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5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揭示城市不同污染水平河流有机质降解能力的差异,以合肥市十五里河、关镇河和板桥河为对象,选择速生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凋落叶为实验材料,将其装入尼龙网袋并放置于河流水体底部.根据实验前后粗、细网眼尼龙网袋中凋落叶无灰干重,估算有机质降解速率,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水质状况较好的板桥河凋落叶有机质降解速率相对较低,而污染较为严重的十五里河、关镇河相对较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0133~0.026(均值为0.0193)、0.0207~0.098(均值为0.0418)和0.0305~0.0543(均值为0.0416) d-1.②2019年3条河流凋落叶有机质降解速率高低排序为:关镇河>十五里河>板桥河;2020年高低排序为:十五里河>关镇河>板桥河.③无论是粗眼网袋还是细眼网袋,每条河流两次实验之间凋落叶降解速率均呈极显著差异,而且3条河流凋落叶有机质降解速率之间也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性.④相较于沉积物指标,水质因素对凋落叶有机质降解速率的影响更为明显,特别是TN、NH4+-N、NO3--N、TP、SRP等都与降解速率存在重要或较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每年世界上都会发生大量森林火灾.虽然森林火灾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但现有的火灾防治措施仍不足以防止火灾发生.山区大的绿化区常常在强干燥空气条件下由于火蔓延的作用而被毁灭.很多案例中,尽管消防部门直升飞机和一般飞机被投入使用,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抑制大规模森林火灾.燃烧的木块可以很容易从下风方向的山脊越过山谷,并在强风作用下广为散播.因此,如何阻止由于燃烧木块而引发的快速火蔓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通常,当燃烧木块在新的地点点燃当地可燃物的初期,火势还是相对微弱的,尺寸也很小,因此,有可能可以在火灾早期借助直升飞机或一般飞机来以水攻火.本文的目标,就是研究在燃烧木块到达的下风区利用直升飞机和一般飞机中的水的方法.本文通过实验室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研究了阻止火从一个山脊蔓延到另一个下风方向的山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3.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枝落叶及苔藓层的持水性能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亚高山针叶林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 ,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 .本文作者对川西地区典型的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云杉林、迹地、次生林和原始林下苔藓与枯枝落叶层贮量和持水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云杉林在生态恢复过程中 ,苔藓与枯枝落叶层的贮量和持水性能均呈现出波动式递增 ,表现为 30a <4 0a <6 0a<5 0a,5 0a云杉林达到最大值 ,苔藓、枯枝落叶层的贮量分别为 10 .96× 10 3 kg/hm2 、76 .9× 10 3 kg /hm2 ,最大持水量分别为 4 4 .77× 10 3 kg /hm2 、182 .5× 10 3 kg /hm2 ,以后略有下降 .枯枝落叶层持水性能优于苔藓 ,说明枯枝落叶层在森林的水源涵养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贮量和持水性能较天然林有所降低 ,反映了该地区在人工林的建设中应注意其生态功能的恢复 .图 2表 2参 8  相似文献   
104.
梅树经氟化氢熏气后,离区纤维素酶活力升高,这可能是某些植物受大气氟污染后产生非正常落叶的原因。熏气前喷洒生长调节物质,可以相对降低纤维素酶活力,有效地抑制大气氟污染产生的落叶效应。  相似文献   
105.
应用生态系统演替原理,选取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白栎(Quercus fabri)、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小叶栎(Quercus chenii)、榔榆(Ulmus parvifolia)、紫楠(Phoebe sheareri)和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8种乡土树种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南山铁矿排土场进行定植试验.定植后3 a小叶栎高度达(194.89±2.71) cm(平均值±标准误,下同),比移栽时增加119.89 cm,平均年增高39.96 cm,高度最小的紫楠也达(72.67±2.91) cm,比移栽时增加了62.67 cm,平均年增高20.89 cm;地径最大的榔榆已达(3.87±0.11) cm,最小的紫楠也达(1.27±0.15) cm,说明在人工管理条件下,这些植物生长良好.观测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树种比常绿阔叶树种定植成活率高,株高和地径增长速度也较快,是该地自然群落恢复的重要候选树种.  相似文献   
106.
