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0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铁炭微电池电解反应器———填充流化床反应器 ,并对该反应器的水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床层压降法测定临界流化气速 ,建立了关于临界流化气速Uc 的经验关联式 :Uc=0 .0 15 6C0 .2 7Vt0 .14 H0 .31。通过脉冲示踪物信号法测得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 ,结果表明该反应器水力混合特性接近于完全混合反应器  相似文献   
102.
103.
陈艺  文梅燕  马芝兰 《环境工程》2016,34(10):65-69
为提高纳米零价铁对水体中镉污染的修复效果,通过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并用活性炭包覆,制备纳米铁炭复合材料。设计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材料制备中的3个主要因素对材料降解水体中镉(Cd(II))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炭铁比为0.2,硼氢化钠加料速率为32 m L/min,搅拌强度为1 000 r/min的条件下,材料对水体中Cd(II)的降解效果最好;实验表明纳米铁炭复合材料对Cd(II)的去除以纳米零价铁的化学还原过程为主,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为辅。  相似文献   
104.
以Cr(VI)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铁碳微电解过程中溶液p H、铁屑投加量、反应时间、铁碳质量比及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处理过程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Cr(VI)去除率为考察目标,溶液初始p H、反应时间、铁炭质量比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了铁炭微电解处理Cr(VI)的工艺条件与拟合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分析了3个独立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Cr(VI)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最佳工艺条件p H为2,反应时间为60 min,m(Fe)∶m(C)为2.5时废水中Cr(VI)去除率可达97.85%,与模型预测值96.46%接近,证实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5.
根据硝基苯类生产废水特点,确定本次处理方案采用"铁炭微电解+组合生化处理+后处理"的联合处理工艺。在中试试验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存在一定误差,所以在中试过程中做了些调整:调整碱性废水酸析用酸品种、加装回流管线、酸析过滤池扩容、延长Fenton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06.
107.
陈巨玉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2):211-212
介绍了铁炭微电解-PACT法处理间二硝基苯生产废水的工艺流程、调试、运行情况,在进水COD为4.12 g/L左右时,经工艺处理,出水水质指标达到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其中COD去除率达到98.1%以上.  相似文献   
108.
109.
燃煤电厂锅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_3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严重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本文分析了碱基喷吹脱除三氧化硫技术的特点、原理、吸附剂选择、喷吹位置和喷射单元。应用实例分析中,采用碱金属盐,通过溶解送至烟道并与烟气充分混合后发生反应脱除SO_3,可实现90%以上的脱除率,有效解决了SO_3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0.
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双极膜电渗析工艺(BMED)处理氨氮废水并结合响应面法,考察了电流密度、膜面流速及进料体积比这3个因素对氨氮在碱隔室内回收量以及酸隔室内泄露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个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顺序由大到小为:电流密度>膜面流速>进料体积比;权衡较高的氨氮回收效果的同时满足较少的氨氮泄露程度,3个因素在规定范围内,最适宜的操作条件应为电流密度25 m A/cm~2、流速4 cm/s、进料体积比0.84∶1,在此条件下,氨氮回收浓度达1.973 g/L,泄露浓度为0.138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