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用于水产养殖的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们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微生态制剂在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各种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从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改善免疫特性和改善养殖环境等方面总结了微生态制剂中主要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素等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同时概述了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问题.对微生态制剂的生产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选育优良生产菌株、优化改良生产工艺并加强对水产动物自身肠道菌群、添加剂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微生态制剂的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2.
为什么吃完辣椒后,会给人一种"辣"和"爽"的感觉呢主要原因是:辣椒素。辣椒素是一种含有香草酰胺的生物碱,能够与感觉神经元的香草素受体亚型结合。由于VR1受体激活后所传递的是灼热感(它在受到热刺激时也会被激活),所以吃辣椒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烧灼的感觉。这种灼热的感觉会让大脑产生一种机体受伤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醛酚配比(mA/mB)、脲素和三聚氰胺对矿用充填树脂中残余单体质量分数的影响,分析了固化剂对泡沫中残余单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A/mB增大,发泡树脂的黏度和固体质量分数增加,羟甲基指数先减小后趋于稳定;残余醛质量分数增大,残余酚质量分数减小。添加脲素后,树脂的黏度降低,固体质量分数和羟甲基指数增加,残余醛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残余酚质量分数略有增大;当添加三聚氰胺时,树脂的黏度、固体质量分数和羟甲基指数增加,残余醛和酚质量分数均有所减小。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脲素与残余醛生成了新化合物,而羟甲基化三聚氰胺与酚形成亚甲基桥结构。经固化剂发泡后,泡沫中的残余单体质量分数明显减小。其中,有机-无机复合固化剂制备的泡沫的甲醛和苯酚质量分数最小。  相似文献   
104.
田哲  张昱  杨敏 《环境化学》2014,(12):2027-2037
抗性基因作为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新型环境污染物,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四环素类抗性基因是环境和临床上研究得最多的一大类抗性基因,目前已报道的相关基因共有44种,包含泵出、核糖体保护和酶修饰3种主要机制.相对于前两种机制,酶修饰机制关注得不多.tet(X)是唯一一种研究较为透彻的酶修饰基因,它编码的蛋白可化学修饰和降解四环素,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对临床耐药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本文综述了tet(X)基因的研究进展,指出有必要重新认识tet(X)对环境中四环素类生物降解的贡献及其对于细菌四环素耐药性发展的重要性,并对tet(X)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5.
通过测定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细胞密度、叶绿素a、藻胆素质量浓度及SOD活性,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水浸提液对水华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低质量浓度芦苇水浸提液对水华微囊藻生长有促进作用,芦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20 g/L时对水华微囊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芦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20 g/L时,可破坏水华微囊藻的光系统Ⅱ,减少其同化产物,促进叶绿素a的降解,而藻胆素不是主要作用靶点;3)当芦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20 g/L时,藻细胞受到胁迫,其细胞活性氧的产量增加,抗氧化体系不能及时清除这些活性氧,导致植物细胞内发生过氧化反应,尤其是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细胞内膜系统,使抗氧化体系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6.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8):39-46
