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纳帕海湖滨草甸湿地土壤氮动态对水文周期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张昆  田昆  吕宪国  佟守正 《环境科学》2009,30(8):2216-2220
对滇西北高原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湖滨草甸土壤氮动态进行了为期2 a的定位监测,分析了水文周期对草甸土壤氮转化过程的驱动规律.结果表明,湖滨草甸湿地表现出以土壤干湿交替为主的水文周期变化特征.水文周期对0~20 cm表层土壤全氮赋存有显著影响,表层土壤全氮含量变幅为0.96~1.30 g/kg,呈不规则"W"型变化模式,在雨季表层土壤全氮与水位波动趋势一致.旱季地下水位较低时,草甸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强烈,土壤水解氮含量相对较高.在雨季草甸土壤水解氮含量与水位波动趋势相反,8月湖水退落土壤水解氮含量最高,0~20 cm和20~40 cm土层分别为222.19 mg/kg和47.41 mg/kg,湖水再次上涨土壤中水解氮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42%和48%,表明雨季后期水位波动加速了土壤水解氮向湿地水体中的运移速率,增加了湿地水体氮营养负荷.  相似文献   
62.
西藏公路的快速发展致使脆弱且面积广泛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受到影响.为了解交通源重金属Cu、Zn、Pb、Cd在新建公路旁土壤中的分布及污染状况,以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为例,分析贯穿其间的林拉高等级公路旁不同距离土壤重金属分布,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呈随距路基越远而质量比越少的趋势,在0~10cm 土层表现尤为明显;不同距离不同土层Cu、Cd质量比均高于西藏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0~10 cm 土层Cu、Cd质量比分别是西藏土壤背景值的1.95~6.28倍、5.50~7.31倍,10~20 cm 土层Cu、Cd质量比分别是西藏土壤环境背景值的3.51~6.14倍、5.85~7.45倍;Cu与Pb、Cd以及Pb与Cd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Cu、Cd高于Pb、Zn的潜在生态风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生态危害.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公路旁划定宜牧范围,制定青藏高原草地土壤质量标准等前期防治工作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63.
2010年11月23日,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选揭晓,西藏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西藏牦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姬秋梅副研究员榜上有名,她是唯一一位来自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获奖者。  相似文献   
64.
65.
模拟放牧改变了氮添加作用下高寒草甸生物量的分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草甸是氮素匮乏的生态系统,氮添加和放牧都会显著改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高寒植物对养分的利用方式,从而影响群落生产力。为了认识氮沉降和放牧干扰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影响,在西藏当雄县高山嵩草草甸开展了氮添加及模拟放牧实验。在模拟放牧样地(G+N)和不放牧样地(NG+N)分别设置4个氮添加处理:0、 10、 20和40 kg N·hm-2·a-1,在生长季采用原位封顶埋管法测定净氮矿化速率,同时分析群落生物量分配与植物氮利用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氮添加与模拟放牧对植物的分配模式有不同的影响。在无放牧压力下,氮添加主要刺激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在放牧压力下,氮添加更倾向于促进植物地下部分的生长。虽然剪草移走了15%~20%的地上生物量,但由于氮添加促进了植物的补偿生长,模拟放牧与不放牧处理的总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甚至前者高于后者。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分配对氮添加和模拟放牧的响应也体现在土壤供氮潜力的作用模式上,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在NG+N样地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在G+N样地与植物地下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高寒草甸植物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光合产物的分配模式来响应土壤养分状况和放牧干扰,在有效养分匮乏的高寒草甸添加氮素能够促进植物的补偿性生长。  相似文献   
66.
狼毒对西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草甸退化是西藏高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狼毒在高寒退化草甸中的入侵、扩散也日益严重,已经成为退化草甸中主要的毒杂草之一.为了解狼毒对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指示作用,在西藏当雄县草原站选择3处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群落,调查植物群落组成,并测定各群落表层土壤的理化指标.结果显示:随着狼毒分布增加,草甸呈逐步退化的态势,一方面,草甸群落的优势物种组成从以牧草为主转变为以毒杂草为主,狼毒盖度、地上生物量及重要值逐渐增加,而禾本科、莎草科等优良牧草的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重要值逐渐降低;另一方面,草甸表层土壤表现出贫瘠化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降低,无机氮(硝态氮、氨态氮)也呈降低的趋势,而pH值、土壤容重则呈增加趋势.狼毒盖度及地上生物量与牧草地上生物量、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与土壤容重和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较易测定的狼毒盖度及地上生物量能较好地指示当雄草原化草甸的退化程度,可作为判定草甸退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7.
