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129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597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139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张丹  李俊国  刘宝  徐建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6):1008-1014
为评价AOD(氩氧脱碳炉)渣的淋溶毒性,采用连续20 d的静态淋溶试验,研究了中性和酸性淋溶液对AOD炉渣中Cr(铬)淋溶特性的影响,以累积溶出率构建了Cr淋溶动力学模型. 结果表明:在连续淋溶过程中,淋溶液pH(9.6~11.5)始终保持碱性,DO(溶解氧)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淋溶液还原性呈降低趋势;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淋溶液中Cr6+、TCr和Cr3+的累积溶出率呈增加趋势,不同初始淋溶液pH(2.0、3.0、4.0、5.0、6.0、7.0)下,连续淋溶20 d时Cr6+、TCr和Cr3+的累积溶出率分别是淋溶2 d时的10.1~22.2、7.5~15.6、6.3~17.1倍;与中性和弱酸性淋溶液相比,连续淋溶20 d,酸性较强的淋溶液中Cr6+、TCr和Cr3+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其3.1~6.6、1.6~3.2和1.8~2.1倍;与短期静态淋溶相比,连续淋溶增加了淋溶液总量,尽管ρ(Cr)变化较小,但TCr累积溶出率显著增加;双常数速率、抛物线和指数模型均可拟合淋溶液中Cr6+、TCr和Cr3+的累积溶出率,其中,抛物线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是最佳模型. AOD渣中Cr的连续淋溶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可为不锈钢渣中Cr的淋溶毒性及其生态风险评价奠定试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2.
以木屑型香菇菌菌渣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碳酸钾(K2CO3)活化法制备菌渣活性炭。探讨了活化时间、K2CO3与菌渣质量比、活化功率对活性炭得率及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制备条件为:活化时间16 min,K2CO3与菌渣质量比0.8∶1,活化功率520 W。该制备条件下所得活性炭碘值为729.94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63.47mg/g,得率为23.4%。SEM、N2吸附、零点电荷p H值的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辐照K2CO3活化起到了很好的造孔作用,菌渣活性炭的孔大多为直径介于3~6 nm的中孔。根据BET方程计算的菌渣活性炭比表面积(SBET)为674.2 m2/g,孔容为0.54 m L/g,平均孔径为3.7 nm,菌渣活性炭的p HZPC为5.23。  相似文献   
993.
以城市中水作为试验水源,通过分析试验结果,研究了泥渣回流对慢速脱碳处理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泥渣回流能够有效提高慢速脱碳处理效率,在泥渣回流比为10%时,相比无泥渣回流,总碱度去除率提高10%,硬度去除率提高17%,COD去除率提高11%,处理后水样浊度为0.76NTU,硬度为3.36mmol/L,碱度为1.55 mmol/L,总磷为0.07 mg/L,COD为20 mg/L。  相似文献   
994.
以流固耦合的极限平衡法为基础,运用了泰勒级数法,对一铺膜防渗锰渣库在不同堆积高度的可靠度和失稳概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参照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对于岩土边坡的失稳概率评价标准,对锰渣库在运行过程中的边坡失稳风险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铺膜防渗的电解锰渣坝,当沿用常规不防渗尾矿坝设计时,边坡失稳概率过高,应通过增加导渗体数量、降低边坡坡度、放缓渣库上升速度等设计优化措施,降低锰渣库边坡失稳风险;对于影响渣库边坡稳定的重要参数,如抗剪强度、渗透系数、界面抗剪强度等,有必要通过高质量的取样和审慎的试验获得可靠的试验数据,以降低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而增加预期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95.
铅锌冶炼厂渣堆场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冶炼过程留下的废渣经过雨水冲刷及渗滤液等的作用使残留在废渣中的重金属发生迁移转化,导致渣堆场下及周边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了解冶炼厂渣堆场下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场地修复及土地利用规划均有重大意义。本研究调查了湖南某铅锌冶炼厂渣堆场0~4 km内三个采样区0~20 cm表层土壤及0~100 cm深度土壤中铅的污染状况,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铅污染评价,并分析了铅纵向迁移随深度变化和横向迁移随距离变化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铅锌冶炼厂渣堆场下及周边0~1 km范围内土壤受到了铅污染,渣堆场下、距渣堆场10 m处及1 km处表层土壤中重金属铅的质量分数分别可达775.25、645.33和309.80 mg·kg^-1,超过了当地土壤中铅的背景值,也超过了土壤二级质量标准甚至三级质量标准。三个采样区的铅污染指数分别为2.6、2.1及1.03,污染等级均为Ⅱ级,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三个采样区土壤中铅污染主要集中于0~20 cm土壤层中,铅的质量分数分别达775.25,645.33和309.80 mg·kg^-1,20~100 cm土壤层中铅的质量分数低于0~20 cm的,分别在88.48~120.96 mg·kg-1、235.01~380.16 mg·kg^-1及309.80~59.32 mg·kg^-1之间。渣堆场下土壤中的铅从0~20cm土壤层往下至20~100cm土壤层迁移量远小于距渣场10 m处及1 km处的。三个采样区表层0~20 cm土壤层中铅的变化规律为距渣堆场0 m(渣堆场下)〉距渣堆场10 m〉距渣堆场1 km〉距渣堆场4 km,质量分数随距离增加而降低。20~40 cm及40~60 cm土壤层中铅的变化规律为距渣堆场10 m〉距渣堆场1 km〉距渣堆场0 m处(渣堆场下)〉距渣堆场4 km,60~80 cm及80~100 cm土壤层的变化规律为距渣堆场10 m〉距渣堆场0 m处(渣堆场下)〉距渣堆场1 km〉距渣堆场4 km,铅的质量分数随距离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介绍中间储仓式锅炉炉膛的结构,结合锅炉制粉系统的结构和炉膛燃烧特性,找出锅炉燃烧时引起结渣的因素,以及对这些结渣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锅炉燃烧结渣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7.
试验研究了电石渣投加方式、聚丙烯酰胺种类以及加药顺序对洗煤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石渣与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顺序对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而且是先投聚丙烯酰胺的效果明显好于先投电石渣;电石渣的投加方式和聚丙烯酰胺的种类对处理效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生物法解毒六价铬技术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法治理含铬废水、废渣具有经济、高效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生物解毒六价铬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总结了解毒机理及工艺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这一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9.
1000.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HSE管理的全面推行,使得长输管道施工也从以往的管道铺设、回填等简单的地貌恢复转变到了尽量减少对原始地形地貌的破坏及水工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平衡的维护等各个方面,倍受公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