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15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717篇
基础理论   160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3 毫秒
931.
稀土元素在水体食物链生物中迁移的摸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晓蓉  田笠卿 《环境化学》1993,12(3):212-218
本文用动态和静态摸拟系统分别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小球藻-大型溞-鲤鱼食物链生物上的迁移。结果表明:水生生物对稀土的生物积累作用有从水体直接摄取和从食物间接摄取两种方式,但稀土元素在该食物链上无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中积累的稀土量和水环境中残余的稀土浓度从轻稀土向重稀土递减,稀土元素在水环境中迁移的最重要形式可能是物理-化学迁移。  相似文献   
932.
在广东省河台金矿矿山采取岩石、土壤、植物样品,并对其中的稀土元素含量采用ICP-MS法测定,研究了金矿矿山岩石、土壤、植物的根、茎、叶稀土元素含量分布和迁移积聚特征.结果表明:在金矿区稀土元素在岩石、土壤、植物样品中含量均高于背景对照区.在成矿和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金矿土壤各层的稀土元素发生迁移和分异,在表土层和心土层含量高于底土层和成土母岩;矿山土壤各剖面层轻重稀土发生分异,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贫乏,且均有不同程度的Eu亏损和Ce的负异常.蕨类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表现极强的积累富集稀土元素能力.稀土元素在植株体内的分布规律不同,对于芒萁而言:叶>根>茎,而马尾松(Pinas massoniana)为:根>叶>茎.金矿区植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反映出所在金矿特殊成矿地质背景以及生境的地球化学特点.稀土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表征出植物对稀土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以及在各个器官的迁移状况,金矿区各植物体形成对金矿环境不同的适应机制和各自独特的稀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33.
环境污染物增加癌症死亡率的潜在机理研究尚需开展。选择与癌症致死显著相关的林丹作为目标物质,将黑腹果蝇作为受试生物进行暴露,对1 000μg·L~(-1)和对照组的果蝇样本进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发现参与调控癌症细胞迁移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的MEKK和p38α、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中的ATF4、Ire1、PERK和XBP1等基因的表达量呈现显著下调(P0.05)。通过肿瘤迁移品系果蝇统计林丹暴露下肿瘤细胞迁移率,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迁移率随林丹浓度升高而增加,1 000μg·L~(-1)林丹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果蝇肿瘤细胞迁移率分别为69.2%和45.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的RNA测序结果表明,高浓度暴露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380个基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含169个上调基因和211个下调基因。差异基因主要涉及水解酶催化活性(42个基因)、神经系统(20)、对化学刺激的感知(6)和线粒体(5)。差异基因的富集分析表明林丹的暴露主要改变蛋白水解过程(83个基因)、胞外区域(84)和催化活性(311),其对应的平均富集因子分别为1.59、1.52和1.24(P0.001)。差异基因的表达解释了林丹的暴露不仅致使线粒体功能障碍,而且影响蛋白水解酶活性,加速胞外基质降解,为肿瘤细胞迁移供能并提供微环境。  相似文献   
934.
珠江三角洲平原典型区地下水中铅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表水和土壤中,铅的污染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因此,对其迁移转化途径和变化趋势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地下水铅污染的研究应予重现.  相似文献   
935.
土壤胶体对重金属迁移及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中重金属能够通过土壤孔隙迁移至地下水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土壤胶体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双电层结构能够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有效性产生影响。总结归纳了pH、离子强度、水动力作用、胶体粒径和孔隙尺寸等因素对重金属迁移行为的阻滞和促进作用。探讨了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6.
绕线贴片功率电感在负载电流试验时发生开路失效。通过切片、金相分析、SEM-EDS分析、电性分析、模拟验证等试验,对其进行失效分析。结果发现:失效点为铜线引出端拐角区域,且断口发现大量的锡,而暂未失效的样品拐角区域存在铜锡化合物及锡。本文研究了在电流密度影响下铜锡化合物生长的机理,以及在温度梯度下Cu6Sn5-Sn的热迁移行为。最后,总结了绕线贴片功率电感负载电流开路失效的机理,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7.
938.
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在包气带运移模拟实验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和数学模型预测等方法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包气带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是线性的,即S=KdC,吸附系数Kd=0.0976;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即C=C0e-λt,降解系数λ=0.0324d-1;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弥散系数D=0.00435m2·d-1,由此确定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通过动态土柱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利用模型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COD)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39.
废气生物过滤填料层湿分迁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填料层湿分是生物法处理废气性能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填料层湿分迁移的研究将为废气生物过滤系统工业放大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参考多孔介质体积平均模型和三参数模型,以流体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为基础,建立了废气生物过滤填料层湿分迁移的数学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点湿度值吻合较好.气流特性与填料层湿分迁移的数值模拟显示,随着进气气速增大、相对湿度减小、进气浓度增加、温度升高,填料层的含湿量下降,且它们对湿分迁移的相对影响程度依次为:气速>温度>进气浓度>相对湿度.填料层湿分迁移速率与气速呈对数关系,与温度、进气浓度呈指数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乘幂关系.  相似文献   
940.
滴滴涕在我国典型POPs污染场地中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多年生产滴滴涕(DDT)的企业厂区内及周围布设采样点,采取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分析,研究了POPs污染场地中DDT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生产厂区污染严重,在土壤表层,生产车间周围DDT的含量高达104mg·kg-1以上,离车间边界300m远处仍能检测到DDT,污染扩散范围与风向呈现一定相关性;在土壤深层,浓度随深度增加迅速降低,含量梯度变化最大为0.2~3m,3m以下土壤中浓度较小,10m深处浓度最高不超过8.89mg·kg-1.DDT的降解产物DDD和DDE在各个采样点均能检出,其降解率与含水率没有相关性.不同类型土壤中DDT的降解率存在很大差异,降解程度为粉砂(或粉土)>黏土(或粉质黏土)>杂填土.深层土壤中降解为DDD较为明显.(DDD DDE)/DDT比值显示,土壤中DDT为新输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