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50篇
环保管理   129篇
综合类   357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01.
微生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干扰异常敏感,可以反映土壤的健康状况.人类活动导致高寒泥炭土壤面临退化风险,生产力下降、碳汇功能丧失,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藏猪放牧是我国高海拔藏区一种特有的放牧方式,是导致高寒草甸土壤退化的重要干扰因素之一.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藏猪放牧干扰和对照(无藏猪放牧)条件下的滇西北高寒草甸泥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对干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藏猪放牧导致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显著降低,且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高寒草甸泥炭土壤的主要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与门水平相比,干扰前后土壤微生物在属水平上的差异更明显,其中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薄层菌属(Hymenobacter)的相对丰度在干扰后的土壤中显著增加,而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和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则显著降低.Venn图分析进一步发现,干扰与对照土壤样品中分别有71和136个核心OTU.干扰条件下的土壤特有微生物主要包括伯克霍德氏菌(Burkholderiales)、假单胞菌(Pseudomonadales)、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dales)等,这些微生物主要聚集在目水平,可以作为干扰条件下的指示微生物.CCA排序表明,硝化螺菌属和红游动菌属的微生物对含水率、速效磷、有机质等土壤环境变量的响应较为敏感.该研究结果为揭示高寒草甸泥炭土壤退化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02.
以中度沙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类型施肥水平对草地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格局、群落结构及生产力的影响,旨在寻求不同类型施肥的最佳施肥水平。 结果表明:①在各个不同施肥水平处理中(除钾肥3个水平处理外),主要优势物种的重要值之间均有显著差异;②各物种多样性指标在有机肥3个水平处理和氮肥3个水平处理中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而在磷肥3个水平处理和氮磷钾肥配施3个水平处理中均随施肥量增加显凸形变化趋势;③植被平均高度和4个功能群地上生物量在有机肥3个水平处理和氮肥3个水平处理中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在磷肥3个水平处理和氮磷钾肥配施3个水平处理中均随施肥量增加显凸形变化趋势;④钾肥3个水平处理对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植被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均没有极显著影响。 从草地生产力、群落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群落的稳定性综合考虑,O3、P2、N3和N-P-K2是高寒沙化草甸施肥的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603.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涡度相关技术为基础,研究了青藏高原当雄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003-2005年共3个生长季的潜热通量L(E)、CO2通量F(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该地区2004和2005年的太阳总辐射最高值可分别达到1563和1640Wm/2,瞬时净辐射最高值分别为896和925Wm/2,瞬时潜热通量最高值分别为592和597Wm/2。净辐射能量的转化形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6-8月份,净辐射能量多用于潜热蒸发,5月和10月净辐射则多用于显热交换。就2004年5-10月份所选6个代表性晴天来说,LE占Rn的比例分别为0.355%、0.916%、0.738%、0.818%、0.609%、0.456%。②该地区的LE从早上8:30左右开始增加,在下午15:00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下降;CO2通量从早上8:00左右通过零值开始上升,在10:30左右达到峰值后下降;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特征是日出后迅速增加或直接达到全天的最高值,其后在一天内呈现下降趋势;2004年和2005年生长季的CO2吸收峰值都刚接近-0.3mgCO2.m-2.s-1F(c为负值时表示碳吸收),水分利用效率瞬时最大值接近8gCO2k/gH2O。③2004年当雄高寒生态系统白天CO2通量平均值从6月份初就开始表现为净碳吸收,而2005年在6月下旬才表现为碳吸收F(c为负值),但两者均在10月初就表现为碳排放F(c为正值);2004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平均值从6月初通过零点开始上升,在7月中下旬左右达到最大值。相比之下,2005年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平均值在6月底通过零点开始上升。另外,2004年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总体水平上要高于2003年和2005年。就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平均值而言,2003年和2005年的最大值分别为2.0gCO2k/gH2O和2.7gCO2k/gH2O,而2004年可以达到3.2gCO2k/gH2O。④当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在2004年和2005年生长季(5月1日到10月31日)净CO2吸收量分别为0.257kgCO2.m-2和0.153kgCO2.m-2;2004年和2005年整个生长季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0.496gCO2k/gH2O和0.365gCO2k/gH2O,与降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04.
草原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应对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草原资源耗竭和草原生态破坏的经济手段,对平衡和协调经济快速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探讨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更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5.
