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一、环境概况茂汶县位于阿坝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岷江上游。该地区的气候主要受西风南支急流、东南季风两大气团的影响。5~9月受温湿的东南季风的制约,形成雨季。但因河谷深切,高耸的山峰阻碍了来自东南的水气,加之焚风效应的影响,致使河谷增温、空气干燥,形成特殊的干旱河谷景观。10月至翌  相似文献   
52.
《污染防治技术》2006,19(1):I0001-I000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宝钢集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地处江苏省南京西南郊。东接宁芜铁路、公路。北临长江。“梅钢”公司已拥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连铸、热轧生产等工序。及配套的热电、制氧、能源、运输等辅助工序。主要生产设备、技术装备和自控水平均达到国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规模年达300万吨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相似文献   
53.
银缕梅花芽生长和开花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银缕梅稀有频危原因,于1990~1995年连续对其花芽生长和开花习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银缕梅花芽分化到苞片展开,需经1a时间;苞片展开,雌、雄蕊裸露20d后.雄蕊趋于成熟,雌蕊比雄蕊迟熟5~9d,故为雌雄异熟型.银缕梅坐果率为0~1(2),经人工辅助授粉可明显提高坐果率1倍以上,并能增强种子活力,使种子发芽率上升到85%~90%.  相似文献   
54.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退化植被--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灌丛的生态恢复潜力,采用种子萌发法对其可萌发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群落类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绣线菊灌丛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为4 013.33 粒/m2,低于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4 646.67 粒/m2),但高于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灌丛(1 713.33 粒/m2)和天然次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746.67 粒/m2);绣线菊灌丛土壤种子库以草本植物为主,没有发现乔木和灌木种子。各群落类型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有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以及坡位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绣线菊灌丛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其他3 种群落类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低于其他三种群落之间的相似程度。由此得出结论,绣线菊灌丛具有数量庞大的草本植物种子库,群落草本层恢复潜力巨大,但木本植物,尤其是乔木较少,这是限制绣线菊灌丛向森林群落演替的主要限制因素,需要通过人工的方法引入乔木树种,加速群落的演替,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55.
生物量在地上与地下的分配是植物生长策略的反映,对于研究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收获法对灌丛群落与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测定,并分析温度和降雨量等气候因素对灌丛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构成的影响.同时选择三江源地区4种典型的灌丛植物,百里香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山生柳(Salix oritrepha Schneid.)、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 Linn.)和鲜卑花(Sibiraea laevigata(Linn)Maxim.),进行地上、地下生物量研究.结果显示:三江源灌丛群落的地上生物量介于209.88-3 632.34 g/m~2之间,地下生物量介于178.81-2 262.03 g/m~2之间,根冠比(R/S)介于0.40-2.57之间;物种的地上生物量介于1.83-3 632.34 g/m~2之间,地下生物量介于1.22-2 262.03 g/m~2之间,根冠比(R/S)介于0.23-2.63之间.灌丛群落与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拟合的斜率分别为0.66和0.96,前者与1存在显著性差别,后者与1没有显著性差别.这说明灌丛群落与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分别呈异速分配关系与等速分配关系,百里香杜鹃和鲜卑花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分配属于等速分配关系,金露梅和山生柳属于异速分配关系.本研究表明三江源高寒灌丛生物量大小与年均温度的变化关系密切;年均温度与年均降雨量都不能明显地改变根冠比(R/S).  相似文献   
56.
河西走廊灌丛植被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生态学基本原理出发 ,对河西走廊灌丛植被以群落建群种为基础进行了分类研究 ,将灌丛植被划分为 8个类型 ,分别对灌丛群落的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意义以及各类灌丛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对灌丛植被在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作用、在干旱荒漠系统的防风固沙、建立荒漠草场以及防治荒漠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并就河西走廊荒漠系统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7.
应用2个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和Topmodel模型),对赣江流域的源头--梅江流域20年内的植被变化所造成的生态水文响应做出了模拟研究。根据2个模型不同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模拟方案,使用SWAT模型模拟径流量的变化,Topmodel模型模拟汇流过程的变化。模拟得到的结果是:排除研究时间段内流域气候变化的影响,仅变换流域下垫面的属性,植被的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产生了明显影响,在整个梅江流域的范围内,2000年的年径流总量比1987年增加了146%;在其子流域--琴江流域,1995~2000年的7次洪峰峰值径流出现时间比1987年延迟,峰值径流量减少约5%。这说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该流域内进行的植树造林和国土整治工作,即江西省“山江湖工程”,对流域的生态健康具有良好的回馈效应。  相似文献   
58.
祁连山高山灌丛生物量分配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蕾  刘贤德  王顺利  李毅  张学龙 《生态环境》2011,20(11):1602-1607
以祁连山3300~3700m高山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样方收获法以及壕沟挖掘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灌丛生物量,器官生物量进行调查,并分析灌丛生物量分配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祁连山高山灌丛生物量与海拔高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y=-37.074x+142 627,P=0.01,R2=0.589),随着海拔的升高,灌丛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以及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灌丛根茎比随着海拔的上升先增加后减小,呈倒U型。(2)土壤含水量对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相对于地上部分而言更加明显(R2=0.478),地下各器官相关性系数依次为粗根生物量(R2=0.981)〉细根生物量(R2=0.661)〉须根生物量(R2=0.375);土壤容重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加,灌丛总生物量则减少,呈现出灌丛生物量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减少的趋势;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与土壤温度共同对灌丛生物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金梅:金梅由野生猕猴桃、山葡萄、藤状植物“九月红”杂交选育而成。果形像猕猴桃,果色金黄,果面有毛,9-10月份成熟,单果重165g,大果重250g以上,均超过我国猕猴桃的单巢重。  相似文献   
60.
灌丛沙堆作为一种典型的风积地貌,其形成与演化过程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在我国北方河套地区,灌丛沙堆广泛分布于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边缘,其发展与区域农业活动联系紧密。本文选取河套地区灌丛沙堆集中分布的红旗一社和红眼沙样点,基于近年遥感影像分析和野外调查等方法,关注灌丛沙堆发展过程与农业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研究区内灌丛沙堆的发育规模和数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区域农业活动的影响。2009—2020年,红旗一社和红眼沙研究点灌丛沙堆面积均呈现出明显递减趋势,分别减少了约7.38×104 m2和35.02×104 m2。研究得出当地农民的垦荒行为是区域灌丛沙堆消亡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发现农民利用灌丛沙堆进行土壤改良,此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河套平原黄河灌溉区存在的土地盐渍化问题。但考虑到灌丛沙堆对于风沙危害的防治作用,建议未来需对其进行有规划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