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2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48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6篇 |
废物处理 | 53篇 |
环保管理 | 77篇 |
综合类 | 1049篇 |
基础理论 | 260篇 |
污染及防治 | 179篇 |
评价与监测 | 174篇 |
社会与环境 | 20篇 |
灾害及防治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23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109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79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苯并(a)芘(Ba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但含量一般很低的有害物质。苯并(a)芘有潜在的致癌性,但其含量较低因而它的污染容易被忽略,现仅在此提出来,希望引起关注。一、苯并(a)芘产生的途径苯并(a)芘是一种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是由各种燃烧过程产生。焚烧垃圾产生的含苯并(a)芘的多环芳烃会对人体的感官起刺激作用,煤炭和石油的燃 相似文献
72.
苯并[a]芘(简称Bap)是一种强致癌的多环芳烃.污水中的Bap进入环境后,迅速沉积于土壤,和土壤粘粒成结合态长期存在下去.一部分可以被光解或生物降解,也有一小部分被植物吸收和被代谢.本文利用~(14)C-Bap示踪方法,通过放化分离,把~(14)C分成若干形态,来研究环境要素和植物中Bap的存在和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73.
对不同的刷漆作业场所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三苯”浓度监测的结果表明,较小规模的手工刷漆作业场所“三苯”浓度高于机械制造业喷漆作业场所,该文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4.
空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粒径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系统分析了1000多个不同粒径颗粒物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集中分布于细颗粒物上,几乎所有的多环芳烃(PAH)和一半以上的苯并[a]芘[B(a)p]吸附在粒径小于0.38μm的极细尘中。 相似文献
75.
76.
77.
降解芘的分枝杆菌M11的分离鉴定和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高效降解四环芳烃芘的放线菌M1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属于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sp.).菌株M11能以菲、蒽、荧蒽和芘为唯一碳源生长,在含芘50、100和200 mg/L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6 d降解率分别达到76.9%、91.8%和79.23%.菌株M11对芘的降解具有较广泛的pH范围,在芘浓度100 mg/L,pH为5~9的液体条件下,均可生长.根据已报道的芘降解菌的双加氧酶同源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出编码双加氧酶大亚基和小亚基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与已知降解芘的分枝杆菌的双加氧酶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苯氯乙酮(CN)对大白鼠灌胃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对藻类急性毒性试验,分别获得了苯氯乙酮对大白鼠最小有伤害剂量为2.032mg·kg-1,最大无伤害作用剂量为0.812 mg·kg-1,对藻类半数生长抑制浓度(96 h EC50)为0.360 mg·L-1,并运用EPA水环境质量基准方法及欧盟风险评价技术指南的相关方法,推算出水环境中CN的环境安全阈值为0 36 μg·L-1. 相似文献
79.
模拟实验研究了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吸附作用,重点探讨了颗粒物粒径对苯并(a)芘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复合模式(2)苯并(a)芘在粒径d≥0.025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表面吸附对吸附的贡献在68.7%至82.4%之间;当苯并(a)芘液相平衡浓度为0~8.87μg·L-1时,其在粒径0 007 mm≤d<0.025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吸附作用为主,当液相平衡浓度大于8.87μg·L-1时,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苯并(a)芘在粒径d<0.007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3)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表面吸附对总吸附的贡献大小顺序为:(d≥0.025 mm)>(0.007 mm≤d<0 025 mm)>(d<0.007 mm);(4)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配系数与有机质含量呈线性相关,其标化分配系数Koc约为1.26×105L·kg-1. 相似文献
80.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USTB-03 is a promising bacterial strain for the biodesulfuriz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DBT) via a sulfurspecific pathway in which DBT is converted to 2-hydroxybiphenyl (2HBP) as an end product. The effects of nicotinamide and riboflavin on the sulfur specific activity (SA) of DBT biodesulfurization by R. erythropolis USTB-03 were investigated. Both nicotinamide and riboflavin were found to enhance the expression of SA, which was not previously reported. When R. erythropolis USTB-03 was grown on a medium containing nicotinamide of 10. 0 mmol or riboflavin of 50. 0 μnol, SA was raised from 68. 0 or so to more than 130 mmol 2HBP/(kg dry cells. h). When R. erythropolis USTB-03 was grown in the presence of both nicotinamide of 5. 0 mmol and riboflavin of 25. 0 μmol, SA was further increased to 159. 0 mmol 2HBP/(kg dry cells. h).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biological synthesis of reduced form of flavin mononucleotide (FMNH2), an essential coenzyme for the activities of biodesulfurization enzyme Dsz C and A, might be enhanced by nicotinamide and riboflavin, 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ed SA of R. erythropolis USTB-0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