研究降雨格局变化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及关键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多样性间的关系,对于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3 a野外降雨控制试验(减少40%降雨、减少20%降雨、自然降雨、增加20%降雨和增加40%降雨),探讨干湿年份下降雨变化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及降雨变化下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关键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正常年份与偏干年份(2013年与2015年),Patrick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以减雨20%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和增雨40%处理,在偏湿年份(2014年),Patrick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降雨处理无显著差异.在正常年份与偏干年份,随降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呈降低趋势,其中,C:N显著降低;在偏湿年份,随降雨量增加土壤SOC、TN、C:P和N:P呈上升趋势.在正常年份,降雨处理对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导致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群落影响有限,SOC、TN、N:P、C:N和微生物量氮(MBN)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在偏湿年份,年降雨量丰富,降雨量增加导致土壤养分上升,水分不是限制植物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共同调节和控制着植物群落多样性;在偏干年份,降雨处理对土壤含水影响显著,且降雨量增加导致土壤养分流失较多,因此,土壤含水量成为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可知,在不同干湿年份,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降雨变化的响应不同;土壤C:N:P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也不同,本文的研究结果旨在为未来降雨变化下荒漠草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6.
青藏高原腹地青藏苔草草原不同退化程度的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高寒草地退化演替过程,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草原不同退化程度的植物群落特征.结果显示:青藏苔草草原退化过程中优势种从未退化时的青藏苔草演变为轻度和中度退化程度时的青藏苔草和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并存,重度退化程度时则无明显优势种;主要伴生种表现为湿生植物逐渐消失,中生和旱生毒杂草逐渐增加;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先增加后降低,中度退化程度最大,此时优质豆科(Leguminose)植物入侵,物种更替速率最大,β多样性指数最高.盖度、高度、地上总生物量均明显降低,而禾本科(Gramineae)生物量和豆科生物量均先增加后减少,中度退化程度时最大.相关分析表明,青藏苔草草原群落高度、盖度和均匀度指数与初级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P0.01)、0.961(P0.01)和0.743(P0.05).说明植物群落组分是青藏苔草草原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结构和生产力变化的核心,在揭示青藏苔草草原逆向演替机制的过程中应注重阐明植物群落组分更替规律.图1表5参30  相似文献   
607.
选取荒漠草原无林地的PM2.5、PM10浓度以及气象因子数据,对颗粒物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月的PM2.5、PM10月平均浓度最高,7月的PM2.5与PM10达到最低。季节尺度上PM2.5、PM10浓度变化为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2)风速≤4.0 m/s时,随着风速增加,PM2.5、PM10浓度不断降低;当风速>4.0 m/s时,PM2.5、PM10浓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加。PM2.5、PM10浓度与温度负相关。相对湿度≤50%时,随着相对湿度增加,PM2.5、PM10浓度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50%时,随着空气湿度增加,PM2.5  相似文献   
608.
呼伦贝尔地区草原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与有机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非分散红外线吸收法测定呼伦贝尔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6个草原表层土壤(0~20 cm)中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使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质,并对其总有机碳与有机质水平及两者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初步分析了造成各样品之间总有机碳水平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只以打草场作为利用方式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较常年放牧场的总有机碳含量高。从草原类型和土壤类型上看,草甸草原总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典型草原,黑钙土总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栗钙土。综上,过度放牧会使草原土壤总有机碳大量释放。总有机碳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02。  相似文献   
609.
滑坡是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因此,对我国高风险滑坡进行快速监测尤为必要。当前,遥感技术为滑坡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文中通过选取数字高程数据(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及衍生数据(坡度、坡向)、断层、地层岩性、地震点等因子开展了西藏东部地区滑坡的评价与等级划分。文中通过对各因子进行归一化处理,运用频率比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析,并获得各因子风险等级的权重系数,进而构建了一个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LSA)。结论如下:1)LSA可以很好地表达滑坡空间分布情况;2)据实际滑坡点统计分析,可知西藏东部地区的滑坡主要分布在左贡县、墨脱县、察雅县、洛隆县和丁青县;3)西藏东部地区滑坡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道路沿线,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部地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山脉一带。  相似文献   
610.
本文监测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和锡林河湿地群落非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变化;同时对大气和土壤的温度变化进行测量.研究发现两类群落在非生长季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方式均为单峰模式.典型草原土壤呼吸速率显著低于同期湿地的土壤呼吸速率(P=0.01).典型草原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的相关性为0.48,低于湿地的0.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