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34篇
安全科学   225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896篇
基础理论   209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81.
为解决传统Fenton法在水体通常的酸碱(pH>6.0)条件下活性低的问题,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掺杂Al的非均相铜基类芬顿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BET)等技术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20 mg·L-1的环丙沙星(CIP)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的非均相铜基类芬顿反应体系对CIP的降解效果及H2O2消耗量和·OH产生量的影响;探讨了Cu/Al-180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初始pH 3个因素对Cu/Al-180催化剂的非均相类芬顿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合成的Cu/Al催化剂主要组分是以CuO和少量Al2O3组成的介孔材料;Cu/Al-180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结晶度及均匀的颗粒状表面形貌,且对CIP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在Cu/Al-180催化剂投加量为3.0 g·L-1<...  相似文献   
682.
为强化氧化亚铁硫杆菌厌氧还原溶解黄钾铁矾类矿物过程中的H2传质,以2种典型中空纤维膜(无泡出气与微气泡出气)搭建中空纤维膜反应器,研究中空纤维膜传质H2对氧化亚铁硫杆菌厌氧还原溶解黄钾铁矾类矿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无泡出气中空纤维膜,黄钾铁矾类矿物最大还原溶解速率为5.82 mmol·(L·d)-1,16 d后黄钾铁矾类矿物还原溶解量达到86.6%;而采用微气泡中空纤维膜,黄钾铁矾类矿物最大还原溶解速率为3.18 mmol·(L·d)-1,16 d后黄钾铁矾类矿物还原溶解量仅达到53.9%。进一步地,无泡出气中空纤维膜相比微气泡出气中空纤维膜,在显著降低H2消耗的同时,能够让氧化亚铁硫杆菌更易获取H2,进而分泌更多胞外有机物,提高浸出效率。本研究结果可为无泡出气中空纤维膜在氧化亚铁硫杆菌还原溶解黄钾铁矾类矿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3.
于2016年在中国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4个季节的VOCs长时间观测,共获得2142组有效数据,并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珠三角地区VOCs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类VOCs混合比和化学反应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观测期间,VOCs平均浓度为(18.523±20.978)×10-9,其中,低碳烯烃和苯系物二者混合比之和仅占46%,但贡献了85%的·OH消耗速率(LOH)、82%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97%的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观测站点主要受来自北部内陆地区气团(1#)、西部内陆地区气团(2#)、台湾海峡南端气团(3#)以及南部海洋地区气团(4#)的影响.1#气团中炔烃和苯系物的混合比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0%、37%,而3#气团中低碳烷烃的浓度水平最高,达到(8.437±5.561)×10-9.通过估算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可以发现,1#气团的VOCs化学反应活性最强,其对O3和SOA的生成贡献最高.1#、2#、3#和4#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主要由苯系物和低碳烯烃贡献.  相似文献   
684.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6):125-132
文章基于2017-2020年长寿区及观测点位臭氧(O_3)及其前提物(NO_2和VOCs)以及气象因子(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逐小时数据,分析了臭氧(O_3)及其前体物(NO_2和VOCs)污染物浓度年际及O_3污染典型期间的变化情况,讨论了O_3浓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通过HYSPLIT后向轨迹和潜在源区贡献(PSCF)分析长寿区春、夏两季O_3潜在源区贡献特征。研究表明,O_3小时浓度160μg/m~3的超标小时浓度占比在2017-2019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显著降低。全年O_3浓度高值区集中在4-9月,呈"夏高冬低"特征。O_3和NO_2的日变化特征反应了局地NO-NO_2转化与光化学生成的滴定作用。VOCs观测期内平均浓度为32.01×10~(-9)(体积浓度),较重庆市夏季VOCs偏高23.64%。O_3生成潜势贡献表现为含氧类VOCs芳香烃类烷烃烯烃卤代烃炔烃。O_3浓度与不同气象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特征。该区域潜在源区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春季主要位于涪陵、南川和巴南等区域;夏季主要集中在广安、江北、合川、渝北等一带。  相似文献   
685.
以江苏省沿东陇海线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与G IS工具,研究基于模糊聚类与若干定量指标的生态功能区划方法。该方法选取了5个指标用于区划过程,首先将研究区域分成5×5km大小的空间单元,并提取各单元属性数据生成属性矩阵,利用M 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对单元进行模糊聚类。参照聚类结果与其他资料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并根据区划结果对各分区的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86.
分析了对不同时间段分区域进行地质灾害损失程度评价的必要性,同时认为损失程度的等级划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用模糊数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解决该问题符合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地质灾害损失程度评价模型,选取最优的距离计算方法,用MATLAB语言编程模拟该数学化的描述,并检验模型的精准度,最后得出聚类结果,绘制了动态聚类图。分类结果显示,近9年全国地质灾害损失程度等级划分为严重、较严重和一般严重三个等级时,各聚类节点差异性满足常规分类要求,表明所构建模型用于地质灾害损失程度评价符合实际情况,模型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87.
灰色综合评判法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进宝  贺青 《四川环境》1993,12(3):46-51
依据灰色理论中白化函数的构造原则和聚类原理,提出了灰色综合评判法,并以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为例作了说明。该法以等斜率方式构造白化函数,拓展了白化函数中污染物浓度的取值范围,有较高的信息利用率。评价结果能同时给出各评价对象所属的污染级别和各评价对象之间环境质量的优劣,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88.
咸水藻水华期溶解有机质光谱特征变化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崇明北湖湖水培养长江口常见的中肋骨条藻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其在咸水湖中的水华暴发过程,利用分子光谱学技术分析了中肋骨条藻培养过程中溶解有机质(DOM)的光学吸收系数(a355)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的变化.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增殖过程a355逐渐增加,并且出现7种荧光团,代表DOM中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和类腐殖酸荧光物质.在藻类进入衰亡期后,各荧光峰强度大幅度增加;类腐殖酸荧光强度、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和a355之间均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高、低激发波长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具有同源性.荧光指数的增大与类蛋白荧光的产生,显示微生物在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藻液中各荧光峰强度均很弱,说明细菌可能将源于藻类的非荧光物质转化为CDOM.  相似文献   
689.
啮齿类动物毒理学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新烟碱类化学品暴露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健康效应、毒性机制和分子毒理学靶标尚不清楚.选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模型,将其暴露于吡虫啉(IMI)、烯啶虫胺(NIT)和啶虫脒(ACE)3种典型新烟碱类杀虫剂,利用基因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基因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将基因分...  相似文献   
690.
灰色聚类法对太湖地区农村地下水水质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太湖流域典型水稻种植地区-宜兴、常熟王庄和辛庄9月份农村地下水水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下水样的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硬度等常规项目,确定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为该地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因子.运用灰色聚类法对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湖地区农村地下水普遍受到了污染,仅有10%的地下水水质勉强达到Ⅲ类水标准;80%的地下水达到Ⅳ类或劣Ⅳ类水标准;10%的地下水达Ⅴ类水标准,已不适合饮用.地下水中的主要超标项目是铵态氮、亚硝态氮和高锰酸钾指数,其中铵态氮和亚硝态氮超标十分严重.宜兴地区铵态氮和亚硝态氮污染最严重;个别监测点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较高,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生活饮用水硝态氮质量浓度10 mg/L的上限.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砷和硒的含量较正常,但是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