HVC应急管理风险评估法,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应急管理进行评估的做法。  相似文献   
389.
以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对生态系统气候脆弱性定义为理论基础,以西双版纳勐腊一尚勇保护区廊道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生态系统气候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廊道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和未来变化做了评估,初步识别出不同历史时期研究区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特征,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0.
中国区域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是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在对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以及由对外依存度、能源消耗弹性指数、能源储量比、能源生产弹性指数、运输线路长度和人均GDP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对全国30个省(市、区)"十五"时期的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安全供给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程度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②能源安全供给风险的应对能力差异是区域脆弱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