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安全科学   23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7篇
综合类   579篇
基础理论   147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16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张培  刘芳  马涛  赵朝成  夏璐 《环境工程学报》2011,5(9):1961-1967
循环水系统中的微生物有悬浮态和附着态,悬浮细菌的存在对附着态生物粘泥的生长及特性有明显影响。通过向模拟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投加不同数量初始悬浮细菌,考察在营养水平不同的情况下,悬浮细菌数量对生物粘泥化学组成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水平不同,初始悬浮细菌数量对生物粘泥的化学组成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不同营养水平下,应分别控制初始悬浮细菌数量。贫营养下,初始悬浮细菌数量应控制在6×105个/mL左右;中营养下,初始悬浮细菌数量应控制在1×105~2.6×105个/mL之间;富营养下,初始悬浮细菌数量应控制在0.11×105~2.6×105个/mL之间最不利于生物粘泥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2.
猪场沼液是规模化猪场沼气工程排出的具有高悬浮固体(SS)和高污染负荷的一类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生物沥浸法调理实现其深度固液分离,对该废水生化处理达标排放意义重大。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猪场沼液在不同浓度营养剂下的生物沥浸处理,并将获得的沥浸泥作为接种物回流,回流比为1∶1,共连续处理6批,测定pH、过滤比阻(SRF)、泥饼重金属含量及滤水水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当营养剂浓度≥15 g·L~(-1),其处理效果较好且稳定;pH降至3.5以下,SRF降至5.0×10~(11) m·kg~(-1)左右,脱水速率提高86.1%,泥饼重金属的浸出率高,其中Cu≥49.5%、 Zn≥72.7%。沼液经生物沥浸处理后体积减少40%~50%,抽滤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含量、总磷(TP)含量和SS分别从原稀释沼液的27 669.8、1 014.8、582.1和27 857.1 mg·L~(-1)降至423.8~499.3、671.4~704.0、0.7~1.1和0 mg·L~(-1),去除率最高可达98.5%、33.8%、99.9%和100%,大大降低了后续生化处理的难度。采用生物沥浸法处理猪场沼液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反演武汉市湖泊营养状态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主要湖泊为例,研究了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2)数据反演水体营养状态指数(TLI)。研究旨在评估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来估算内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可能性。首先利用地面水质监测数据计算武汉市某些湖泊监测点的“真实的”营养状态指数(包括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修正的Carlson营养状态指数),同时,在事先经过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的CBERS2图像上,以9×9像元为采样窗口,提取各个对应地点的灰度值均值(从波段1至波段4);然后,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各波段灰度值均值为自变量,建立营养状态指数经验遥感反演模型;最后,利用模型对整个湖泊水体的营养化状态指数进行反演,并绘制了其空间分布图。 结果显示,营养状态指数的自然对数值与CBERS2图像各波段灰度值之间存在较好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平方值(R2)为0.51。利用反演模型反演得到的湖区水质分布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由于CBERS2图像数据可以从我国许多数据分发中心免费获取,这为低成本的水质遥感监测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4.
莴笋长尺许,肥大如笋,鲜嫩多肉,味淡性凉,营养丰富,是人们爱吃的一种蔬菜。莴笋为菊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呈棒形,原产地中海沿岸,汉朝时传入我国。它又叫莴苣,还有一个名字叫“千金菜”。千金,意为贵重,那莴笋有什么价值呢?  相似文献   
105.
以泛长三角2001—2015年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维度对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景区发展总体经历了2001—2004年的"低速增长期"和2005—2015年的"快速增长期",景区内部发展存在明显层级差异,15年间三省一市的3A级以上景区增幅差异显著;空间维度上,3A级以上景区总体呈集中分布态势,集聚的空间尺度范围逐年缩小,景区整体表现出核心—边缘扩散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且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迁移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6.
耐低温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脱氮特性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微污染水体强化原位生物脱氮技术同时面临低温、贫营养及好氧问题,对实验室已分离筛选的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和耐低温好氧反硝化菌进行菌源重组,构建出高效耐低温贫营养好氧脱氮功能菌群T1(Y3+F3+H8)和T2(Y3+F4)。研究不同投菌量条件下菌群的脱氮特性,结果表明,投菌量对T1脱氮效果有一定影响,0.1、0.2和1.0 mg/L投量对NO3--N去除率为71%、91%和100%,总氮去除率为56%、34%和52%;T2菌群,当投量为0.2 mg/L时,对NO3--N、总氮去除率最大可达66%和59.48%。对菌群T1、T2进行生物安全性分析,采用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其生物灭活率均达到99.9%以上。  相似文献   
107.
城市污水污泥发酵制园林营养土中微生物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桶装发酵装置,进行城市污水污泥发酵制园林营养土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研究,测试不同好氧-厌氧交替组的发酵温度以及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等的变化,探讨发酵温度与微生物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夏季不同发酵方式的发酵温度在50℃以上的持续时间均长于冬季,且夏季好氧-厌氧交替发酵的发酵温度在55℃以上的持续时间长于好氧发酵;冬季与夏季的好氧、好氧-厌氧交替发酵后,堆料中的粪大肠菌群数量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CJ 248-2007)的卫生学指标要求;夏季好氧-厌氧交替发酵过程中,厌氧后发酵温度有所下降,好氧后发酵温度又有所回升;无论好氧还是好氧~厌氧交替发酵中,细菌均为优势种群,真菌、放线菌数量比细菌数量低2~6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8.
2006~2008年,对长江中游的一个浅水湖泊--肖四海进行了水质和水生植被研究,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肖四海1987~2008年不同渔业发展阶段的水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7~2008年期间,该湖营养状况经历了中营养→富营养→中营养→富营养→中营养的变化过程,沉水植被经历了消亡→恢复→旺盛→衰退的演替过程,这种变化主要受不同阶段的渔业方式的影响。草食性鱼类和河蟹的过量放养、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饵料的大量投放等不合理的渔业方式导致了水生植被的消亡和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合理的渔业方式不会对水体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并据此提出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9.
四川三台鲁班水库属于大型湖库,多年来除具有特色景观作为旅游景点外,主要用于发展水产养殖业。随着时间的延续,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湖库的自净能力越来越差,使有机物污染不断加重,水质越来越差,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对水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近年来,为了改变湖库水环境质量,调整转化湖库功能,恢复水环境质量,加强了对其水质的监测,其中的营养状态指标是湖库水环境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结果,除秋季和冬季个别月份外,其余各月均有测点达到轻度富营养化及中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10.
基于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探测技术,利用POI数据分析上海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发现:(1)上海城市功能区空间设施POI数量增加显著,中心城区集聚密度降低,郊区集聚密度增长迅速,但仍与中心城区存在显著差距,特别是生活休闲空间热点区功能设施不断增加。(2)城市功能空间呈现“圈层+组团”结构,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从以黄浦区人民广场组团的城市中心移至以徐汇区徐家汇组团的城市中心。(3)上海城市功能空间分布表现出“中心城区多核分布,郊区多次中心环绕”的结构特征。(4)上海市对郊区较大的投资力度和优惠政策,使郊区功能区空间设施集聚密度不断增强,“五大新城”成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国际对外窗口。(5)上海市功能区热点区域的形成和演化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区位条件、历史因素、人口迁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合力推动了热点区区域的形成和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