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450篇
安全科学   231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155篇
综合类   1037篇
基础理论   252篇
污染及防治   189篇
评价与监测   140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研究对广东一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河流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抗生素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9个沉积物样品和5种鱼肉及1种鱼内脏中3种FQs—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的残留特征,并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总磷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沉积物各点平均值NORCIPENR,最大含量分别为:NOR248.25 ng·g-1,CIP 158.69 ng·g-1,ENR 56.81 ng·g-1;FQs和沉积物有机质、总磷相关系数平均为0.946、0.968(p0.01);5种鱼的鱼肉中FQs的含量可能高于或低于沉积物中FQs含量均值;鳙鱼内脏FQs含量是鱼肉中的3.21~9.53倍.研究结果对保障饮用水安全及水产品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元荡湖是我国东部平原的一个浅水湖泊,原系淀山湖的一个湖湾,后因芦滩封淤而成,其形成历史短,是探讨动物类群组成与湖泊生态系统演化间关系的理想场所。近年由于人类活动频繁,该湖已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研究首次对该湖泊中的介形类进行了研究,共发现9种,它们分别是Cypretta turgida、Cypria kraepelini、Cypridopsis vidua、Cypris subglobosa、Dolerocypria taalensis、Fabaeformiscandona myllaina、F. subacuta、Fabaeformiscandona sp.和Ilyocypris salebrosa。这些介形类均非地方性物种,且都对生态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结合元荡湖母体湖泊-淀山湖水动力大、无介形类生存的实际情况,研究认为元荡湖中的介形类应由周边迁移而来,且其组成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优势度(Y)分析结果也显示,C. kraepelini、F. myllaina、F. subacuta和Fabaeformiscandona sp.共4种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介形类中,以富营养化指示物种C. kraepelini的优势度最高。而典型对应分析结果(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es,CCA)发现,自然环境因素水深仍是影响介形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总氮、叶绿素a、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通过分析介形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摄食方式发现,元荡湖的介形类分属于底栖动物栖息类型中的游泳型(如C. kraepelini和C. vidua)、攀爬型(如C. subglobosa和C. turgida)和蔓生型(其他5种),其中蔓生型介形类占比最高,达56%,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元荡湖这样一个浅水湖泊中水深却成为影响介形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总结发现,元荡湖中的介形类组成和丰度分布受到湖泊形成时间的长短、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干扰等方面的共同影响,这为今后深入开展介形类组成与湖泊演化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证据。此外,研究首次报导了F. myllaina在中国的分布。 关键词: 元荡湖;介形类;水深;人为干扰;优势度Y;栖息类型  相似文献   
13.
存洁  田森林  王倩  曾俊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6):1011-1016
采用二茂铁(Fc)替代UV/Fenton体系中的催化剂Fe2+,构建了一个新的UV/H2O2/Fc非均相Fenton反应体系,研究了该反应体系对含罗丹明B模拟废水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Fc对水中UV/Fenton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对罗丹明B起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是·OH和其他活性物质.对水中罗丹明B的氧化脱色反应的催化性稳定,对Fc重复回收利用3次后对模拟废水仍有99%以上的脱色率;UV/H2O2/Fc体系处理罗丹明B的最佳工艺条件是H2O2的浓度为1.5′10-2mol/L,Fc的投加量为0.13g/L,初始pH值在2~6之间.证实了Fc作为光助非均相Fenton体系催化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7种三嗪类除草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两种方法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水中7种三嗪类除草剂,选择了合适的检测波长和梯度淋洗条件。方法在0.100 mg/L~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6μg/L~0.15μg/L,水样平行测定的RSD为1.6%~6.5%,加标回收率为95.0%~106%。  相似文献   
15.
对某省52家焚烧企业(21家生活垃圾和31家危险废物)排放烟气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焚烧企业二噁英类17种单体分布有所不同,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浓度较高的是O8CDD和O8CDF;危险废物焚烧烟气中较大的是2,3,4,7,8-P5CDF、2,3,7,8-T4CDD和1,2,3,7,8-P5CDD;两类焚烧企业二噁英类单体对I-TEQ贡献最高的都是2,3,4,7,8-P5CDF,贡献率分别为0. 7%~45%和10%~67%;两者的17种二噁英类与I-TEQ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2,3,7,8-P5CDF在2类焚烧炉中与I-TEQ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0. 932和0. 927,可以作为潜在的测定指示物。  相似文献   
16.
蔬菜花卉类废物的两相厌氧消化过程中,为加速固相有机物的水解,通过调节循环消化液中水解液与甲烷化出水的流量比(分别为0:1,1:3,1:1,3:1)改变循环消化液的组成,比较了不同流量比下循环消化液组成对固体废物厌氧水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比为1:3 时,水解效率最高.工艺运行9d 后,TOC 和TN 的溶出量分别为162.45 和15.21mg/g, TS、VS、C、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减量率分别达到60.66%、62.88%、58.35%、49.12%和43.43%;流量比会影响厌氧酸化代谢类型,低比例促进丙酸和乳酸生成,高比例促进丁酸生成.  相似文献   
17.
有机污染物在水体表面微层的富集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体表面微层的富集行为.现场分析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小型封闭湖泊表面微层中存在富集现象,富集倍数在1~11之间,湖水的理化性质及采样方式均影响富集倍数的大小.室内微宇宙研究表明DBP和DEHP在微宇宙水体表面微层中均存在富集现象,富集倍数分别为2.81和1.98,藻类、颗粒物和腐殖酸也同时在微宇宙水体表面微层中富集.当水体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和腐殖酸时,邻苯二甲酸酯(DBP、DEHP)在表面微层的富集倍数随加入的2种物质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富集动力学研究表明,当表面微层遭到破坏后,其在表面微层达富集平衡需较长时间,水体浓度也影响富集倍数  相似文献   
18.
一株降解邻苯二甲酸酯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PAEs污染的农田土壤中筛选出1株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降解真菌F9,经形态学特征及18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爪哇正青霉(Eupenicillum javanicun).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得出菌株F9的最优降解条件是:C:N为20:1、pH为7.0、最佳PAEs初始浓度为50 mg·L-1.菌株F9对土壤中复合PAEs(DMP、DEP和DOP)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在30 d培养期内,可将灭菌土壤中300 mg·kg-1的PAEs降解65.2%,且培养第一阶段(0~15 d)的降解率远高于第二阶段(16~30 d).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基本物理指标的饱和砂类土液化评价方法,包括等效骨架孔隙比的确定及液化强度参数预测公式,理论上已经被证实是有效的,但其通用性和敏感性尚需检验。通过独立试验数据,验证该液化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分析试样尺寸、制样方法、液化判别标准、测试方法以及试验人员熟练程度等因素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并探讨细粒影响系数b值确定方法对拟合参数及预测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基本物理指标的饱和砂类土液化评价方法适用于不同地域的砂类土的液化评价;试验条件差异略微增大评价方法的预测误差,但液化强度最大预测误差小于21%,且有50%的液化强度预测误差小于10%。b值的确定方法对液化强度预测的准确性影响较小,呈现出较低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Cr(VI)-H2O2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行为,探索了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pH值、H2O2浓度、Cr(VI)等对甲基橙溶液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r(VI)-H2O2能形成类Fenton体系;微波辐射可提高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效率。1000 mg/L的甲基橙溶液,在Cr(VI)浓度为10.0 mmol/L、pH值为2.5、H2O2浓度为20.0 mmol/L、微波功率为700W下加热2 min,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为99.2%,COD去除率为8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