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97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枯草芽杆菌D100和枯草芽孢杆菌TN179同为枯草芽孢杆菌Ki-2-132的两个不同菌株,具有明显的表型差异-它们的融合子D279兼有两亲本的遗传性状,能够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稳定遗传,但经过EMS处理后,即产生形状与各自亲本相似,且伴随菌落颜色,菌体形状和一些主要变化的分离物,从这些分离物的表型改变,得出了基因及连锁的一些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42.
混合菌对石油的降解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含油污水中分离得到4株能高效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菌株(X2、X3、X4、X5),经鉴定,4株菌分别属于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sp.)、动胶菌属(Zoogloea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 sp.).通过观察4株菌在原油培养基中的生长变化过程,确定了其中的优势菌;并对4株菌进行复配实验以确定各株菌混合后的石油降解效果;用正交实验法确定达到最佳石油降解效果各菌的投加量;通过对残油的Gc-MS测定分析,确定各菌在降解石油时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混合菌株中菌X4为优势菌,且有高的降解效果(达68,60%),其它3株降解率不高的菌混合投加也能达到较高的降解效果(达63.17%),菌X4是混合菌株维持高降解率的关键;达到最佳降解效果的各菌投加量分别为0.1%、0.1%、0.5%、2.0%;菌X2和菌X3降解C12-C16直链烃和少量支链烃,菌X4和菌X5对C12-C22直链烃有好的降解效果.图2表4参10  相似文献   
43.
从3种污泥中驯化筛选出10种菌株,研究了各菌株对油制气废水不同污染指标的处理能力差别,以及各菌株对废水中芳烃化合物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各菌株可在初始阶段提高废水的BOD值,在高低废水浓度条件的降解能力基本一致;酚的去除率可达93.9%,但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小于27.3%;实验采用的3种菌株对废水中的芳烃化合物都能降解,但其对芳环数≤3的芳烃化合物的降解能力强于对芳环数为4~6的芳烃化合物的降解能力.图4表2参10  相似文献   
44.
文章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微核试验和Ames试验,对聚天冬氨酸(PASP)毒理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LD50≥5000mg/kg.bw,证明PASP是实际无毒物质;在剂量为5.0g/kg.bw以下时,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的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相近,说明PASP不是染色体畸变型的致突变物质;对TA97,TA98,TA100和TA102四种菌株,在剂量为0.008~5mg/皿范围内,投加与不加S9时PASP的MR最大值为1.45,最低值为0.67,呈阴性,即PASP不是基因致突变物质.研究结果对PASP阻垢剂的工业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利用丁酸合成PHA高效菌株的筛选及摇瓶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够利用丁酸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细菌WD-3,对该菌株积累PHA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PHA产量随碳氮比、pH、发酵时间的变化,并考察了整个发酵过程中碳源、氮源、生物量、pH值和PHA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C/N为35,pH为7.0时,WD-3的PHA合成能力最高.在最佳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达到稳定期时,该菌PHA产量高达3.01 g.L-1,占细胞干重的45.4%,且PHV所占比例达到三分之一.经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初步确定该菌属于γ-变形菌亚纲中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相似文献   
46.
从胜利油田采油厂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石油高效降解菌SY-02,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在总石油烃(TPH)浓度为1%(W/V)培养液中接种一定量的该菌,30℃、200r/min摇瓶振荡培养7d,TPH降解率可达71%。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等指标分析,初步鉴定该菌种属Pseudomonas chlororaphis(绿针假单胞菌)。纯烃底物降解实验表明正十六烷最易被SY-02菌代谢,其次是单环芳烃苯,然后是二环芳烃萘和三环芳烃菲,环烷烃较难被利用。  相似文献   
47.
pUCD-recA重组发光菌构建及对遗传毒性污染物响应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因重组发光菌在水质毒性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分析污染物毒性损伤的机制出发,构建新型pUCD-recA基因重组发光菌.用PCR法从大肠杆菌W3110中扩增recA基因,将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后测序.测序正确的recA片段及pUCD615载体均用BamHⅠ、EcoRⅠ双酶切,连接后电转化导入宿主菌JM109.挑取克隆,提取质粒用PCR鉴定,阳性克隆再进行测序.将构建成功的pUCD-recA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RFM443,加入相应的遗传毒性污染物,观察发光响应作用.结果表明,recA基因PCR扩增出的片段为293 bp,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recA序列进行BLAST比对,同源性为99%,表明扩增序列正确.与pUCD615载体连接后的测序结果表明,recA基因已正确地插入到pUCD615的多克隆位点,方向和读码框正确,重组发光菌载体构建成功.将构建好的重组载体转化入RFM443宿主菌,加入遗传毒性污染物观察响应效果.丝裂霉素C(MMC)对pUCD-recA重组发光菌诱导效果最好,0.01 mg/L即可有很好的响应曲线;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则在50~100 mg/...  相似文献   
48.
文章探讨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工艺流程中污水雌激素活性的分布情况及去除效果。利用固相萃取/重组基因酵母法测定污水样品雌激素活性的分布,计算污水处理厂雌激素活性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污水水样中均存在一定的雌激素活性,总进水口、初沉池、二沉池和出水口水样的雌二醇当量浓度分别为(11.03±0.16)、(9.62±0.61)、(1.11±0.08)、(1.04±0.30)ng/L。该厂Ⅰ、Ⅳ、Ⅵ系列对雌激素活性的去除率分别为76.87%、92.43%、87.59%,总去除率达到88.78%。Ⅳ、Ⅵ系列的去除效率基本相同,且都高于Ⅰ系列。二级生物处理对雌激素活性的去除起主导作用。该污水处理厂对雌激素活性的去除效率较高,但处理后污水的大量排放对受纳水体具有一定的潜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49.
抗铅、镉菌株对土壤铅、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从土壤中分离到的2株能同时耐铅(Pb)、镉(Cd)的抗性菌株(编号为H1和H2)分别接种至Pb、Cd污染的土壤中进行小白菜盆栽试验,研究2株抗性菌株对土壤Pb、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1菌株可专一性的钝化交换态Cd,降幅为43.78%,并能显著促进小白菜地上部生长,与对照相比增产79.62%;H2菌可同时降低交换态Pb、Cd的比重,降幅分别为30.31%和27.61%,但小白菜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此外,与对照相比,接菌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小白菜地上部Pb、Cd含量。  相似文献   
50.
原生质体转化构建有机磷农药降解工程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降解有机磷农药甲胺磷、敌敌畏和对硫磷的菌株地衣芽孢杆菌 P12( Bacilluslicheniformis) 经溶菌酶处理获得原生质体,加入降解乐果的供体菌 G1 D N A,经ρ( P E G6 000) = 300 g L- 1 诱导,在液体再生培养基中振荡培养t= 20 h ,使其恢复细胞壁后,离心收集菌体,涂布于含乐果的基础培养基上,经筛选得一转化子 J P Z.其菌落形态明显不同于出发菌株,乐果平板连续传代10 次,性状保持稳定.在θ= 30 ℃,100 r/min 的培养条件下,3 d 内对ρ( 甲胺磷) = 0 .5 g L- 1 ,ρ( 敌敌畏) = 0 .2 g L- 1 ,ρ( 对硫磷) = 0 .1 g L- 1 ,ρ( 乐果) = 0 .3 g L- 1 的降解率分别为 Rd = 79 .1 % ,46 .7 % ,29 .4 % 和46 .4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