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铅锌矿区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锌矿在给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本文从铅锌矿区存在的问题着手,综述了前人对植物毒害机理、富集植物筛选及工程应用的进展,发现中外没有统一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和富集植物的资源库,容易进行重复试验,浪费资源,且植物修复的研究大多数局限于盆栽和水培试验,大规模的铅锌矿区试验和工程应用较少,未将试验成果及时运用于实践,使得铅锌矿区修复进程缓慢,建议将植物-土壤-动物进行组合修复铅锌矿区。  相似文献   
52.
对华东某微小型铅锌矿点周边农田土壤和植物进行采样调查,结合不同土壤剖面土壤样品,分析、评价其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探讨蔬菜中重金属对当地居民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矿点周边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镉的污染程度最严重,所采集的11个土壤样品中有1个样点属中度污染,其余均属重度污染.对污染程度最低的剖面土壤进行分析后发现,研究区内较高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与采矿活动有关,同时也受到土壤母质的影响.研究区内农作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镉和铅污染,长期食用当地生产的蔬菜可引起潜在的人体健康风险,种植桑树(Morus alba)是当地污染农田的合理利用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四川省汉源县富泉乡万顺铅锌矿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微生物活性的调查,结果表明,铅锌矿区土壤几种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临近非矿区土壤。该矿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和微生物活性显著不同于临近非矿区土壤,随着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纤维素分解强度均显著降低,但土壤基础呼吸却明显升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对铅锌矿较为敏感,而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受到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4.
以广东某典型铅锌矿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监测空气中颗粒物重金属浓度水平,并结合暴露量计算,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TSP浓度满足所属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但PM10浓度在个别监测点出现有单次超标现象,铅平均浓度符合年平均参照标准要求,镉平均浓度则超年平均参照标准要求;颗粒物重金属分析表明,该区域气象扩散条件较好,对照点中重金属含量与其他监控监测点的含量相当;靠近冶炼厂或铅锌矿的降尘重金属总量比远离的高,所以冶炼厂和铅锌矿对环境大气中重金属含量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暴露人群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但个别监测点则存在镉致癌风险警戒级别。  相似文献   
55.
孙荣国  范丽  杨阳 《地球与环境》2022,50(5):691-697
关于雨水淋溶作用下铅锌矿渣中汞的渗滤特性及其在稻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铅锌矿渣和未受污染的稻田土壤构建微宇宙环境系统,探究其相关特性/征。结果表明,渗滤液中汞的浓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不同降雨量条件下渗滤液中汞的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一级动力学方程和DoseResp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汞的渗滤过程;在矿渣影响下,不同深度稻田土壤中汞的浓度均显著增加,且随时间的推移呈逐渐升高的规律,0~8、8~15和15~20 cm土壤中汞的垂向迁移速率分别为8.8×10-4~2.2×10-3、2.3×10-4~4.1×10-4和3.0×10-7~8.1×10-5 mg/(kg·cm·d);在矿渣影响下,土壤中残渣态汞的比例下降,其余形态汞的比例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说明在铅锌矿渣影响下稻田土壤汞的生态风险升高。研究结果可为铅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6.
贵州铅锌矿区土壤和作物重金属生态风险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宏宏  张利  郭飞  杨峥  王惠艳  彭敏  张富贵 《环境科学》2023,44(5):2856-2867
土壤中积累高含量的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以贵州省某铅锌矿区农田土壤和作物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制图分析了重金属的分布与来源,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利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量化了居民暴露于铅锌矿周围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ω(As)、ω(Cd)、ω(Cr)、ω(Cu)、ω(Hg)、ω(Ni)、ω(Pb)和ω(Zn)平均值分别为:58、7.9、175、64、0.461、65、1 539和2 513 mg·kg-1,均显著高于贵州省表层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As、Cd、Cu、Hg、Pb和Zn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匀,其受到了强烈的铅锌矿冶炼等人为扰动.RI评价显示,土壤重金属存在极强、较强等级为主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Cd为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22%和10%的玉米籽实样品中Pb和As分别超过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重金属污染阈值.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显示,暴露于土壤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对儿童存在一定的致癌健康风险.土壤pH值是影响Cd生物有效性和土壤-作物系统C...  相似文献   
57.
潘泳兴  陈盟  王櫹橦 《环境科学》2023,(11):6071-6084
以桂北地区阳朔铅锌矿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流域内表层土壤中9种重金属元素(Zn、 Pb、 Cd、 Fe、 Mn、 Cu、 Cr、 Sb和As)的全量和形态,以及5种土壤性质指标(pH、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和粒径)进行分析测定.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和地理探测器揭示土壤重金属累积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在土壤样本分析数据中,As、 Cd、 Fe、 Cu、 Mn、 Pb和Zn含量平均值均超过背景值,其中Cd、 Mn、 Pb和Zn分别是背景值的4.01、 3.15、 5.53和9.72倍,表明其在表层土壤中明显富集;在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冲洪积扇堆积区(1~6号)高于其他区域(7~9号). Pb和Mn可利用态占比(K)分别为48.8%和57.2%,生物可利用性较大,潜在迁移能力一般(PMI分别为0.015~0.068和0.036~0.082);Zn和Cu可利用态占比(K)分别为30.9%和16.8%,且中等利用态占比(Z)分别为10.9%和13.6%,有一定生物可利用性,但Zn迁移能力较强(PMI为0.160~0.203),Cu潜在迁移能力一般(PMI为0.017...  相似文献   
58.
尤溪县铅锌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东兵 《福建环境》2003,20(1):37-38
该文分析了尤溪县铅锌矿资源开发中引发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9.
60.
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铁(铜)矿集区之一,盆地内早白垩世闪长玢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但目前对庐枞盆地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庐枞盆地内黄寅冲铅锌矿区钻孔深部的两块闪长玢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两块闪长玢岩样品中锆石的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分别为135±1 Ma和134.9±0.5 Ma,表明庐枞盆地内黄寅冲铅锌矿区内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在135 Ma左右,进一步证实了庐枞盆地可能存在一期较早的岩浆活动。该期岩浆作用形成于庐枞盆地由挤压向拉张转换的构造背景下,形成于138~132 Ma,并在135 Ma左右最为活跃,同时在庐枞盆地不同位置形成了一系列与闪长玢岩相关的铁—铜—铅—锌矿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