重金属(HMs)污染是整个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的环境问题。环境中过量的HMs不仅抑制植物生长,还会通过在植物中的累积经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此,降低HMs污染并缓解HMs对植物的毒害影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油菜素内酯(BRs)是一类植物甾体激素,它在提高植物对不良环境胁迫的抗性和耐受性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外源BRs对植物重金属胁迫的缓解作用已得以广泛研究,有关BRs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内在机制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就外源BRs对植物HMs胁迫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探讨外源添加植物激素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的抗氧化系统及Cd吸收积累情况的影响,减少Cd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积累,从而来缓解Cd对水稻的胁迫.以中嘉早17水稻幼苗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培试验,设置0、5和25 μmol·L-1这3个Cd浓度处理,3种外源植物激素处理:不添加植物激素、100 μmol·L-1褪黑素(MT)、0.2 μmol·L-12,4-表油菜素内酯(EBL)和0.2 μmol·L-1茉莉酸(JA),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测定水稻幼苗体内Cd的含量,同时也对水稻幼苗地上部及根部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 μmol·L-1和25 μmol·L-1 Cd胁迫下,外源添加MT、EBL和JA使地上部MDA含量显著降低了11%~24%,但是根系与地上部情况恰好相反,添加3种外源物质均导致根系中MDA含量增加,其中MT和EBL现象明显,在5 μmol·L-1 Cd胁迫下,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45.5%和20.0%;在25 μmol·L-1 Cd胁迫下,分别提高了46.2%和19.8%.外源添加植物激素可显著增加水稻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POD、CAT的活性,降低GSH以及Cd的含量,在5 μmol·L-1 Cd胁迫下,添加MT、EBL和JA导致水稻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39.4%、40.1%和51.6%,根部分别降低38.9%、40.2%和7.0%;25 μmol·L-1 Cd胁迫下,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18.9%、14.5%和35.6%,根部分别降低85.3%、81.1%和56.5%.由此可见,通过外源添加低浓度植物激素MT、EBL和JA,可缓解Cd对水稻的胁迫,降低Cd对水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介绍了引起饮用水臭味的痕量污染物土臭素(geosmin,GSM)和二甲基异冰片(2-methylisoborneol,MIB)的来源和危害,分析了吸附、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生物氧化等工艺对它们的去除效果。针对原水中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嗅味物质,应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满足居民对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9.
建立了以亲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Bmim]BF4和Na H2PO4形成的二元双水相作为气浮溶剂分离/富集水样中盐酸多西环素的新方法,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盐酸多西环素进行测定。考察了离子液体的初始加入量、盐的种类及浓度、p H值、浮选时间及N2流速等因素对体系浮选分离盐酸多西环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离子液体和无机盐的加入量,会使体系的富集倍数发生变化,从而使体系的浮选效率和浓集系数发生变化;随浮选时间增加,体系的浮选效率先增加后略微下降;过大或过小的N2流速都会使体系对盐酸多西环素的浮选效率降低;而p H值对体系浮选盐酸多西环素影响不大。当[Bmim]BF4溶液加入量为3 m L、Na H2PO4加入量为25 g(质量分数为33.3%)、气浮时间为40 min、气浮速率为50 m L/min时,体系的浮选效率最高,可达95.8%,浓集系数可达23.95,此时体系的p H值为4.38。与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ILATPE)相比,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不仅有较高的浮选率、浓集系数,还有效减少了离子液体的用量,同时操作更简单、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养殖业中四环素类(TCs)抗生素的使用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选取养殖业发达的江西省梅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养猪场规模及用药情况调查、水样采集与流域范围的沉积物样品采集.同时,利用固相萃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了样品中11种TCs的浓度.结果显示,养猪场水样中TCs浓度在μg·L-1级,流域沉积物中TCs含量在μg·kg-1级.各子流域沉积物中大部分TCs含量与相应的养殖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多数TCs在小溪沉积物中的最大含量高于干流沉积物,说明TCs是从养猪场进入小溪流再逐渐迁移到干流中.3条支流(会同河、固厚河和琴江)的汇入都使得梅江干流沉积物中TCs含量增加,而梅江干流在没有支流汇入的区段从上游至下游TCs浓度呈衰减态势.四环素(Tetracycline,TC)和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在迁移过程中主要的降解产物分别为差向四环素(4-Epitetracycline,ETC)和差向土霉素(4-Epioxytetracycline,EOTC),后两者同为差向异构化降解产物.尽管TCs在迁移过程中发生一定程度降解,但由于环境中养猪场的持续输入,使得TCs对河流生态系统仍然存在一定威胁.4-差向脱水四环素(4-Epianhydrotetracycline,EATC)等降解产物的浓度虽然低于其母体,但由于其环境毒性较大,因此,存在的生态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