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46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449篇
基础理论   181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61.
目的 提出以反映结构材料疲劳性能的DFR为表征参量,研究建立2024-T3铝合金结构在大气自然环境预腐蚀与实验室加速试验预腐蚀后的DFR关系,为腐蚀环境下飞机铝合金结构的疲劳寿命设计提供方法。方法 以2024-T3铝合金试验件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典型海洋大气环境自然暴露腐蚀后的DFR试验以及实验室加速腐蚀试验后的DFR试验,以DFR相等为条件,建立上述2种不同预腐蚀条件之间的DFR当量加速关系。结果 2024-T3铝合金在自然暴露预腐蚀环境与实验室加速预腐蚀后的DFR值随腐蚀时间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万宁和青岛的DFR当量加速值分别为0.642 1、0.701 2 a/d。结论 基于DFR的当量加速关系综合反映了预腐蚀对结构材料疲劳性能退化的影响,而DFR是飞机结构疲劳设计的基本参量,文中建立的当量加速关系可用于指导腐蚀环境下铝合金的疲劳寿命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862.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我们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免受病毒的感染,不仅要做好日常防护,还要重视每天的饮食。人体就像一部精密的生物机器,需要各种原材料才能保证各个零部件的精确运行。如果我们日常不重视膳食营养,一旦出现不良因素,这台机器就很容易出故障。所以,我们要给身体提供最佳的营养,才能保持最佳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863.
以某型汽车整车在海南琼海和新疆吐鲁番自然暴露试验过程中外饰通风盖板发白现象为例,研究基于互信息理论的大数据相关性分析模型,确定引起通风盖板发白的主要环境因素,并推导了通风盖板光热老化等效辐照量计算模型,利用两个不同地区通风盖板试验数据确定了汽车外饰部件光热老化模型参数要求。  相似文献   
864.
865.
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方法,考察不同亚致死浓度水平的Zn~(2+)、Cd~(2+)和Zn~(2+)-Cd~(2+)在不同暴露时间下对萼花臂尾轮虫3 d种群增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对轮虫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在增加。Zn~(2+)-Cd~(2+)在中、低浓度处理组及短的暴露时间条件下表现为拮抗效应,而在高浓度处理组中表现为协同效应,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协同作用效应在增加。  相似文献   
866.
全氟化合物(PFASs)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机污染物,因具有持久性、可长距离传输、生物蓄积性和生物毒性等POPs特性,近年来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北京市水源地(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为研究区域,采用固相萃取(SPE)前处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测定了鱼样品中包括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全氟丁酸(PFBA)、全氟丁烷磺酸(PFBS)等在内的12种PFASs的含量。利用同位素法确定了不同种类鱼的营养级关系,研究不同营养级中的PFASs浓度及生物放大效应,重点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与全氟辛酸(PFOA)的生态风险以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水源地的鱼体中的PFASs存在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癸酸(PFDA)、全氟十一酸(PFUdA)和全氟十二酸(PFDoA)的检出率均达到100%,PFASs总量浓度达1.70~14.32 ng·g~(-1) wet weight(w.w.),PFOS和长链全氟羧酸PFCAs是鱼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同位素鉴定水库鱼的营养级层次范围在2.11~4.10,且肉食性鱼类营养级大多高于杂食性鱼类,PFOS沿着食物链生物放大的过程与稳定碳氮同位素富集过程基本同步。此外,采用人均日摄入量法(average daily intake,ADI)评估得到PFOS与PFOA的风险值分别为1.16 ng·kg~(-1)·d~(-1)和0.31ng·kg~(-1)·d~(-1),整体低于人均每天可承受摄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结果表明,北京水源地鱼体中PFOS和PFOA含量未达到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  相似文献   
867.
抗生素通过动物粪便或生物固体的施用、再生水灌溉进入农业土壤后可以被蔬菜和粮食作物吸收,从而引起人体的被动暴露。为了评估抗生素对人体暴露的健康风险,需要基于植物样品,发展灵敏、稳定且针对性强的分析方法。本文综述了植物样品中抗生素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样品提取、净化等前处理方法及其仪器分析方法,并对植物样品中抗生素分析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8.
水体低氧已是全球性生态问题,常以季节性、偶发性和昼夜间等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水体中。长期低氧可影响鱼类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但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暴露于不同形式的低氧后,后期的生长和繁殖是否会受到不利影响,目前研究甚少。本研究在实验室模拟了连续低氧(2.8 mg·L~(-1)DO)(H1)、昼夜低氧(H2)和发生在胚胎器官形成时期的偶发性低氧(H3)等3种情景对青鳉胚胎的发育影响,评估了这一早期暴露对青鳉后期的生长、存活和繁殖的影响。我们发现,3种低氧方式都可以显著延长青鳉胚胎的孵化周期,引起胚胎卵黄囊吸收和鱼鳔发育异常;暴露结束120 d后,H1组青鳉成鱼的畸形率显著升高、存活率和生长速度都显著下降;H1、H2和H3组中成鱼的雌雄比都发生了改变,鱼群中以雄鱼为主,且产卵量和受精率都显著下降。结果表明,鱼类早期胚胎发育阶段所受到的低氧暴露可对后期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对子代补充和种群稳定产生重要影响;鱼类关键发育期所经历的低氧事件,以及昼夜低氧事件所产生的生态后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69.
家庭灰尘是人群居住场所的重要环境介质,人群可通过吸入、摄食及皮肤接触等途径摄入灰尘中的污染物,对健康造成一定的损伤。为探索我国西南某矿区周边村庄室内重金属的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采用2014年3月对我国西南某矿区周边村庄室内灰尘中重金属污染水平调查的数据,结合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群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暴露剂量均表现为儿童>成人男性>成人女性,呈现手-口摄食途径>皮肤接触途径>吸入途径,其中儿童、成人男性和成人女性手-口摄食暴露途径占总暴露剂量的98.16%、55.61%和51.5%;儿童以Pb、Cr的暴露为主,成人以Cr的暴露为主;家庭灰尘中单种重金属元素和多途径叠加的非致癌风险在8.81E-03~1.24E-02之间,均小于1,其中儿童以Pb的非致癌风险为主,经手-口摄食暴露占总风险的40%;致癌风险在4.19E-05~3.35E-04之间;A、B、C村儿童的致癌风险均高于US EPA所推荐的可接受水平10-4,其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均为成人男性和成人女性的5~6倍,且以Cr通过手-口摄食暴露产生的风险最大,占总风险的93%左右。  相似文献   
870.
本研究选取3种不同暴露环境,分别为玉米株高达到施药者膝盖左右(暴露环境1)、达到施药者腰部左右(暴露环境2)和高于施药者身高(暴露环境3),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在这3种暴露环境中施喷48%毒死蜱乳油(EC,稀释500倍),通过贴片法和全身整体测试法(whole body dosimetry,WBD)分析了施药者农药皮肤暴露量(dermal exposure,DE)。依据试验结果,发现在暴露环境1和2中,2种测试方法的农药潜在皮肤暴露量(potential dermal exposure,PDE)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暴露环境3中,2种测试方法的PDE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LSD0.05=57.9);对施药者的主要暴露部位进行分析,发现在暴露环境1和暴露环境2中2种测试方法的暴露部位类似,但在暴露环境3中显示,贴片法为手部,全身测试法为上半身(头、颈、前胸、后背及手臂)。使用全身测试法测定PDE同时测定直接皮肤暴露量(actual dermal exposure,ADE),并利用ADE和PDE计算外穿防护服(运动服)渗透率的结果,3种暴露环境分别为4.69%、5.19%和5.54%,比通常假设的防护服或工作服的10%渗透率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