南岭大顶山与鼎湖山常绿阔叶林种群分布格局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特征,在南岭大顶山和鼎湖山的常绿阔叶林各建立了1hm2永久样地。根据对样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测定,研究了两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多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位于南岭大顶山的常绿阔叶林群落较鼎湖山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但具有较少的胸径≥1cm的乔木个体。南岭大顶山的常绿阔叶林大多数优势种的种群为集中分布,鼎湖山的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的种群具有相对较多的规则分布。  相似文献   
107.
四川瓦屋山原生和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野外调查资料,比较分析了瓦屋山中山段(halt 1500-1900m)自然恢复的次生和原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外貌,群落主要乔木物种组成,高度和径阶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1)恢复42a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已基本形成中亚热带湿性绿阔叶的生活型外貌和以中小型单叶为主,草质叶明显的特征,但与原生的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相比,落叶的中小矮高位芽植物明显较多,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偏少;(2)次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树种有67种,而原生林仅57种,次生和原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主要优势物种组成相似,但次生林优势种更明显,并存在较多的处于伴生状态(局部地段还居于优势地位)的落叶乔木种类;(3)次生林较相同面积上的原生林乔木层的平均胸径DBH<2.9cm。次生林具有小径阶个体多,大径阶个体少的明显特点,但两类森林乔木大小结构分布与其它地区的异龄林基本一致,均遵从指数分布关系;(4)次生林6400m^2内h≥3m的乔木有1199株。垂直高度h分化不明显,hmax=22.8m,hav仅9.7m,而原生林6400m^2内h≥3m的乔木有1045株,平均高度12.8m。次生林缺失Ⅶ高度级(>25m),而Ⅵ高度级仅8株(原生林有55株),低高度级(Ⅱ-Ⅳ级)株数的比例大,占总株数的87.12%。说明次生林乔木拥挤度大,乔木层个体正竞争强烈,群落处于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其进一步发展必将发生乔木自疏和它疏过程;(5)次生与原生林群落学特征比较表明,严重破坏后42a来通过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已经恢复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外貌,已经具有了原生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到达了常绿阔叶林阶段,自然恢复是迅速而成功的。研究发现,自然恢复是生态恢复重建的可行性途径之一,而群落外貌(生活型、叶型谱)、主要树种组成,群落结构很好地说明了常绿阔叶林破坏后的恢复状况是良好的,因些这些指标可以作为森林恢复评价的可选指标。图2表4参35  相似文献   
108.
杉木林取代阔叶林后土壤生物学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溪后安曹下取代阔叶林的70a生杉木车产林(山坡)、32a生杉木“青年林”(山坡)及前茬阔叶林(山脊)土壤生物学活性连续2a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山脊上前茬的阔叶林相比,70a生杉木丰产林土壤微生物总数、生理类群的数量减少、活性下降;土壤酶活性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内源)及添加基质的外源呼吸作用强度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和腐殖质再合成程度降低.32a生杉木“青年林”土壤生物学活性下降则更为明显,说明从杉木取代阔叶林(头耕土)起,土壤生化活性及土壤肥力就存在明显下降现象,轮伐期缩短或林地连栽杉木代数增加,而不采取恢复地力措施,杉木林地地力衰退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9.
110.
老爷岭次生林主要树种分布格局及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帽儿山林场老爷岭生态站内设置次生林的典型样地,并对样地内的几种天然次生林的数据进行调查.研究用方差均值比率法研究老爷岭次生林群落主要树种的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并且做出相关的数据分析.主要选择当地典型的次生林类型进行调查,类型包括白桦林、蒙古栎林、硬阔叶林等.分析表明影响种群分布格局的因子大致归纳分为两类:第一: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第二: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生物学特征.并且对各林分主要树种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的分析,揭示林分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