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0篇 |
免费 | 144篇 |
国内免费 | 45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1篇 |
废物处理 | 40篇 |
环保管理 | 155篇 |
综合类 | 1037篇 |
基础理论 | 252篇 |
污染及防治 | 189篇 |
评价与监测 | 140篇 |
社会与环境 | 41篇 |
灾害及防治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179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95篇 |
2011年 | 97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7 毫秒
991.
The visible light photo-Fenton-lik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BiFeO3 nano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Methyl Violet (MV), Rhodamine B (RhB) and phenol as probes.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the pseudo 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k) was determined to be 2.21×10-2, 5.56×10-2 and 2.01×10-2 min-1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V (30 μmol/L), RhB (10 μmol/L) and phenol (3 mmol/L), respectively, in the BiFeO3-H2O2-visible light (Vis) system. The introduction of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increased the k values of MV, RhB and phenol degradation 3.47, 1.95 and 2.07 times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in dark. Generally, the k values in the BiFeO3-H2O2-Vis system were accelerated by increasing BiFeO3 load and H2O2 concentration, bu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To further enhance the 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at high concentrations, BiFeO3 was modified with the addition of surface modifiers. The addition of ethylenediamineteraacetic acid (EDTA, 0.4 mmol/L) increased the k value of MV degradation (60 μmol/L) from 1.01×10-2 min-1 in the BiFeO3-H2O2-Vis system to 1.30 min-1 in the EDTA-BiFeO3-H2O2-Vis system by a factor of 128. This suggests that in situ surface modification can enable BiFeO3 nano-particles to be a promising visible light photo-Fenton-like catalyst for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992.
993.
西安城区地表灰尘中邻苯二甲酸酯分布、来源及人群暴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集西安城区地表灰尘样品58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了地表灰尘中美国环境保护部(U.S.EPA)6种优控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分布特征、环境来源和人群暴露.结果表明,西安城区地表灰尘中的6种PAE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单体PAE的含量从未检出~183.19 mg·kg-1,含量顺序为DEHPDn BPDEPDMPBBPDn OP.6种PAEs总量(Σ6PAEs)在0.87~250.30 mg·kg-1之间,平均含量为40.48 mg·kg-1.Σ6PAEs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情况为公园交通区商业交通混合区住宅区文教区工业区.Σ6PAEs沿主城区-二环-三环呈现递减趋势.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城区地表灰尘中的PAEs主要与增塑剂的使用、化妆品和个人护肤品以及建筑材料与室内外装饰材料释放有关.人群不同途径暴露地表灰尘中PAEs的日均摄入量顺序为手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吸入,且儿童高于成人.Dn BP、DEHP、DEP和BBP日均摄入量(ADD)低于EU CSTEE和U.S.EPA规定的日耐受量(TDI)与参考计量(Rf D). 相似文献
994.
995.
针对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进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可靠性评估时的不足,提出基于模糊灰色聚类和组合赋权法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以更客观地评估铁路信号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性和不可靠性。首先,利用组合赋权法分别计算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各子系统基本单元的权重。然后,采用灰色聚类法评估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各子系统的可靠性。最后,在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子系统可靠性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各子系统权重值,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估整个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灰色聚类和组合赋权法的可靠性评估方法能够实现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可靠性评估,评估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96.
由于污染源受地形、地貌及气象等条件影响而分布多样,大气污染数据在空间中呈任意形状、任意密度的复杂分布。为探究这种大气污染分布状况,基于DP算法提出了1个发现污染类核心区域的聚类模型。以实现对污染数据不经统计直接聚类,在保持空气污染数据分布特征不变的基础上提取出关键污染数据,更准确地挖掘空气污染变化规律。将所提聚类模型和k-Means算法在由兰州市2017,2019,2021年各年1月污染物浓度小时数据构成的3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提模型在以上3个数据集上均能更清晰地挖掘出污染数据,在污染类核心区域中的关键污染数据分别为59.0%、57.2%和69.0%,且造成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均为NO2和颗粒物。此外,该模型从兰州市2021年1月数据中解析出,兰州市月污染变化由污染物NO2和PM10共同作用或交替作用引起,日污染变化在受污染小时数和首要污染物(NO2和PM10)出现次数上的变化趋势均呈双峰型,污染区域为城关区。并通过分析上述污染规律的成因,证明该模型在确保数据复杂分布不变的情况下提取关键污染数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998.
探讨基于景观聚类的南昌市主城区景观及生态系统服务在城乡梯度变化下的空间特征,为城乡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以城乡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的南昌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基于景观聚类的城乡梯度分类方法,对831个村级尺度单元进行梯度分类,并将分类结果与基于模型法测算出的生态系统服务数值关联,分析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城乡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景观聚类的分类方法生成了5种梯度类型村(城市、近郊村、远郊村、农业村与生态村),各类型村的景观结构差异明显.(2)南昌市主城区不同类型村具有不同的空间区位与集聚特征,与当地的城乡地理环境特征相适应,城市化、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共同驱动研究区的城乡梯度分异.(3)沿着城乡梯度,主城区生境质量、碳储量可划分为两个增长梯级,食物供给与游憩机会分别呈倒“U”与“V”型的梯度变化特征.在城乡梯度中,食物供给与游憩机会、碳储量之间的关系以权衡性为主导,生境质量与游憩机会之间的关系以协同性为主,生境质量与食物供给分别在农业村与生态村呈现为协同关系与权衡关系.研究显示,对城乡梯度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响应的分析,有助于深化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利于城乡生态系统服务的...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