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05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581篇
基础理论   283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将分类地位和降解特性不同的两个高效降解除草剂阿特拉津的菌株Arthrobacter sp.AD30和Pseudo-monas sp.AD39,用于阿特拉津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试验.填充聚氨酯泡沫的小型生物反应器阿特拉津降解实验表明,在进水的CODCr为1702 mg·1-1、阿特拉津浓度为133 mg·1-1和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的条件下,出水的CODCr稳定在100 mg·1-1以下,阿特拉津浓度在0.2 mg·1-1以下,均达到国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523-2008).土壤的生物修复实验表明,含有200 mg·kg-1阿特拉津的土壤接种上述两个菌株,在30℃处理20 d以后,土壤中99.1%的阿特拉津被去除.这些结果表明,由AD30和AD39组成的混合菌株在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62.
以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槽为反应器,利用CuO-CeO2/γ-Al2O3多相催化剂取代传统反应器的绝缘填料,构建电-多相催化氧化耦合体系.考察了槽电压、pH值、气体流量和极间距等因素对渗滤液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槽电压为15.0V,pH为7,曝气量为0.08m3·h-1,极板间距为3.0cm时,反应180min后,氨氮的去除率能达到94.7%.与传统石英砂相比较,利用CuO-CeO2/γ-Al2O3做绝缘填料,氨氮的处理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63.
白腐真菌降解五氯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斌  宁大亮  王慧 《环境化学》2008,27(2):181-185
研究了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对五氯酚的降解.采用土豆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接种后第2天投加PCP,在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极低的真菌反应体系中,五氯酚能够有效降解,4d内10mg·1-1五氯酚降解率达到98%;采用高氮培养基,接种后第6天投加五氯酚,在胞外木质素酶含量极低的真菌反应体系和不含胞外酶的菌丝体反应体系中,五氯酚均能有效降解,1d内降解率分别达到56%和22%;采用低氮培养基,接种后第6天投加五氯酚,在胞外木质素酶含量较高的真菌反应体系、胞外酶液反应体系和不含胞外酶的菌丝体反应体系中,五氯酚均能有效降解,1d内降解率分别达到86%,17%和46%.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在非木质素降解条件下,依赖胞内酶能有效地降解PCP;在木质素降解条件下依赖胞外木质素降解酶和胞内酶降解五氯酚,降解效率高于非木质素降解条件.  相似文献   
964.
采用臭氧氧化分别与混凝、活性炭吸附联用处理,对镁离子随有机物的去除而损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不能有效去除高盐量水中的有机物.通过GC-MS分析和荧光检测,指出臭氧氧化改变了水中有机物的结构特征,增加了水中羧酸类有机物含量,从而导致镁离子与其发生络合配位.当这些有机物通过混凝或者活性炭吸附被去除时,与其发生配位的镁离子也会随之从水中损失.  相似文献   
965.
以原子类型电拓扑状态指数(ETSI)表征19个酚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了酚类化合物在产甲烷和脱氮两种厌氧环境下的降解效果与分子结构的定量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在产甲烷环境中,影响酚类化合物厌氧降解的主要结构因素是由4个ETSI描述子对应的子结构碎片,即aCHa,aaC-,-NH2和-OH,其中子结构aCHa和aaC-与酚环母体骨架密切相关,而-NH2和-OH反映取代基的变化.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的产甲烷条件下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厌氧降解性相关模型(QSBR)发现,其模型估计相关系数,r=0.9173,LOO检验相关系数q=0.8461;反硝化条件下,影响酚类化合物厌氧降解的主要结构因素是=(C),aaC-,=O和-Cl,其中子结构aaC-与酚环母体骨架相关,而=(C),=O和-Cl反映支链或取代基的变化.其模型估计相关系数r=0.8953,LOO检验相关系数q=0.8488.以上结果均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进而从建模的角度证明了厌氧环境中,电子受体的选择影响酚类化合物的降解效果和机理.  相似文献   
966.
