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溶解性有机碳的主要组成对青鳉鱼铜急性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溶解性有机碳(DOC)的组成对生物配体模型(BLM)预测铜的生物毒性准确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黄腐酸(FA)、腐殖酸(HA)和两者不同浓度比例混合物影响铜对青鳉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水质条件下,黄腐酸或腐殖酸浓度增加时,铜对青鳉的LC50均增加;两者共存时,当腐殖酸质量百分比从10%增至90%时,铜对青鳉的LC50也增加。当天然水中DOC的组成不确定时,可假设HA和FA的组成比例为1∶1,此时BLM预测铜对青鳉的LC50的偏差最小。  相似文献   
22.
生物配体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生物配体模型(Biotic Ligand Model,BLM)的发展以及理论基础,对模型的优势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不同阳离子影响下小麦根吸收镉的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配体模型(BLM)是基于稳定态假设的一个平衡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运用于预测重金属的毒性及其生物有效性.根据BLM模型的假设条件模拟土壤溶液,研究了Ca2+、Mg2+、Cu2+和Ni2+对小麦根吸收Cd2+动力学的影响,阐述了BLM在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结果表明:在8h内的短期动力学吸收实验中,小麦根对Cd的吸收及吸附量呈线性增加,但未达到稳定值,这说明Cd2+在根-液界面未达到稳定平衡;并且小麦根对Cd的吸收是受溶液中Cd2+扩散速率影响的.小麦根对Cd的吸收通量与Cd2+浓度[Cd2+]和Cd与小麦根表上的配体结合浓度{Cd-Rcel}l都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但随着Cd2+浓度的增加稳定常数KM-Rcell、渗透常数p和同化速率常数kint均呈降低趋势.Ca2+、Mg2+和Cu2+降低了小麦根对Cd2+的吸收通量,而Ni2+对Cd2+的竞争作用不显著.由于Cd与Ca、Ni有共同的吸收通道,Ca通道吸收达到饱和后可降低小麦根对Cd的吸收,但是Ca2+、Mg2+和Cu2+通过降低内化速率常数也可使小麦根对Cd的内化通量减少,因此不能完全用竞争效应解释其结果.另外,阳离子的存在会改变小麦根表的性质,Ca2+、Mg2+的存在会增加亨利系数KCd,即生物配体浓度{Rcel}l和(或)离子与生物配体结合稳定常数KCd-Rcell会增加,同时这些离子的存在还会降低渗透常数p和kint;Cu2+、Ni2+的存在会降低KCd;且p和k在低浓度Cd(0.01~0.05μM)条件下增加,在高浓度Cd条件下降低.  相似文献   
24.
应用生物配体模型(BLM)预测我国辽河与太湖的丰水期和枯水期4个点位铜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48 h-LC50),与实际水样的毒性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辽河红庙子、太湖平台山和拖山这3个点位中的BLM预测48 h-LC50值为232.75~411.49μg·L-1,实测48 h-LC50值为134.55~350.00μg·L-1,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辽河通江口点位,丰水期和枯水期BLM预测48 h-LC50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BLM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得到的水效应比(WER)范围分别为2.18~5.79与1.88~11.15,均大于1.各点位的枯水期Cu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均大于丰水期,可能是Cu与溶解性有机质(DOC)络合降低了其毒性.  相似文献   
25.
通过盆栽试验和化学提取实验研究了有机配体NTA和DTPA对小麦对沙土中外源重金属Cd,Cu,Pb和Zn的吸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试验的土壤金属浓度下,有机配体NTA和DTPA的添加均明显导致小麦幼苗中金属Cu,Zn,Cd和Pb富集量的增加,且DTPA的作用效果高于NTA.10mmol·kg-1DTPA作用效果高于5mmol·kg-1DTPA,但提高程度有限.NTA处理组各金属14 d茎叶富集系数高于7 d茎叶富集系数.对于不同金属,DTPA的作用导致小麦幼苗茎叶富集系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同.5mmol·kg-1NTA,5mmol·kg-1DTPA和10mmol·kg-1DTPA的添加明显导致土壤中4种外源金属的0.01 mol·L-1CaCl2提取态含量的增加.小麦茎叶重金属富集量与0.01mol·L-1CaCl2提取态金属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配体NTA和DTPA的添加导致小麦幼苗对4种金属的富集量的增加是与其导致0.01 mol·L-1CaCl2提取态含量的增加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6.