采用盆栽土培方法,将剩余污泥与供试土壤按质量比为0∶3,1∶2,2∶1和3∶0配比,吊兰和蝴蝶梅栽培幼苗,定期测定植物的株高、根长、干重、鲜重等生物量和叶绿素与根活力变化,以及植物体内Cu、Zn、Cd、Pb和Cr等的重金属含量变化;测定种植前后植物根系旁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和重金属的EDTA提取含量等结果表明,吊兰对多种重金属具有很好的耐性,受重金属影响不大.吊兰对Cr和Zn的富集效果较好,对Cr的富集系数在某个特定的生长期是大于1,且它对Zn的富集效果较稳定,不易受重金属浓度的影响.由于吊兰具有生物量大、根系发达、生物量增长迅速等优点,其有利于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改良.而蝴蝶梅因为根系不发达和生物量较小等原因,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强,生长中易受重金属影响,因此不宜用于修复污染土壤的植物.图9,表5,参7.  相似文献   
68.
以川西北高寒草甸中普遍存在的两种蚯蚓(微小双胸蚓Bimastus parvus和威廉腔蚓Metaphire guillemi)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微宇宙实验方法比较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时两种蚯蚓的数量、分布和繁殖状况,以及牛粪分解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探讨不同蚯蚓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发现:1)两种蚯蚓混合接种加快了牛粪分解,增加了下层(10~20 cm)土壤可溶性氮含量,但对牛粪分解速率和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均不存在交互作用;2)在混合接种处理中,微小双胸蚓的死亡比率显著高于威廉腔蚓的死亡比率;3)两种蚯蚓混合接种处理时,威廉腔蚓的繁殖明显受到抑制,而微小双胸蚓的幼蚓数量有所增加.研究表明,威廉腔蚓和微小双胸蚓共存能够发生竞争性相互作用,加快地面上的牛粪分解,增加土壤可溶性氮含量,从而可能提高高寒草甸的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69.
沼泽与高寒草甸退化对CH4和CO2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对不同退化程度沼泽和高寒草甸CH4和CO2通量以及相应的环境因子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CH4和CO2通量均表现出排放特征,排放强度随退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对CO2表现为排放特征,而对CH4却表现为吸收特征,且均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强.未来气候模式下,沼泽与高寒草甸退化将对区域气温升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气温、5cm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以及生物量是影响CH4和CO2的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0.
放牧对祁连山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祁连山北支冷龙岭东段南麓的干柴滩夏季牧场集体长期混合(藏系绵羊、牦牛)放牧的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oticosa灌丛草场为对象,利用空间分布代替时间演替的方法,采用方格网法取样分析,研究了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压力梯度的增加,灌丛斑块和丛间草地斑块0~10 cm土层密度显著增加、毛管孔度下降显著,而10~20 cm土层的变化不显著.随放牧压力梯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减少,金露梅灌丛0~10 cm土壤水分低于10~25 cm土层的,而丛间草地的相反.随着放牧压力梯度的增加,金露梅灌丛和丛间草地的土壤水分逐渐减少.随放牧压力梯度的增加,0~25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由108.73 mg·g-1下降到80.30 mg·g-1;金露梅灌丛和丛间草地0~10 cm土壤全氮、全磷均显著降低,其中全氮平均降幅达17.07%,全磷平均降幅为29.14%,而10~25 cm土层的全氮、全磷变化不显著;放牧使土壤速效钾显著增加,其中丛间草地的增幅是41.9%,灌丛的增幅为30.18%;放牧使0~10 cm土壤pH值显著升高,对丛间草地的pH值影响比灌丛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