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网箱养草"净化水质技术初步试验结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金鱼藻根严重退化的特殊性,用几种栽培方式探讨将其置于类似网箱养鱼的网箱中,或散养,或适当固定,并借助网箱养鱼的沉子、浮子,使其可在水层中上下移动,利用沉水植物光合放氧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吸收N、P等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2.
该实验采用1/10 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25、2.5、5、10、20和40 mg/L)1,2,4-三氯苯(1,2,4-TCB)对金鱼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2,4-TCB处理,金鱼藻MDA含量均显著上升且随时间延长MDA上升越显著(p0.05)。1,2,4-TCB在2.5 mg/L和5 mg/L时GSH含量显著上升。SOD活性在1.25 mg/L和2.5 mg/L时显著上升,金鱼藻受到氧化压力,但达到5 mg/L时,SOD活性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在20 mg/L和40 mg/L时显著下降,叶片生理功能受到损伤。研究表明,1,2,4-TCB处理下,金鱼藻生理功能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下降,植株受到氧化胁迫,体内抗氧化酶系统表现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23.
董桃杏  张国森  杨劭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604-4611
本文对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过氧化物酶(POD)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分析,并探讨了其对双酚A (BPA)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铵和AKTA蛋白纯化系统获得纯化的POD,该酶具有较广的温度和pH值适应范围,在温度为70℃,pH值为7,H2O2浓度为5mmol/L时POD酶活力最大.金鱼藻POD可高效降解BPA.当金鱼藻POD活力为10U/mL时,15min内对0.02mmol/L BPA的降解率达到99.67%,活力为25U/mL及以上时,完全降解.降解条件的最适范围分别为H2O2 1~5mmol/L、30~60℃、pH 5~7.其降解动力学米氏Km为0.09mmol/L,最大反应速度为9.71mmol/(L·h).BPA经金鱼藻POD降解后无雌激素效应.金鱼藻POD高稳定性和高活性的特点以及对BPA的高效降解能力是该水生植物成为水环境BPA污染的理想修复工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纳米二氧化钛(TiO_2-NP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污泥以及地表水体中已均有检出,进入到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中的TiO_2-NPs会在湿地生物、基质、水体之间进行迁移转化和归趋。目前针对TiO_2-NPs对湿地植物金鱼藻的毒性研究很少。本文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TiO_2对金鱼藻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的影响,解析了TiO_2-NPs对金鱼藻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粒径TiO_2-NPs对金鱼藻种子的发芽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率、发芽幼苗重量、发芽指数、发芽势和活力指数的降低,且粒径越小、浓度越高对金鱼藻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越强,4 nm、20 nm和50 nm的TiO_2-NPs对金鱼藻种子发芽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分别为1 180、1 520和1 810 mg·L~(-1)。TiO_2-NPs对金鱼藻植株的毒害作用表现为叶片失绿发黄、脱落,植株呈萎焉状,并且TiO_2-NPs的粒径越小、浓度越高毒害作用越明显。随TiO_2-NPs浓度升高,处理后金鱼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植株体内的Mg含量均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均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而且越小粒径的TiO_2-NPs对金鱼藻的处理效果越明显。3种粒径的TiO_2-NPs均能进入金鱼藻体内,粒径越小、浓度越高进入的量越多。综上表明,TiO_2-NPs对金鱼藻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粒径越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5.
常见沉水植物对东湖重度富营养化水体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选取武汉市东湖的春季优势种金鱼藻、伊乐藻和菹草,夏季优势种类金鱼藻、狐尾藻和苦草,在春夏两个季节分别对东湖重度富营养化水体磷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5种沉水植物在春夏季节生长良好,其中金鱼藻生物量增长率最高(春季为12888%,夏季为5833%)。5种沉水植物均能较好地吸收上覆水中的磷,其中金鱼藻在春夏两季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均为最高(春季为9175%,夏季为9244%)。同时5种沉水植物还可抑止底泥中磷的释放,均使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保持较低水平。结果表明,金鱼藻在春夏季节均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和净化水体磷的能力,且其耐污能力强,有可能成为以东湖为代表的重度富营养浅水湖区植物修复的先锋种之一。  相似文献   
26.
