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4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22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5篇 |
废物处理 | 33篇 |
环保管理 | 102篇 |
综合类 | 886篇 |
基础理论 | 200篇 |
污染及防治 | 151篇 |
评价与监测 | 53篇 |
社会与环境 | 44篇 |
灾害及防治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影响基坑基底隆起的因素存在极大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基底隆起变形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而采用有限元法对基坑基底隆起变形量进行分析是个有效的途径。本文以上海某深基坑为例,基于ABAQU S软件对该基坑基底隆起变形量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基底隆起最大变形量发生在离基坑侧壁约以SMW围护桩入土深度为半径的圆内侧。本文将为基坑隆起问题的定量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32.
近十年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现象成因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10 a来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引起国内外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情况,运用流域降水、地表蒸散和出湖径流等数据,从流域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导致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的原因。结果表明,近10 a来鄱阳湖水文干旱起始日期提前,枯水期拉长。虽然干旱持续时间的长短呈现2~3 a的波动,但在总体上呈现逐渐加长的趋势。从流域水分收支的角度来看,近10 a来以水分亏缺为主,流域降水亏缺是基本的致旱因素,流域蒸散量增加则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而出湖径流所起的作用比较复杂,在多数情况下其致旱的影响程度弱于流域降水作用。长江顶托作用强弱变化可以调节流域的水分收支平衡,强化或者减轻湖泊的干旱程度。2003、2004、2007、2008和2009年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主要由流域水分收入项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而长江水情变化在多数情况下加剧了流域水分收支的不平衡。这些研究结果明晰了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与湖泊水文干旱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江水情变化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应对未来的干旱变化和制定合理的抗旱防旱对策与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33.
234.
为揭示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变化规律,选择10、20、30、40、50、60 a生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土壤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MB C/MBN)、土壤微生物碳、氮熵等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加,MBC和MBN均先增大后平稳再下降,二者最大值分别出现在40 a和50 a;土壤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碳、氮熵都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各指标均在60 a最小,表明过熟林微生物性质恶化;MB C/MBN先维持稳定,后期大幅度增大,在60a时达到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MBC、MBN及呼吸强度呈现表聚性;土壤微生物碳、氮熵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深层MB C/MBN大于表层土壤.微生物各指标与樟子松人工林地上部分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冗余分析表明,全磷、有机碳对不同林龄樟子松林下土壤微生物量影响显著.综上所述,樟子松近熟林和成熟林期微生物各指标达到最佳,过熟林时微生物活性差. 相似文献
235.
为了提升紫色土对Cr(Ⅵ)的吸附固定效果,该文采用10%(质量比)的生物质和酵母菌粉对碱性、中性和弱酸性紫色土进行改良,批处理法研究各改良土样对Cr(Ⅵ)的等温吸附特征,并对比不同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下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改良紫色土对Cr(Ⅵ)的吸附均适合Langmuir模型描述。Cr(Ⅵ)的最大吸附量(qm)保持在99.66~283.63 mg/kg之间,qm表现为菌粉改良>菌粉和生物质复合改良>生物质改良>未改良。相同改良条件下,qm随土壤pH的升高而降低。随着pH值的升高,各改良紫色土对Cr(Ⅵ)的吸附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pH=2时最佳。供试改良紫色土对Cr(Ⅵ)的吸附量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以0.05 mol/L最佳。温度升高有利于各改良紫色土对Cr(Ⅵ)的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各改良紫色土对Cr(Ⅵ)吸附均为自发、吸热和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236.
基于岩体开挖卸荷过程中力学参数变化理论的分析研究,建立卸荷岩体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岩体进行一维卸荷数值仿真研究。根据有限元数值分析计算成果得到岩体力学参数与主卸荷方向累计开挖卸荷量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岩体开挖卸荷过程中,岩体力学参数变形模量、泊松比、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呈现出随开挖卸荷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征,随卸荷量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但它们不是从初始值一直减小到零,而是随卸荷量的增大减小到一定的量值后,岩体的裂隙张开、结构面的扩展到一定的程度,岩体的力学参数保持一定的量级不再减小。 相似文献
237.
采用自主研发的中试反硝化生物滤池处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出水,研究了稳定运行下生物膜量与脱氮效果和脱氢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VSS/SS=0.78、VSS/SS>0.78、VSS/SS<0.78,将SS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区域1(232.5~1 246.6 mg·L−1)、区域2(1 246.6~2 542.7 mg·L−1)、区域3(2 542.7~3 523.9 mg·L−1)。在区域2内能获得最大的${\rm{NO}}_3^ - $-N和TN去除能力,去除率分别为95.0%和85.7%及最大的总脱氢酶活性(TDHA),为112.5 g;单位质量生物膜脱氢酶活性(DHA)与SS和VSS之间显著负相关,R2分别为0.822和0.876;TDHA随SS的增加而增加,直至VSS/SS开始减小时随之减小。DHA能较好地从微观层面反应微生物的活性,TDHA可从宏观层面反映整个反应器的生物活性,为反硝化生物滤池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8.
239.
用暖体假人测定服装保暖量的标准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用干热暖体假人在恒温条件下测定服装热阻的标准化问题。为实现标准化,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它包括准确度,重复精度和量程,同时还对影响测试结果的诸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0.
对于网状钻孔自然瓦斯涌出量、抽放量以及钻孔负压对钻孔涌出量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证明网状钻孔较其它布孔抽放瓦斯效率要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