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25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99篇
基础理论   165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and play important role in plant growth. However, the effects of AMF phylogenetic groups(Glomeraceae and non-Glomeraceae) on host plant under various heavy metal levels are not clear. Here we conducted a meta-analysis to compar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MF phylogenetic groups(Glomeraceae and non-Glomeraceae) and host plant functional groups(herbs vs. trees, and non-legumes vs. legumes) at three heavy metal levels. In the meta-analysis, we calculate the effect size(ln(RR)) by taking the natural logarithm of the response ratio of inoculated to non-inoculated shoot biomass from each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effect size of Glomeraceae increased, but the effect size of non-Glomeraceae decreased under high level of heavy metal compared to low level. According to the effect size, both Glomeraceae and non-Glomeraceae promoted host plant growth, but had different effects under various heavy metal levels. Glomeraceae provided more benefit to host plants than non-Glomeraceae did under heavy metal condition, while non-Glomeraceae provided more benefit to host plants than Glomeraceae did under no heavy metal. AMF phylogenetic groups also differed in promoting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under various heavy metal levels.Interacting with Glomeraceae, herbs and legumes grew better than trees and non-legumes did under high heavy metal level, while trees and legumes grew better than herbs and non-legumes did under medium heavy metal level. Interacting with non-Glomeraceae, herbs and legumes grew better than trees and non-legumes did under no heavy metal. We sugges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legume with Glomeraceae could be a useful way in the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ed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3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Glomus geosporum,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e以及Glomus etunicatum等4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土壤低放核素铯污染胁迫下宿根高粱抗氧化特性和铯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MF处理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宿根高粱地上部和地下部CAT、SOD活性以及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了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P<0.05),以G.mosseae和G.etunicatum处理效果较好;同时,外源AMF处理显著增加了宿根高粱地上部和地下部Cs含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P<0.05),降低了Cs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以G.mosseae和G.etunicatum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3.
不同磷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纳米氧化锌生物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纳米ZnO颗粒是应用最为广泛金属型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之一,对作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值得关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植物-真菌共生体,对各种环境胁迫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但菌根效应受土壤和植物磷含量的影响.分别设置0、20、50、100 mg·kg~(-1)这4个磷水平,在接种或不接种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添加或不添加纳米ZnO(500 mg·kg~(-1))条件下在温室中利用玉米进行土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纳米ZnO没有显著影响玉米生长,但不利于菌根侵染和磷素吸收,并引起锌在植物体内的积累.纳米ZnO和高磷降低玉米菌根侵染,但AM真菌在所有磷水平下均显著促进植物生长.施磷和接菌均可使土壤p H升高、降低纳米ZnO源锌的生物有效性,从而降低锌向玉米地上部分的转运和积累,体现出一定保护作用.接菌在多数情况下显示出积极的菌根效应,尤其在低磷、添加纳米ZnO条件下更为显著.结果首次表明,AM真菌、磷肥均有助于减轻纳米ZnO引起的土壤污染及其所产生的生态和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4.
中国地区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陈卓  刘峻峰  陶玮  陶澍 《环境科学》2016,37(8):2815-2822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由于其在大气污染、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方面的影响,是我国大气环境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确定中国SOA分布规律以及产生来源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前提.利用全球化学传输模型(Model for Ozone and Related Chemical Tracers,Version 4,MOZART4)并集成多相SOA参数化方案,模拟了中国地区SOA的时空分布,并按前体物分区域进行了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受SOA前体物排放分布的影响,中国地区的SOA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并且夏季SOA产量是冬季产量的2.5倍.中国地区分布的SOA由人为源排放产生占55%,高于自然源(45%);并且境内排放贡献了我国SOA产量的77%,主要影响东部近地面大气的浓度分布.境外排放主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对高空SOA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5.
采用单一碳源选择性培养基和纤维素平板水解圈法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菌株Arthrobacter oryzae HW-17.此外,高通量测序发现,不同驯化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低温条件下优势属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和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本文同时对菌株Arthrobacter oryzae HW-17的微生物特性和纤维素降解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KNO_3、30或35℃、pH=7分别为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氮源、温度和pH.菌株HW-17的最高纤维素酶活为18.55 U·m L~(-1),且对磨碎加工处理的纤维素样品和含鸡粪的纤维素混合样品有更好的降解效果.此外,菌株HW-17产生的纤维素酶在中温(≤50℃)和偏酸性(pH=5~7)条件下能保持较高的酶活.Cu(Ⅱ)和Pb(Ⅱ)等金属离子能够抑制该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6.
热阻力概念的修正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隧道火灾为背景,对一维加热管流中的热阻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压力场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直接证实了热阻力的存在,并表明传统概念上的热阻力明显大于实际的能量损失。根据能量方程提出水平无粘管流的热阻力应等于气流经过加热区的全压力降,而非静压力降;等截面管流的热阻力大小应为传统热阻力值的1/2。这一修正使热阻力概念具有了严格的流体力学意义。在定义新的热阻力系数基础上,建立了2个热阻力系数表达式及低马赫数条件下热阻力的近似表达式。将该近似表达式与热损失方程进行对比,表明两者在低马赫数条件下具有一致性。研究成果进一步发展了热阻力理论体系,对隧道火灾及其它相关工程热物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7.
蚯蚓-菌根相互作用对土壤-植物系统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灰化土(Aquods soil)为供试土壤,分别加入4种含量的Cd2 (0、5、10、20 mg·kg-1)模拟土壤污染,设置单独加8条蚯蚓(Pheretima sp.)、单独接种菌根(Inoculum Endorize-Mix2)、同时接种蚯蚓和菌根的3种处理,以不加蚯蚓和菌根为对照,各处理均种植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研究蚯蚓、菌根相互作用对土壤-植物系统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菌根对土壤pH无明显影响,加蚯蚓可使土壤pH比对照约降低0.2,蚯蚓和菌根同时作用对土壤pH降低没有协同作用.(2)蚯蚓或菌根的加入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蚯蚓的影响大于菌根,同时加入蚯蚓和接种菌根对土壤中DOC的增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3)蚯蚓活动增加了黑麦草根部Cd的积累,菌根则能促进Cd从黑麦草根部向地上部转移,二者具有促进Cd向地上部分转移的协同作用.(4)蚓粪和土壤中DTPA提取态Cd含量与黑麦草吸收Cd量呈显著相关(p<0.01),而蚓粪中DTPA提取态Cd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中的含量(p<0.05).因此,蚓粪中有效态Cd是植物吸收Cd的重要供源.  相似文献   
38.
2009年8月11日上午,参加第十七届国际人类工效学大会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DavidRempel教授,华盛顿大学PeteJohnson副教授,以及瑞典Karolinska公共卫生学院MikaelForsman教授,Goteborg大学JensWahlstron博士等一行6人应邀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进行了访问和交流。  相似文献   
39.
睁开眼睛都是问题。举手抬足都是问题。不搞清楚何以为人?更何以为学人?  相似文献   
40.
基于虚拟样机的自卸汽车卸载作业侧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卸汽车卸载作业时发生的侧翻问题,分析影响自卸汽车作业安全的因素.根据自卸汽车结构及其作业特点,建立自卸汽车整车虚拟样机模型.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自卸汽车在不同横向坡度卸载作业的安全性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自卸汽车安全作业的举升角与路面横向坡度、装载重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定载荷条件下,横向坡度越大,临界举升角越小; 横向坡度相同时,载重越大,临界举升角越小; 未正常卸载工况的临界举升角小于正常卸载工况的.本研究为减少或避免自卸汽车卸载作业时的侧翻事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