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519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819篇
基础理论   465篇
污染及防治   159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16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71.
长江上游河流输沙量时间序列跃变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来水来沙条件是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的重要基础。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km2,产输沙条件复杂。根据有序聚类分析法、里和海哈林法和费希尔最优分割法,对长江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控制站输沙量时间序列的跃变现象进行了研究。在显著水平005下,长江上游在径流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河流输沙量在1991年后出现了明显减小的质变过程,干流寸滩站 1991~2005年年均输沙量为313亿t,较 1953~1990年均值减小了32%,特别是2001年后输沙量减小更为显著,2002~2005年仅为211亿t。水库拦沙、水土保持工程减沙等人类活动是导致长江上游输沙量时间序列出现跃变现象的主要原因,1991~2005年与1990年前相比,人类活动新增减沙量为1187亿t/a,占三峡入库总减沙量的75%,且随着三峡上游一系列大型水利枢纽的建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三峡水库在相当长时间内会保持较少的来沙量。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工程入库泥沙代表系列的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2.
武汉市夏季湖泊水体理化指标主成份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了解湖泊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为湖泊渔业和湖泊水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于2007年夏季测定了武汉市梁子湖、斧头湖、柴泊湖、〖JP2〗南湖和野芷湖5个养殖湖泊的TN、NH+4 N、NO-2 N、NO-3 N、TP、〖JP〗PO3-4 P、DO、pH、CODMn、WT、SD和EC,应用SPSS软件,对测定结果从事了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份分别为营养环境因子(包括TN、NO-2 N、NO-3 N、TP、pH、CODMn和EC)、生存因子(DC)和铵吸收因子(NH+4 N)。Q型聚类结果表明,5个湖泊的13个点可聚为4大类,即第1类为9、10、11、12、13号点;第2类是1、2、4号点;第3类是5、6、7、8号点;第4类是3号点。可将5个湖泊分为3类,即斧头湖和梁子湖为一类,柴泊湖为一类,野芷湖和南湖为一类。这一结果是城市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生产所致。  相似文献   
673.
水资源价值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价值理论是价值核算的基础,在水资源价值研究中举足轻重。水资源价值研究是在对传统自然资源价值观反思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伴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已认识到传统的价值观念难以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水资源价值理念必须进行重新认识并加以完善。旨在分析水资源价值理论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给水资源价值理论研究以启示。首先分析了水资源价值的构成和内涵,指出水资源价值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的统一;接着详细介绍了各价值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展望部分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将能值价值论引入水资源价值研究中,提出水资源能值价值理论的想法,以期为水资源价值评估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74.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形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森林植被GIS数据库和群落调查,对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200 m,随海拔上升和坡度增大,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海拔为400 m以下区间森林覆盖率最低。(2)不同海拔级的优势森林类型分别为灌木林(400 m以下、1 200~1 600 m、1 600~2 000 m和2 000 m以上)、马尾松林(400~800 m和800~1 200 m)。各森林类型分布面积占该类型总面积百分比在不同海拔级上的分布都为单峰型,海拔由低到高出现峰值的森林类型依次为竹林、经济林和柏木林(800 m以下)、暖温性针叶林(1 600 m以下)、针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400~1 600 m)、阔叶林(800~2 000 m)、温性针叶林(1 200~2 000 m)。(3)柏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温性松林、针叶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坡度低于35°区域,竹林和经济林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25°区域。在坡度低于5°、6°~15°和16°~25°的区域,马尾松面积均最大,在坡度为26°以上的区域,灌木林分布面积均最大。(4)各类植被类型在各个坡向上分布面积变化不大。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生态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5.
区域综合竞争力是当今各国政府与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发展问题之一,它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对国家竞争力的研究,并盛行于欧美发达国家。直至今天,发展中国家纷纷参与到全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中来。大多数学者基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对其作了深入的研究。受学科限制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竞争力,一般较少考虑地区资源、环境等区域发展的承载基础,忽略了地理要素是构成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并对竞争力发挥持续作用。从地理学视角,探讨地理环境要素对综合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认为区域综合竞争力是由区域资源禀赋、区域整体实力、区域发展潜力和区域创新环境4个部分支撑,48个具体指标构成。该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了能给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76.
以宁波市甬江流域为例,以GIS技术辅助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在ARCGIS90的环境中,完成了流域水系概化、水质评价,并利用GIS的叠置技术,建立功能区划水域-入河排污口-陆上汇流区的对应关系。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通过建立污染源-水环境质量的输入响应关系,然后利用GIS技术对甬江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数字地形分析,得到甬江流域的模拟河网和流域汇水图,构筑了水污染控制单元,作为水环境容量核定和总量分配的基本工作区域。最后利用GIS的可视化表达进行辅助决策,确定各水环境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结合排污状况(包括工业、农业、生活)的分析,得出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总量控制方案和对策措施。甬江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实践表明,在规划过程中,GIS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为数据管理、空间图形表达和空间决策分析提供有效的工作平台和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77.
澳洲冷空气活动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澳洲范围700 hPa温度场的再分析资料和长江中下游降水资料,通过谱分析方法,试析了澳洲冷空气活动对我国长江中下游主汛期降水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此中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夏季,澳洲变温与涝年长江中下游主汛期的降水都具有77 d的周期,两者存在着77 d周期的遥相关,同时在77 d的周期两者呈现同位相振荡。也就表明在77 d的周期澳洲冷高压变动时经73 d后影响长江中下游降水。同时也得出澳洲冷高压强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少雨;澳洲冷高压弱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落,长江中下游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多降水天气。以上结论对长江中下游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78.
安徽地区近45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性倾向性估计和Mann Kendal检验方法,研究了过去的45年(1963~2007年)安徽地区32个代表站 20 cm 口径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65.3 mm/10 a,信度001),年蒸发总量在1976年发生突变,1982年显著减少,夏季突变最为明显;(2)32个代表台站中24个台站蒸发皿蒸发量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仅1个表现为上升趋势(信度005),在空间上减少趋势基本呈现“北多南少”的态势。结合其它气候要素研究发现:气温显著升高,蒸发量明显减少,即安徽地区存在“蒸发悖论”规律,但气温与蒸发量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日照,日较差和风速存在显著减少趋势,相关性〖JP+1〗分析表明它们是影响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最重要因子;低云量,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等要素本身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减少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79.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握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面源污染压力的演变规律,是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运用1998~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模型对经济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选取各省化肥投入密度、农药投入密度、畜禽粪尿排泄物密度作为度量农业面污染源排放量的指标,选取各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衡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源排放量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三类污染源与人均GDP均处于曲线上升阶段,自发到达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拐点还需较长时间。政府应强化农业环境政策的干预力度,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680.
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替代能源、环境保护、减少碳排放,促进农民增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资源贫乏、能源短缺的湖北省作为生物质能源发展市场环境培育分析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深入分析生物质能源原料市场、产品市场、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得知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市场保障机制体系不健全、公众能源意识淡薄、投融资体制不顺畅、技术研发创新难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培育提出3方面建议:在政策法规层面,政府需要制定保护性政策来调控市场,以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并界定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在监管体系层面,需要设立严格的生物质能源市场准入门槛和有效的定价机制,防止生物质能源过度发展;在企业经营层面,实施生物质能源企业集群带动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