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96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9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以大庆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飞  张平宇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7):1267-1274
基于经济系统脆弱性内涵,从石油城市经济系统对区域可采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的敏感性及应对能力两个方面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利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以大庆市为例,分析其2001年以来经济系统脆弱性时序变化特征,同时选择5个典型地级石油城市与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脆弱等级;与其他石油城市相比,2006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低于西部城市,高于中东部城市,与东北其他城市相近。最后提出了降低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石油城市经济转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02.
在能源紧缺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二氧化碳驱油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但由此而来的风险不容忽视。以二氧化碳驱油广泛开展、安全问题日益突显为背景,综述了二氧化碳驱油安全性研究现状,指出完善二氧化碳驱油安全性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脆弱性评价为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03.
玉溪市地质灾害频发,电网覆盖广泛,电网遭受地质灾害的灾变损失较大。结合地质灾害对电网的致灾特点以及灾变损失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电网遭受地质灾害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玉溪市各区、县电网遭受地质灾害的脆弱性进行了主客观综合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进行等级区划。结果表明,玉溪市55.5%区县电网脆弱性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404.
李平星  陈诚 《生态环境》2014,(2):237-243
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导致的生态脆弱性是研究关注的热点,但是较少有研究定量揭示2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生态脆弱区的空间格局,并提出针对性的空间管制措施。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为案例,借助Polsky等人提出的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脆弱性,并构建包含自然和人为因素在内的、由10个要素和21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太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和生态脆弱性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格局;(2)太湖流域以中低强度的脆弱区为主,不脆弱区、一般脆弱区、较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占比分别为19%、26%、33%、15%和7%;(3)现状建设用地绝大部分分布于相对脆弱的区域内,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城乡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较脆弱区和很脆弱区内,独立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较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内,交通用地则主要分布于一般脆弱区和较脆弱区内;(4)原有自然因素导致的脆弱性依然存在,人类活动强度增大已经成为是太湖流域脆弱性的主要诱因,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强度的增加将会导致脆弱性的进一步增高。结合脆弱性分区及其诱因,对不同类型脆弱区提出了空间开发或生态保护的建议和措施。极脆弱区以疏散人口和产业、强化生态建设为主;很脆弱区和较脆弱区是未来开发建设的重点,要坚持适度开发、生态开发,避免脆弱性提高;一般脆弱区作为区域开敞空间,以农业生产为主,坚持点状开发;不脆弱区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主,是太湖流域主要的生态服务供应地。  相似文献   
405.
滑坡被认为是全球第三大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我国山区、丘陵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滑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研究其空间分布格局,既是转变我国防灾减灾理念、有效降低滑坡灾害损失的迫切要求,也可以填补当前滑坡研究的不足。通过查阅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地方志记录,结合地球系统科学共享数据,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采用国际减灾战略组织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我国县域单元滑坡灾害的人员要素和社会经济损失风险状况进行了量化评估研究,并通过GIS制图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西南地区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华中西部边缘地带、华东中部部分县市和江南丘陵地区是我国滑坡灾害承灾体高损失风险的集中分布区域;部分县市单次滑坡灾害对人员要素的致损风险极值高达35.8人/万人,对经济的致损风险极值也高达GDP暴露量的5%以上,年人员损失风险在30人以上,经济损失风险多达千万元。  相似文献   
406.
为尽量减小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中对指标权重的人为干扰,通过对某市卫生领域的气候变化脆弱性的评价案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敏感性分析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标赋权方法。结果表明:多组BPNN拟合与泛化能力普遍较好,且每个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总敏感性指数远大于一阶敏感性指数,反映了气候指标巨大潜在影响。所提出的敏感性分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气候指标的直接影响及间接影响,可以为指标权值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7.
广西大石山区水资源丰富,降雨量大,但干旱灾害频发,灾情呈加重趋势。从坡耕地面积比、水土流失、降雨时空分布、控制性水源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和抗旱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成因分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承灾体脆弱性进行了分析,从自然生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选取了17个评价指标,对其干旱脆弱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广西大石山区的干旱脆弱度大小与旱灾风险指数大小呈正相关关系,旱灾风险指数大的其干旱脆弱度一般较重,而影响其干旱脆弱度大小的主要指标包括岩溶面积比、土地石漠化率、坡耕地面积比、林草覆盖率、农田灌溉率、人均有效库容、抗旱应急送水设施规模和城镇化水平等,阐明了广西大石山区的干旱成因,为降低该区域的干旱脆弱度,增强抵御旱灾风险能力,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和对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08.
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和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区别,概述了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关键问题,并总结了现有社会脆弱性研究不足。研究指出现有社会脆弱性研究在其理论体系、评价方法和权重确定等方面有待完善,特定自然灾害或不利事件影响下综合(自然和社会)脆弱性的动态研究是灾害研究中亟待开展的课题。  相似文献   
409.
东北三省农作物洪涝时空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仅考虑空间差异的灾害风险评估已经满足不了灾害风险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的要求,增加时间维度的时空风险评估分析有利于增强风险评估结果,对提升风险管理的准确性与针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在气象数据、地形数据、农作物灾情数据和种植面积数据的支撑下,以县和月为单位的时空两个维度开展农作物洪涝时空风险评估研究.在方法上,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利用与县行政区最临近的3个气象站点的日降雨数据插值出县级行政区的日降雨数据;利用二元回归建立农作物洪涝受灾率与过程降雨量、县平均高程之间的农作物洪涝脆弱性函数;分县分月提取过程降雨量,构建非参数核密度的信息扩散模型拟合降雨量的概率分布;综合概率分布与脆弱性函数,计算出分县分月的农作物洪涝条件期望受灾率,实现风险时空差异表达.最后,制作出东北三省县级尺度下4至9月的农作物洪涝风险差异图,并对风险时空差异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10.
灾害脆弱性概念模型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彦蕊 《灾害学》2013,(1):112-116
分析灾害系统脆弱性类型、成因、驱动力及其驱动过程,评价灾害系统脆弱性程度,可为防灾减灾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建设提供基础信息。对脆弱性的概念、框架和评估原理进行综述,旨在借鉴其思路和方法,改进减灾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