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50篇
环保管理   129篇
综合类   357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西藏自治区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论文主要利用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方法对西藏自治区近40余年来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西藏地区的平均气温是东部高于西部,东部等支线较密集;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气温类似;最低气温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部与西北部偏高,中部偏低的分布。非参数检验分析表明:近几十年来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达到0.24℃/10a,且西部地区的上升幅度大于东部地区;最高气温的变化幅度不大;最低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无论是平均气温、最高气温还是最低气温,都表现出冬季上升幅度大,春季与夏季升温不明显的趋势。三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2.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为了准确估算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收集整理了2001—2010年青藏高原10个通量观测站点的观测数据,构建了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NEP(net ecosystem production,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模型,并在站点尺度进行了模型参数化和精度验证;结合区域尺度气象和遥感数据,估算了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NEP.结果表明:① 2001—2010年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多年平均NEP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大部分地区表现为碳汇,NEP(以C计)平均值为41.8 g/(m2·a).②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NEP呈波动增加趋势,从2001年的20.0 g/(m2·a)增至2010年的82.5 g/(m2·a);除2002年表现为弱碳源外,其余年份均表现为碳汇,并以2010年碳汇能力为最强.③ 2001—2010年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NEP平均年增长率为5.4 g/m2;NEP年际变化率空间分布显示,大部分地区NEP呈增加趋势,仅有东南部和中部部分区域NEP呈下降趋势.研究显示,2001—2010年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并且由于气候的暖湿化趋势,碳汇强度总体表现为增强.   相似文献   
153.
温带典型草地土壤净氮矿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应用树脂芯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不同降水强度3种草地类型土壤净氮矿化作用.结果表明,7~10月份,羊草草原的平均净氮矿化率为0.333 kg·(hm2·d)-1,贝加尔针茅草原为0.316 kg·(hm2·d)-1,克氏针茅草原为0.211 kg·(hm2·d)-1;在相同的培养周期内,分阶段培养和连续培养对土壤的净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有显著影响;降雨是影响该区域氮素矿化的主要因素之一,3种草地类型土壤水分变化量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61、0.56.  相似文献   
154.
论文以无常规水文监测高寒湿地纳帕海为例,基于流域产汇流的时滞效应,建立了湿地区气候因子(日累计降水量)与水文因子(湿地明水量)之间的经验关联模型,以模拟湿地水文情势的波动。研究首先通过对1990-2011 年不同时相的48 期纳帕海湿地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进行解译,提取明水景观变化信息;再利用研究区1988-2011 年逐日降水数据经过统计计算后生成的不同时间步长日累计降水量与48 期明水面积序列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最佳时间步长日累计降水量并获得其与明水面积之间的经验关联模型;进而借助纳帕海湿地明水面积与明水量之间的经验方程建立湿地明水量-最佳日累计降水量关联模型。模拟结果表明:8-9 月是纳帕海湿地的主汛期,9 月多年平均明水量可达866.11×104 m3;干、湿季明水量差异较大,干季平均明水量为95.91×104 m3。上述模拟结果能够与遥感影像解译所获取的信息和实地调查信息保持基本一致,说明此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水文情势波动,为无监测高寒湿地水文情势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为该地区湿地洪灾防范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5.
1996—2015年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干旱区高寒湿地是极端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其景观格局演变受众多学者的关注。论文以1996、2006、2010年TM,2000年ETM和2015年OLI五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近20 a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0 a,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减幅为5.62%,减速为1.91 km2/a。湿地面积变化以2010年为分水岭,前15 a湿地面积较为稳定,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在77.24%~78.26%之间波动;近5 a湿地面积呈缓慢萎缩趋势,面积比例减少5.28%。2)景观水平上,景观破碎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强,斑块形状趋于复杂;类型水平上,湿地斑块破碎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呈集中分布。3)当日最高气温低于18.7 ℃时,随日最高气温的增加,湿地面积趋于稳定,破碎度变化不明显;当日最高气温高于18.7 ℃时,随日最高气温的增加,湿地面积萎缩,破碎度增加。日最高气温对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影响明显大于年降水量。近20 a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呈现退化态势,湿地环境趋于逆向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6.
退化草原碱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动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东北退化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生态因子的季节变化以及生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综合作用规律,微生物生物量W和呼吸速率W1的季节动态呈单峰上凸式曲线变化,8月份的有明显的高峰值出现,其值为:w/mg g^-1=4.9,w1/mg g^-1d^-1=28.1,同时利用IRM模型研究了生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综合作用规律;Mt △Mto[1 (0.21rn-w1)△t],生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长的综合作用指数rn在整个生长季节的变化范围为:0.0273-0.7264,其中7-8月份rn较大,对微生物生长的限制作用较小,微生物生长较快,5月、6月、9月和10月rn较小,对微生物生长的限制作用较大,微生物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157.
