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8篇 |
免费 | 55篇 |
国内免费 | 23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7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38篇 |
综合类 | 438篇 |
基础理论 | 248篇 |
污染及防治 | 44篇 |
评价与监测 | 11篇 |
社会与环境 | 7篇 |
灾害及防治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三种有机磷农药对三角褐指藻活性氧伤害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3种有机磷农药-久效磷、对硫磷和辛硫磷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都有抑制效应,它们的72h半抑制剂量(72h·EC50)分别为9.74mg/L、8.20mg/L和1.52mg/L。结果表明,3均能引起藻细胞活性氧含量的增加,从而导致生物膜系统的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伤害。这种由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作用造成的膜损伤在3种农药中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32.
以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s)和渗滤液循环出水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不同体积浓度渗滤液灌溉对香根草胁迫相关生理指标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小于35%浓度的渗滤液灌溉6个月降低了香根草叶片脯氨酸(Pro)含量和相对膜透性,提高了叶绿素、蛋白质、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叶绿素a/b值,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被激活,丙二醛(MDA)含量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表明低浓度渗滤液灌溉有利于香根草生长.大于35%浓度的渗滤液灌溉,随浓度的增大,香根草叶绿素含量和a/b值明显降低,MDA、H2O2、Pro进一步积累,相对膜透性显著增加,AsA、GSH含量下降,SOD和POD活性受抑制,表明高浓度渗滤液灌溉会造成活性氧产生和抗氧化系统清除之间的失衡,导致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会加重对香根草的胁迫.灌溉6个月较3个月相比,叶绿素含量下降,Pro、MDA积累,表明灌溉时间延长也会导致胁迫加重. 相似文献
833.
以一种全固态离子选择电极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性能的因素。针对离子选择电极的稳定性、斜率、响应范围、检测下限、选择性系数、响应时间等主要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得到优化的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制作条件。对玻碳电极进行预处理,采用聚苯胺作为导电聚合物,在电极敏感膜中加入三(十二烷基)甲基氯化铵作为离子添加剂,用旋涂法做出表面光洁、厚度为0.4 mm均匀的电极膜。该电极斜率高,检测下限低,响应时间短,电极的电阻较小,选择性好,对于硝酸根的长期在线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4.
为了研究处理高污染河水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特性,采用PCR-DGGE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使用通用引物(BAC 338F GC和BAC 805R)对16S rDNA V3~V5区基因片段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湿地系统中基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基质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逐层递减,同一垂直深度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均高于基质;根际微环境刺激了严格好氧菌Acinetobacter tjernbergiae(不动杆菌属的)出现,证明根系具有泌氧功能;聚类分析表明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相似度较高,并随深度增加依次递减;测序结果表明湿地系统中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在系统发育树中分别显示出高度序列同源性,湿地系统上、中层广泛分布着好氧菌Flavobacterium sp.(黄杆菌属)和Sporocytophaga sp.(生孢噬纤维菌属),并出现了大量的脱硫功能菌。 相似文献
835.
采用涂覆法以泡沫镍为集流体制作活性炭电极并构建电吸附装置,研究电吸附装置去除NO2-的最佳运行工况,并在相同条件下对比装置对NO3-的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了离子强度对装置吸附NO2-和NO3-的去除效果和电流效率的影响,从节约能耗和提高装置去除效果的角度出发,提出装置去除NO2-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当废水浓度低于800 mg·L-1时,装置对NO3-的去除效果优于NO2-;当NO2-废水浓度低于700 mg·L-1时,可以将NO2-预先氧化或自然氧化成NO3-后,再通过电吸附装置去除,能有效提高装置去离子效率并降低电耗成本。 相似文献
836.
双重预防机制(“双预”)是当前国内危化品领域正在广泛推行的一种风险管控系统,但目前缺乏底层和运行层面的理论架构,更缺乏以根因分析(RCA)结果来指导实施“双预”的方法工具,为此,提出“主-次”屏障理论与事件与原因因素分析(ECF)相结合的可视化主-次屏障(VPSB)模型。ECF作为一种典型的RCA技术,由特定主/次屏障失效模式组成灾害事件的致因路径,为VPSB建模提供可视化框图。应用该模型对英国石油BP公司的Texas爆炸中的典型事故场景进行隐患识别和RCA,获得“双预”相关管理措施的具体失效模式,通过与美国化学品安全委员会(CSB)和英国石油(BP)公司对该事件的调查结果对比,发现CSB和BP公司将人的不安全动作作为直接原因开展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将关注点放在了人的管理上,并将根本原因宏观地总结为安全主管失职和操作工违规作业,而VPSB模型则关注的是对重大事故隐患本身和工艺过程的管理,用描述具体的次屏障失效模式来突出管理系统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其中,在机械完整性管理上的问题最多,且主要是由于管理措施未被合规执行。这为企业优化“双预”的相关工作内容提供了重点整改方向和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837.
838.
近年来,稻田Cd污染引起的环境及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应用钝化技术对土壤中有效性Cd进行钝化对稻田生态系统中Cd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红星村一受Cd污染的稻田上,设置大田试验,研究铁基生物炭对Cd在大田土壤-水稻系统迁移的影响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1)空白对照;(2)每一季水稻插秧前,一次性施加1500 kg·hm-2的普通生物炭;(3)每一季水稻插秧前,一次性施加75 kg·hm-2的零价铁(Fe0);(4)每一季水稻插秧前,一次性施加1500 kg·hm-2、ω(Fe)=1%的铁基生物炭(ω(Fe)=1%in Fe-Biochar);(5)每一季水稻插秧前,一次性施加1500 kg·hm-2、ω(Fe)=3%的铁基生物炭(ω(Fe)=3%in Fe-Biochar);(6)每一季水稻插秧前,一次性施加1500 kg·hm-2、ω(Fe)=5%的铁基生物炭(ω(Fe)=5%in Fe-Biochar)。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炭、铁粉和铁基生物炭土壤钝化调理剂可以增加水稻产量,显著降低籽粒重金属Cd含量;(2)施用铁基生物炭可以显著增加水稻根表铁膜Fe含量,同时显著增加水稻根表铁膜固定的Cd量,抑制重金属Cd向籽粒的运输累积。综合考虑施用成本和钝化效果,对于Cd污染稻田,建议施用1500 kg·hm-2、ω(Fe)=3%的铁基生物炭材料。 相似文献
839.
840.
发根农杆菌T—DNA基因对3种葛属植物毛状根形态和葛根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野葛、山葛和三裂叶葛的离体叶片与发展根农杆菌R1601直接感染诱导出毛状根并能够合成葛根素,毛状根离体培养后均出现两种形态:一种是有较高的葛根素含量的典型毛状根,另一种是葛根素含量低但生长速度较快的愈伤组织化毛状根,两类毛状根均有rol/B基因存在,表明rolB基因对所有毛状根的诱导和生长是必需的,aux1存在于所有愈伤组织化毛状根,而在典型毛状根中的检出率为20%-50%,表明aux1基因有诱导毛状根产生愈作组织的作用,含有ags基因的毛状根葛根素含量低于不含ags基因的毛状葛根素含量,表明ags基因不利于次生代谢合成,表3参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