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董文茂 《环境》2006,(12):55-57
今年11月初,在华跨国公司再次引起媒体的聚焦。事件缘起于包括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华子公司在内的33家知名跨国公司因环保违规,其名同时出现在一份环保黑名单上。而在近年来,有关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环保项目进行资助的新闻频频出现。其中,有些项目还形成了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32.
2010年4月23日至5月2日,全球最大规模的"2010北京车展"以空前的20万平方米展出面积,经过十天展出"胜利闭幕",单单"五一劳动节"这一天就有14.59万人进入展馆参观。共有990辆展车,其中包括14辆跨国公司的全球首发车,65辆概念车在车展亮相,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闭幕式上就此宣称:  相似文献   
33.
为发展本地区经济,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目引进国外高耗能产业或其中下游产品生产线的现象,在国内消耗过高的能源,并产生大量污染。有关专家认为,应防止一些跨国公司以投资为名向我国转移高耗能产业,加重我国能源紧张局面,并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引进国外高耗能产业凸现负面效应。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从能耗、环保、税收等方面对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项目进行限制,加之《京都议定书》生效后,  相似文献   
34.
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壳牌公司(以下简称“壳牌公司”)是世界上四大石油跨国公司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石油勘探和生产企业,在全球50多个国家从事石油的勘探和生产活动。现有雇员约10万人、业务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能源化工集团。  相似文献   
35.
3M公司的全称是明尼苏达矿业制造有限公司(Minnesota Mining Manufacturing Ltd. Co. ). 3M成立于1902年,已有百年历史.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成员之一,今天的3M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员工总数达到7万多人,年销售额超过156亿美元.3M的产品涉及领域广泛,是世界著名的产品多元化跨国企业,现代社会中有50%的人每天直接或间接地享受到3M的服务.  相似文献   
36.
《现代职业安全》2007,(5):87-87
科学的安全理念提升全员安全素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这本书介绍了很多跨国公司的安全管理理念、技巧与案例,让我们耳目一新。尤其是在企业安全领导力建设方面。过去我们总认为,安全领导力不外乎领导参与安全会,带头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会上讲讲安全。书中对安全领导力、安全管理机制与过程、员工参与作了深刻的  相似文献   
37.
<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水资源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如果不加以足够的重视并果断采取措施,日渐加深的水资源危机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中国市场的投资者和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增加风险。与此同时,解决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38.
众所周知,联合利华是一家以生产日用化学品为主的企业。但一直以来,联合利华在中国始终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本土化跨国公司作为其努力的目标,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以及中国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联合利华也加紧了自己的“绿色进程”,并拓宽了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的领域。  相似文献   
39.
由绿色和平组织公布的一份企业污染物公开状况的调查引起人们对跨国公司环境信息公开问题的关注。更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在海外和其母国实行了有别于在华的"双重标准"。本文试从全球战略、东道国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东道国法律制度缺失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实行异于其母国的所谓"双重标准"的原因,并寻求促使跨国公司公开其重要环境信息的途径。  相似文献   
40.
朱祯 《绿叶》2010,(3):81-83
从生态学、土地整理等角度加大投入,的确能提高粮食产量,但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还得通过转基因技术。如果我国能顺利推进转基因技术产业化.那我们技术上自主创新的进程将会加速。相反,如果我们只做研发,没有产业化,那我们所有的市场份额都将被别人占领.甚至连转基因的育种权也会被某些跨国公司垄断——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在我国的不同命运给出了一正一反的好例子。因此.我们所面对的不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以多大的速度加快发展转基因技术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