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83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1.
天然腐殖酸对柴油在寒旱区黄土上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西北寒旱区黄土为供试土样,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吸附试验研究了干旱区低有机质黄土对柴油的吸附行为,以及提取的天然腐殖酸对柴油在黄土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加入腐殖酸,柴油在黄土颗粒上的吸附都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腐殖酸质量浓度对柴油的吸附量有显著影响。在27℃时,加入10 mL质量浓度为40 mg/L的腐殖酸溶液后,柴油在黄土上的饱和吸附量由12.034mg/g减小为7.407 mg/g,且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描述柴油在黄土上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方程为Elovich方程,其次为双常数方程。无论是否加入腐殖酸,黄土对柴油的吸附都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对吸附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柴油在黄土上的吸附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降低;黄土颗粒粒径越小,柴油在土样上的吸附量越大。  相似文献   
412.
制备了两类不溶性腐殖酸(IHA),采用批平衡吸附试验方法探讨了水体中环丙沙星在IHA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两类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行为均可用Freudlich等温方程描述,但钙型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能力远强于铝型IHA.同时考察了IHA投加量、吸附时间、离子强度以及pH值对吸附的影响.在pH=5.5,环丙沙星质量浓度为15 mg/L时,钙型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率可达95.3%,比铝型IHA吸附率高2.13倍;吸附进行24h后基本达到平衡;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环丙沙星在钙型IHA表面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吸附以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在pH=5.0~9.0的范围内,钙型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系数逐渐减小,但并非呈线性下降关系.  相似文献   
413.
以富勒烯(C60)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纳米颗粒悬浮液为对象,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对比研究了电解质、有机物等环境因素对其在水中凝聚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存在下,可通过压缩双电层作用使水中碳纳米材料发生凝聚反应,凝聚过程均符合经典的胶体稳定性(DLVO)理论;MWNTs较C60稳定性弱、更易凝聚;两种纳米颗粒悬浮液对应的Na+、Mg2+ 和Ca2+的临界凝聚浓度均远高于其在天然水体中的含量.Na+和Mg2+凝聚体系中,腐殖酸(HA)可通过空间位阻作用抑制凝聚发生,且对C60的抑制作用更强.HA可与Ca2+发生络合,强化纳米颗粒凝聚反应,并对MWNTs具有更强的强化凝聚作用.不同碳纳米材料和环境因子存在着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将影响其在水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14.
415.
针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不稳定易降解的问题,研究生物炭添加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形成的影响。一共设置两个处理(CK,不添加生物炭;BC,按照堆体干质量添加5%生物炭),整个堆肥周期持续15 d。堆肥结束时,BC的还原糖、氨基酸、多酚分别为2.05、1.57、2.25 mg/g,分别比CK低1.97、0.68、0.43 mg/g; BC的胡敏酸(HA)、HA/富里酸(FA)(质量比)分别为17.04 mg/g、1.85,较CK提升了61.21%、110.23%。BC的气单胞菌(Aerococcus)、土地芽孢杆菌(Terribacillus)、蜡样芽孢杆菌(Cerasibacillus)、巨球菌(Macrococcus)、Tepidanaerobacter相对丰度比CK高0.30、0.04、0.01、0.01、0.03百分点,土芽孢杆菌(Geobacillus)、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相对丰度比CK分别低0.79、0.16百分点。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有利于:(1)还原糖、氨基酸、多酚向腐殖酸的转化;(2)促腐微生物(气单胞菌、土地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巨球菌、Tepid...  相似文献   
416.