太湖水域几种高等水生植物的克藻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花生、菱、金鱼藻和浮萍对同一水体中栅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受试植物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水体中藻细胞数量 ,促进藻细胞内叶绿素a的破坏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的升高 ,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种过供试植物的水也表现出相似的抑藻效应  相似文献   
27.
两种沉水植物对上覆水和间隙水中可溶性无机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文斌  李阳  孙共献 《环境科学》2014,35(6):2156-2163
在实验室模拟研究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 L.)对上覆水、间隙水中可溶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的浓度、赋存形态及DIN扩散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鱼藻和苦草对上覆水中DIN的去除效果均强于间隙水,对各形态DIN的去除差异:NO-2-N>NH+4-N>NO-3-N;金鱼藻对上覆水中DIN的去除效果明显强于苦草,但对间隙水中DIN的去除效果弱于苦草;金鱼藻和苦草减少了NH+4-N和NO-2-N的扩散通量,显著增加了NO-3-N的扩散通量,使NO-3-N取代NH+4-N成为间隙水向上覆水中扩散DIN的主要形态,但对NO-3-N和NH+4-N扩散通量的影响,金鱼藻和苦草之间差异不显著;金鱼藻和苦草增加了上覆水和间隙水中3种形态DIN含量比例的变化幅度,金鱼藻对上覆水中DIN含量比例影响强于苦草,对间隙水中DIN含量比例的影响弱于苦草.总体来讲,金鱼藻对上覆水中DIN形态影响较大,苦草对间隙水中DIN形态影响较大,两者对DIN扩散通量的影响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28.
在实验室和短期现场试验中初步证明金鱼藻离开底泥悬浮养殖于水中可基本正常存活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将其大面积长时间养殖于悬置在水体中网箱内的具体栽培形式等影响因子 ,推进“网箱养草”向净水实用技术转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9.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在水-金鱼藻系统中的消长动态,并运用计算机拟合建立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引入水体的14CO32-离子由于金鱼藻的吸附、吸收及转化分解为14CO2气体散逸而使水体中的14C比活度快速下降.金鱼藻因其羽状复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而对水体中的14C有较强的吸附、吸收作用,其对14C的积累主要在新叶组织中.新叶中14C比活度在第21d出现最大值(29656.59Bq/g),分布百分比达86.34%;水体中14C的消失动态和金鱼藻对14C的积累动态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金鱼藻各部位对水体中的14C均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可用来监测和净化被14C污染的水体.浓集系数(CF)与时间(t)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0.
杨文斌  高顺峰  万锐  孙祥  王赢 《环境科学》2018,39(5):2145-2153
在实验室模拟研究根系发达的沉水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和无固定根的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对上覆水、间隙水中各形态磷的浓度及含量比例的影响,探讨不同根系特征的沉水植物对上覆水和间隙水中各形态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狐尾藻和金鱼藻生长期对上覆水和间隙水中各溶解态磷的浓度有较大的影响:(1)狐尾藻生长期对上覆水中DTP、SRP、DOP吸收率分别为7.0%、11.7%、3.5%,对间隙水中DTP、SRP、DOP吸收率分别为20.8%、12.5%、48.4%;(2)金鱼藻生长期对上覆水中DTP、SRP、DOP吸收率分别为30.3%、54.9%、13.2%,对间隙水中DTP、SRP、DOP吸收率分别为19.3%、3.8%、30.4%;(3)狐尾藻组、金鱼藻组、对照组上覆水中SRP含量比例较初始状态分别减少了13.0%、34.0%、-0.9%,PP分别增加了18.2%、33.1%、4.2%,DOP分别增加了7.2%、17.68%、-4.35%.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