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22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96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486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181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强化生物反硝化选择性脱氮,利用普通的反硝化污泥合成生物钯纳米粒子(Bio-PdNPs),探究了不同Bio-Pd NPs负载量(0、5、10 mg·L-1,分别记为Bio-Pd NPs-0、Bio-Pd NPs-5和Bio-Pd NPs-10)对生物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钯的负载(Bio-Pd NPs-5)可使硝酸盐去除率由67.85%提高到94.00%(C/N=7,5 h),对氮气的选择性由77.30%提高到97.46%.而负载过量的钯(Bio-Pd NPs-10)会抑制生物反硝化,但其对N2的选择性仍然高达90.01%,这对减少温室气体N2O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机理分析表明,Bio-Pd NPs介导的反硝化体系以丁酸型发酵和混合性发酵为主,产生的氢气通过在钯表面迅速分解形成Pd[H]催化反硝化,提高对N2的选择性,Bio-Pd NPs促进了反硝化过程电子传递及电子传递介质(细胞色素c)的分泌,电子传递体系活性(ETSA)由570.37μg·mg-1·h-1<...  相似文献   
72.
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降水中的铜、锌、镉、铁、锰等金属元素进行富集,之后经3 mol/L的盐酸进行洗脱,最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该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便,方法灵敏度高,方法检出限接近ppb级,对于降水中痕量金属元素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PAN—S浸渍树脂对Co^2+的吸附性能。Co^2+吸附pH值范围为4.7—9.2,最佳pH值为5.4;达到最大吸附容量需25min,树脂对Co^2+平衡吸附容量是98mg/g干树脂,达到最大吸附容量平衡时用0.1mol/L的HNO,洗脱,洗脱率达98%。该方法建立了PAN—S-树脂富集一分离钴离子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4.
处理含硫废水的新型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适合处理含硫废水的固相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活性及对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开了含硫废水处理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5.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四氨基酞菁钯(PdTAPc)/γ-Al_2O_3负载型光催化剂,采用UV-Vis,FTIR,XRD,SEM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罗丹明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考察了光催化剂加入量、溶液pH、H_2O_2加入量、反应温度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光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显示,PdTAPc以圆片状负载于γ-Al_2O_3上,二者的结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光催化剂加入量1.6 g/L、溶液pH 7.0、H_2O_2加入量12 mmol/L、反应温度20℃的优化条件下反应120 min,罗丹明B(质量浓度0.05 g/L)的降解率高达95%;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使用4次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仍高于85%。  相似文献   
76.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实验结果表明,在m(MMA)∶m(BA)=0.5、DVB加入量为0.8%、BPO加入量为1.2%的最佳条件下,树脂对氯仿的吸油率可达30.6 g/g,对氯仿、柴油、甲苯、废机油、花生油、丙酮等有机溶剂和油品的保油率可达90.0%以上。  相似文献   
77.
在对某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了混凝、活性炭吸附、树脂吸附等深度处理工艺对DOM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碳(DOC)为12.32mg/L,其中疏水性组分占46.65%,亲水性有机物(HPI)占33.33%,过渡亲水性组分占20.02%;酸碱滴定结果表明,HPI的总酸度最强;MIEX树脂对所有组分尤其是疏水性组分的去除效果都较好,它在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尤其是富含疏水性物质的水体)的深度处理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水样中DOM的分子量呈宽分布特征,主要包含平均分子量为230~750u的低分子量小分子有机物,也包含12 000u左右的中等分子量有机物,而经MIEX树脂吸附处理后,分子量在12 000u左右的组分基本去除,分子量在230~750u的组分也有显著的减少。  相似文献   
78.
氨基膦酸树脂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性重金属螯合树脂,对水中的Pb(Ⅱ)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分离去除能力,但吸附Pb(Ⅱ)后的树脂再生较为困难。系统研究了盐酸脱附Pb(Ⅱ)-负载氨基膦酸树脂D860的基本性能,优化了基本脱附参数。实验表明,采用盐酸作为脱附剂具有较为良好的脱附效果,10%吸附量树脂脱附反应平衡较快仅需10 min,脱附本身受Pb(Ⅱ)在盐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影响显著。脱附流速从1 BV/h升高到5 BV/h,脱附效果受到的影响很小。升高温度可以提高PbCl2溶解度,进而提高脱附效率。固定床脱附采用1.0 mol/L盐酸,在1 BV/h和303 K条件下,仅需7 BV脱附剂即可实现较高的脱附效率。  相似文献   
79.
制备了聚甲亚胺酰胺树脂,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采用批处理方法实验了pH、铜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对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优化后的吸附条件为:在铜离子溶液体积50 mL、初始浓度为300 mg/L、pH为6.0时,吸附剂投放量50 mg、吸附时间60 min,此时吸附量达到269.1 mg/g,去除率达89.7%。25℃时在研究浓度范围内,铜离子吸附过程用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描述均可;与准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及内扩散方程相比,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80.
为了研究改性前后活性炭对水中铬离子(Ⅵ)的吸附效果,以磷酸活性炭(PAC)为原料,用10%硝酸改性得到硝酸改性活性炭(N-PAC)及直接蒸发法载铁改性得到载铁活性炭(Fe-PAC)。通过静态吸附研究表明,改性后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率有较大提高。在常温、自然pH条件下,0.2 g活性炭处理50 mL浓度为100 mg/L的含Cr(Ⅵ)溶液,N-PAC和Fe-PAC对Cr(Ⅵ)的吸附率分别为79.21%和90.59%,都高于原PAC对Cr(Ⅵ)的吸附率49.58%。pH从2.2升高到11.92,Fe-PAC对Cr(Ⅵ)的吸附率从99.86%降低到14.77%,N-PAC则从99.86%降低到3.23%,PAC从97.05%降低到2.53%。温度从25℃升高到70℃,3种活性炭对Cr(Ⅵ)吸附率都有较大提高,都增加到98%以上。且吸附过程较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