湖泊沉积物孔隙水溶解性有机质组成与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乌梁素海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和来源信息,揭示不同来源污染物对孔隙水DOM结构及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类蛋白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的区域,其污染相对较重;沉积物孔隙水DOM的生物指数BIX值都大于0.6,预示沉积物孔隙水中DOM微生物来源贡献较大;在类蛋白荧光物质较高的区域,DOM的腐殖化程度相对较低,其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性较弱;腐殖化指数HIX254分析结果也表明,受污程度较高的区域,DOM的腐殖化程度较低;紫外吸收光谱的斜率能够反映沉积物孔隙水中类腐殖酸的变化,而光谱斜率S350—400比S275—295更能够反应沉积物孔隙水中类腐殖酸的变化,随着S350—400升高,DOM中类蛋白物质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类腐殖酸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17.
考察了腐殖酸-活性炭吸附技术对水中As(Ⅲ)和As(Ⅴ)的去除效果,采用微波辐照对吸附了As(Ⅲ)和As(Ⅴ)的活性炭进行再生.用5 g活性炭分别处理100 mL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As(Ⅲ)溶液和质量浓度为50 mg/L的As(Ⅴ)溶液,经微波辐照再生后的活性炭重复使用4次时,As(Ⅲ)和As(Ⅴ)的吸附量仍分别高达1.22 mg/g和0.38 mg/g.在腐殖酸加入量为0.17 mg/L的条件下,可分别将活性炭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量提高10.75%和4.35%.毒性浸出程序评价结果表明,As(Ⅲ)和As(Ⅴ)在活性炭上的固定率在微波辐照后提高了14.6%~32.4%,腐殖酸存在时提高了6.9%~23.3%.  相似文献   
418.
艾扬  孔东东  于畅  沈扬  李剑 《环境科学》2017,38(1):195-200
本文以重金属锌为研究对象,应用重组人甲状腺激素受体(h TR)基因酵母快速测试方法,检测溶解态腐殖酸对锌抗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的影响,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检测溶解态腐殖酸与锌作用后,生物有效态锌含量的变化,同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中的激发-发射矩阵(3DEEM)技术初步考察腐殖酸与锌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氯化锌具有显著的抗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其RIC20(抑制率为20%时氯化锌的浓度)值为1.70×10-5mol·L~(-1),当腐殖酸与氯化锌作用后,其抗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降低了30%~50%,ASV测试结果表明当腐殖酸和氯化锌溶液混合后,生物有效态锌含量明显降低,与生物测试结果相似;紫外照射腐殖酸与氯化锌的混合体系后,其抗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上升,但仍低于未加腐殖酸氯化锌溶液的抗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值;3DEEM的测试结果表明氯化锌能够降低腐殖酸荧光峰的荧光强度,能够直观地表征腐殖酸与氯化锌相互作用.上述结果可为研究环境水体中锌的生物毒性及锌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19.
腐殖酸铝盐絮凝体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显微摄影分析研究了腐殖酸铝盐絮凝体成长的动态过程以及在混凝过程中絮凝体构造(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腐殖酸混凝过程中,随搅拌历时延长,絮凝体粒径不断成长变大,最终达到平衡状态.随着絮凝体的成长,其构造呈现由密实逐渐向疏松过渡的过程,空隙率变大,二维分形维数由初期的1.8左右下降到1.4左右.絮凝体分形维数Df和粒径df之间具有Df=Adf-  相似文献   
420.
纳米零价铁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铬(Ⅵ)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柠檬酸处理后的纳米零价铁(NZVI)对铬(Cr(Ⅵ))的去除进行了研究.NZVI对Cr(Ⅵ)的去除率受Cr(Ⅵ)初始浓度、pH值、反应温度和NZVI的浓度等因素影响,在Cr(Ⅵ)初始浓度为20mg·1-1、pH=5.0、NZVI投加量为1.0g·1-1和20℃条件下,Cr(Ⅵ)去处率达到了100%.腐殖酸(HA)与Cr(Ⅵ)可以形成稳定的HA-Cr螯合物,这种螯合物减少了溶液中有效的Cr(Ⅵ)浓度;同时,HA与NZVI的反应减少了NZVI的有效活性位点,HA的存在对NZVI去除Cr(Ⅵ)有竞争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