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3篇 |
免费 | 242篇 |
国内免费 | 9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0篇 |
废物处理 | 57篇 |
环保管理 | 89篇 |
综合类 | 1735篇 |
基础理论 | 592篇 |
污染及防治 | 210篇 |
评价与监测 | 238篇 |
社会与环境 | 15篇 |
灾害及防治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27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141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144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132篇 |
2007年 | 143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22.
23.
陈荣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4,(9):58-58
你想象过以后开车,只需要加水就能跑吗?水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化合物,一直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水燃料的脚步。今天要介绍的,就是那些从水中提取能源的神奇科技。 相似文献
24.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一类人工合成、应用广泛、高度氟化的化合物,由于数量众多及其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潜在毒性,其暴露风险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人体可能通过食物、饮水、室内空气和灰尘等多种介质暴露于PFAS,当前研究多集中于饮水和食品暴露途径,较少针对室内空气和灰尘的人体暴露进行评估。然而人类通过室内环境介质对PFAS的暴露不可忽视,尤其对婴儿而言。该文综述了室内环境中释放PFAS的各类产品,PFAS在不同介质中的分布特征以及人体暴露于PFAS的途径,重点分析了不同人群的暴露特点和PFAS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降低室内PFAS浓度的有效措施。发现皮肤接触暴露途径的研究数据较少,室内环境中PFAS从产品到室内的迁移转化机制尚不清楚,此外,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检测膳食、饮水、灰尘、空气等环境介质中的PFAS浓度,然后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去计算外暴露水平,或者通过尿液、血液、头发等检测PFAS的内暴露水平,外暴露和内暴露研究是相对独立的,二者之间的关联并不明确。众多研究已经表明,很多PFAS类型在各种暴露源中均有高水平检出,仅通过已有的体外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对外暴露风险的评估可能高估了... 相似文献
25.
26.
为探索生活垃圾催化热解液体产物特性变化规律,选取Na2CO3、CaO、Fe2O33种催化剂,利用固定床实验、红外分析(FT-IR)进行生活垃圾热解液体产物产率和组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热解终温600℃无催化剂时,生活垃圾热解液产率为39.80 wt%,添加3种催化剂后热解液产率均降低;生活垃圾分别添加1%的Na2CO3和CaO后,热解油氧含量由22.49%分别降低到20.12%和18.53%,低位热值由30.30 MJ/kg分别提高到33.79和32.74 MJ/kg;无催化剂时热解油成分为脂肪类、含氧化合物及少量芳香类混合物,加催化剂后热解油中芳香类物质峰面积比例显著增加,而含氧化合物峰面积比例降低,羟基类及羧酸类含氧化合物峰面积比例明显减少,其他含氧物峰面积比例却增加;CaO催化效果较明显,生活垃圾添加1%的CaO热解油中芳香类物质峰面积比例从4.36%增加到29.46%,含氧化合物峰面积比例由49.42%降低到23.12%,其中羟基类和羧酸类化合物峰面积比例分别由34.03%和10.65%降低到0.00%和3.34%,其他含氧化合物峰面积比例由4.73%增加到19.77%.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醋酸锌—碳酸钠沉淀法测定地面水中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水中微量硫化物的测定,常采用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比色法。对于无色、透明的较清洁水样,按《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可用沉淀、虹吸法预处理水样,取沉淀采用比色法测定。按此方法,对硫化物加标水样进行多次测定,测得回收率平均值仅为20%左右。本文采取在测定水样时,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使碱式碳酸锌与硫化锌产生共沉淀,从而能有效地提高硫化物的沉淀效果,使文献介绍的这一分析方法得以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