研究将H型001×7强酸树脂改性为Fe型,该树脂能有效吸附交换水中的F-.其静态饱和吸附容量达18.98mg/g,最适宜pH范围为4.5~6.0.因受膜扩散速度的制约,原水的水力条件对其除氟性能影响较大,在一定搅拌速度下,1.5小时即可达到吸附平衡.该树脂室温下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公式,呈现出化学吸附的特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除氟机理依赖于F-取代Fe3 原来吸附的配体水而与Fe3 生成配位化合物,从而具有一定的除氟能力.  相似文献   
27.
根据2000年6月l0(14日在浙江西沪港采集的海水样品,用AA-800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技术和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样品中重金属Pb的含量,获得Pb在海水中受特定的有机配体控制结果如下:(1)溶解态Pb的表观配位容量和条件稳定常数分别为50.0nmol/dm^3和9.73,表层海水中Pb溶解态总量为1.92nmol/dm^3。(2)不同胶体粒级(小于或等于0.2、0.4、1.0μm粒级)中Pb的含量分别为1.25、1.67、2.11nmol/dm^3;其中于0.2~0.4μm粒级间的颗粒物含Pb的量为0.42nmol/dm^3;于1.0~0.4μm粒级间的颗粒物含Pb的量为0.44nmol/dm^3。  相似文献   
28.
应用生物配体模型评价海洋沉积物重金属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沉积物中金属毒性的判定一直是较为复杂的科学问题。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表明,沉积物中金属的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总含量无关,而与其存在形态密切相关。沉积物生物配体模型(s-BLM)是建立在较新的科研成果上用以判断沉积物中金属毒性的一个综合模型。s-BLM主要应用于有氧环境下,在测定活性金属、硫化物、有机碳的基础上,结合间隙水中的化学成分来计算多种金属的毒性阈值。s-BLM与以往应用于厌氧环境下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同步萃取金属(AVS/SEM)模型形成互补,从而能够全面系统的判断沉积物中的多种重金属(Cu、Pb、Zn、Ni、Cd、Ag)的生物毒性。本文全面介绍了s-BLM的由来和构建,重点探讨了其应用、研究进展及局限性。目前,该模型在国际上已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但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类似模型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更科学的制定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有机配体对膨润土负载纳米零价铁还原Cr(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六价铬〔Cr(Ⅵ)〕因具有剧毒性和致癌性而被广泛关注. 以Fe(Ⅲ)与 NaBH4反应制得负载型的纳米铁(B-NZVI),并对该材料做了TEM和AAS的表征;深入考察B-NZVI去除Cr(Ⅵ)的动力学规律,以及草酸、柠檬酸、草酸钠、柠檬酸钠等有机配体对膨润土负载纳米零价铁还原Cr(Ⅵ)去除速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膨润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对Cr(Ⅵ)的去除行为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其kobs为0.011 97 min-1;草酸、柠檬酸、草酸钠和EDTA可促进B-NZVI对Cr(Ⅵ)的还原去除作用;柠檬酸钠则起到抑制作用. a   相似文献   
30.
在强酸性介质中,VO3与N-苯甲酰苯基羟胺(BPHA)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能定量地被CHCL3萃取.萃取液加入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后可发生配体交换反应,并生成橙红色的V(V)-5—Br—PADAP络合物,有机相可直接用于光度测定.V(V)-5—Br-PADAP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00nm,摩尔吸光系数为5.4X10 ̄4L·mol-1·cm-1,线性范围为0~0.76μgv/w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