荒漠草原典型植物群落枯落物生态水文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退化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枯落物是联系植被和土壤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重要中间环节,且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水文功能。通过调查荒漠草原5种典型植物群落(蒙古冰草群落、甘草群落、赖草群落、杂类草群落和沙蒿群落)枯落物蓄积量、持水性能、对降雨的截留和对土壤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分析了荒漠草原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生态水文功能。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均为蒙古冰草群落〉甘草群落〉赖草群落〉杂类草群落〉沙蒿群落;5种群落枯落物层对降雨的截留量在3.36~5.27 mm,截留率在3.40%~6.82%,枯落物对降雨的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而降雨量与截留率呈负相关,且枯落物对降雨的截留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在不同枯落物覆盖下,枯落物对土壤的抑制效应也存在显著差异,0.5~2 cm覆盖厚度比不盖枯落物土壤水分蒸发减少了19.25%~76.82%,枯落物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效应随枯落物层厚度增大而增加。枯落物的蓄积与覆盖对土壤水分的运移和蓄存产生明显的生物学作用,已经成为荒漠草原最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158.
温度和水分对羊草草原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土壤呼吸进行测定,研究了温度和水分条件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草原土壤呼吸与5cm地温具有很好的指数关系(r~2=0.338~0.858,P<0.001~0.08),Q_(10)介于1.15~2.25之间,均值为1.72.Q_(10)值与5 cm地温呈负相关关系(r~2=0.407),而与0~10 cm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r~2=0.872,P<0.05).在较低含水量时Q_(10)值随着水分含量的上升而增大,当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时转而减小.以往大多数研究认为Q_(10)值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土壤水分跨度不足造成的,极端的水分条件对Q_(10)值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9.
李晋波  姚楠  李秀  赵英  张阿凤  兰志龙  范庭 《环境科学》2018,39(5):2330-2338
为了评估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季节性冻土区温室气体产生机制的影响,通过气体原位采集系统对该区土壤剖面不同土层N_2O、CO_2浓度动态变化进行了为期1a的田间原位监测.共设3个处理:1979年以来规划的禁牧(UG79)、1999年以来规划的禁牧(UG99)和持续放牧(CG)小区.结果表明:土壤剖面N_2O、CO_2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3个处理不同时期土壤剖面CO_2平均浓度均表现为:生长期冻融期冻结期,且生长期CO_2浓度要远大于冻融期和冻结期;UG79土壤剖面CO_2浓度最高,CG最低;不同土层间CO_2浓度有所差异,具体表现为UG79、UG99:20 cm≥50 cm≥35 cm≥10 cm≥5 cm;CG:50 cm≥35 cm≥20 cm≥10 cm≥5 cm;(2)土壤剖面N_2O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则与CO_2不同,UG79、UG99呈现出"单峰型"变化规律,CG为"双峰型"变化规律,即虽然CG在生长期N_2O也有微弱的释放,但3个处理土壤剖面N_2O浓度均在土壤冻融期内急剧增加,其中CG处理土壤剖面N_2O平均浓度最高,与UG79、UG99差异显著(P0.05);不同土层土壤剖面N_2O浓度表现为UG79:20 cm≥50 cm≥35 cm≥10 cm≥5 cm;CG:50 cm≥35 cm≥20 cm≥10 cm≥5 cm;UG99:35 cm≥50 cm≥20 cm≥10 cm≥5 cm.研究得出放牧可以使该区土壤剖面CO_2浓度降低、N_2O浓度升高,这为我国草原季节性冻土区温室气体的准确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0.
人口分布的空间演变是人口发展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的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形态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揭示人口分布现状的本质、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研究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并结合GIS技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人口密度为衡量指标,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1990-2008年间人口分布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江两河"地区各县市(区)人口总量和密度均有明显增长,人口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不断集中的态势.局部自相关分析揭示"一江两河"地区开始显现以拉萨市和日喀则市为中心的两个显著的人口高密度区,显示出该区域人口分布的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对以拉萨市、日喀则市和乃东县为中心的区域密度函数进行拟合.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一江两河"地区空间发展正逐步由20世纪90年代单中心(拉萨市城关区)阶段,向目前的多中心向心集聚阶段转变,除拉萨市城关区外,日喀则市和乃东县集聚能力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