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33.
本文讨论了基因工程技术与农作物蛋白质、脂类的品质改良;基因工程技术与酶类、生物活性肽等生物分解菌剂、激素的研究生产现状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新型生态肥料资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利用广谱性和特异性组合诱变技术选育辅酶Q10高产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提高辅酶Q10产量,采用了对细胞进行全面的非特异性诱变和针对特定途径的特异性诱变相结合的育种策略,以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WSH2601为出发菌株,选择UV射线和亚硝基胍作为诱变剂,在筛选获得放线菌素D抗性突变株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诱变处理,分别获得了放线菌素D和L-乙基硫氨酸双抗性突变株、放线菌素D和维生素K双抗性突变株,以及抗放线菌素D和X-gal利用能力提高的突变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突变株辅酶Q10的产量提高幅度达25%-37%,其中一株放线菌素D和L-乙基硫氨酸双抗性突变株WSH-E25,胞内辅酶Q10含量和辅酶Q10总产量分别达到2.86mg g DCW^-1和40.0mg L^-1,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7%,且遗传稳定性良好,图6表2参8  相似文献   
35.
为得到絮凝活性高的优良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和化学诱变相结合的方法对野生菌株XN-3进行人工育种,选育出性能优良、遗传稳定的变异菌株UH-2-4,其絮凝率达到96.8%,比原菌株提高了25.1%。并研究了金属离子、投加量对其絮凝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室温下,用紫外光对假单胞菌株进行2 min诱变。分别用驯化后紫外诱变和未诱变假单胞菌处理系列浓度(20、100、200、300、400 mg/L)苯酚水样,对比分析其在降解速率、降解时间、微生物呼吸率、酶活性等降解特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假单胞菌经紫外诱变后,对苯酚的耐受性得以提高,去除高浓度苯酚的速率得以提高,处理较高浓度苯酚的能力明显提升。诱变假单胞菌完全降解较高浓度苯酚的时间比未诱变假单胞菌短,诱变假单胞菌对于高浓度苯酚的适应性比未诱变假单胞菌更好。苯酚降解过程中,脱氢酶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活性,假单胞菌经诱变后其酶活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7.
共基质条件下TNT降解菌的选育及其处理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SBR弹药销毁废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作为菌源,在共基质条件下,经过驯化和筛选,分离出11株可降解TNT的单菌,从中选出生长速度较快的3株菌JT1,JT2,JT3进行了单菌及混菌降解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混合菌JTH降解能力最强,其适宜环境条件为25℃~30℃,pH7.5~9.0,基质中添加2g/L葡萄糖可显著增强混菌JTH生长并可使24h内的TNT降解率达到96 1%;模拟废水的处理实验表明:混菌JTH对COD的去除率>80%,TNT降解率80%~90%;生物强化实验表明:以0.1的菌量污泥比在SBR系统中投加混合菌可使系统的出水COD稳定在100mg/L左右,出水TNT浓度<5mg/L。  相似文献   
38.
一株高效产氢突变体RF-9的筛选与产氢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从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内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厌氧产氢菌Ethanologenens sp.ZGX4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从大量的突变体中筛选出一株稳定的高效产氢菌株RF-9.磷酸盐浓度在120mmol/L、温度37℃、初始pH6.0、葡萄糖浓度10g/L培养条件下,RF-9的单位体积产氢量和氢气产率为139.7mmol/L和2.52mol H2/mol葡萄糖,分别是对照的1.50倍和1.43倍.在发酵时间为15h、pH4.1、细胞干重0.722g/L时,RF-9获得其最大产氢速率345mLH2/(h·L),是对照ZGX4的1.41倍.RF-9的主要液相末端产物为乙醇和乙酸,为典型的乙醇发酵细菌,与对照相似.  相似文献   
39.
利用低能N 离子注入对Spj0104菌株进行诱变育种,作了多梯度能量和剂量实验,通过对注入后诱变菌株的摇瓶发酵检测,得出适合的能量为30 KeV,剂量为6.0×1015ions/cm2.在合适的能量和剂量基础上对能量、剂量、脉冲和间隔时间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注入条件为能量20 KeV,剂量4.0×1015ions/cm2,脉冲时间15 s,间隔时间15 s.并在此条件下对一次离子注入后获得的优良菌株Spi03做了二次离子诱变,筛选到一株菌株酶活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74.98%的高产菌株Sp208.图2,表5,参8.  相似文献   
40.
利用紫外法和氯化锂对苯胺菌进行复合诱变,可以提高苯胺菌的苯胺分解率,能极快地高效率地分解苯胺废水中的苯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