黄浦江上游周边农田土壤、蔬菜及道路灰尘中汞的累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浦江上游周边环境介质中总汞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对环境介质中Hg的空间分布、累积特征及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浦江上游周边土壤及道路灰尘中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2.06ng·g-1和226.62 ng·g-1,分别是国家土壤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所规定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土壤质量标准的2.21倍和1.51倍;蔬菜(豇豆)中Hg的平均含量为15.98 ng·g-1,超出国家标准(GB2762-2005)中规定的限量值;黄浦江北岸环境介质中Hg的平均含量均大于黄浦江南岸;环境介质中Hg的累积主要源于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的输入,交通污染对Hg的累积无明显的贡献作用;土壤中的Hg是黄浦江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中Hg的直接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67.
使用双极还原法对1,4-二氯苯(1,4-DCB)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阴极的1,4-DCB去除效率大于阳极的去除效率.在反应的前10min去除了50%以上的1,4-DCB,随进水浓度增大,去除效率变低.在酸性条件下,电极的去除效率明显提高,1,4-DCB去除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68.
热力学平衡模拟研究Am(Ⅲ)的人体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研究了Am3 在胃液、汗液、组织液、细胞液和尿液中的形态分布及pH值和[Am]对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胃液中,当[Am]=1×10-7mol·1-1,pH<2.9时,Am(Ⅲ)主要以水溶性Am3 ,[AmCl]2 和[AmH2PO4]2 形态存在,随pH值的增高,固相AmPO4含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随[Am]的增加而升高.汗液中,当[Am]=1×10-7mol.1-1时,在pH 4.2-7.5范围内,Am(Ⅲ)主要以各种可溶的形态存在,在pH 6.5,[Am]<3×10-10mol.1-1或[Am]>5×10-3mol·1-1时,Am(Ⅲ)主要以Am3 和[AmOH]2 形态存在.组织液中,当[Am]>1×10-12mol·1-1时,Am(Ⅲ)主要以AmPO4存在,但在组织液中加入EDTA后,Am(Ⅲ)便以可排出体外的[AmEDTA]-形态存在.细胞液中,当pH为7.0时,即使[Am]为4×10-12mol·1-1,Am(Ⅲ)仍主要以固相AmPO4存在,提示Am(Ⅲ)有高的细胞毒性,另外,随pH值降低,固相含量降低,说明肺巨噬细胞摄取的Am(Ⅲ)气溶胶可逐渐释放到人体组织液中.当[Am]=1×10-10mol·1-1,pH<4.5时,尿液中的Am(Ⅲ)以可溶于水的形态存在,但当pH>4.5时,则主要以固相AmPO4形式存在,说明可通过降低尿液pH促进肾脏.Am(Ⅲ)排泄.  相似文献   
969.
柠檬酸-Fe(Ⅱ)/K2S2O8对敌草隆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初始pH值为3.0时敌草隆在柠檬酸-Fe(Ⅱ)/K2S2O8体系中的降解行为.结果显示,0.1mmol·l-1敌草隆的最佳降解条件为:[K2S2O8]=2.0mmol·l-1,[Fe(Ⅱ)]=1.0mmol·l-1,[CA]=0.5mmol·l-1.在该条件下,敌草隆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半衰期为30.5min.此外,采用分子探针法鉴定了体系中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了敌草隆在柠檬酸-Fe(Ⅱ)/K2S2O8体系中的降解产物,探讨敌草隆在柠檬酸-Fe(Ⅱ)/K2S2O8体系中可能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970.
Y型分子筛负载铁催化剂对活性艳蓝KN-R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Y型分子筛负载铁催化剂对活性艳蓝KN-R的脱色进行研究,探讨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铁负载量、投加剂量、反应体系pH值以及焙烧温度对活性艳蓝KN-R催化脱色效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制得的Y型分子筛负载铁催化剂表现出较佳的染料脱色性能.在pH<3.0,H2O2投加剂量为50.0 mmol·l-1,催化剂投加剂量为4.0g·l-1的条件下,对初始浓度为250mg·l-1的KN-R模拟染料废水,30 min之内脱色率达95%以上.采用有机酸络合铁作为铁源制得的Y型分子筛负载铁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大幅增强,但催化剂稳定性降低.铁负载量影响染料的脱色反应活性,过量负载会导致染料脱色效率降低;同样,适度增大催化剂用量可促进染料脱色效率,但过量投加不利于染料的脱色.pH<3.0为该Y型分子筛负载铁催化剂的适用pH条件;催化剂重复利用三次后,1h内对活性艳蓝KN-R的脱色率仍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