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423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910篇
基础理论   185篇
污染及防治   155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有机酸对砖红壤的溶解及固定态磷素的活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4种土壤中常见有机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它们与砖红壤反应后,Fe、Al的溶出特征以及P的释放规律,并对上述反应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3种有机酸与土壤反应24h后,溶液中总Fe浓度随反应体系pH值升高而降低,但柠檬酸与土壤反应24h后,溶液中总Fe浓度则随反应体系pH值升高而增加.4种有机酸溶出土壤Fe的能力按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的顺序下降,溶出机制主要是络合溶解和还原溶解.溶液中Al的溶出量在4种有机酸-土壤体系中均随体系pH值升高而降低,且按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的顺序下降,溶出机制主要是质子溶解和络合溶解.有机酸对固定态磷素有明显活化效应,在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3种有机酸-土壤体系中,溶液中P浓度均随体系pH值升高而降低,但在柠檬酸-土壤体系中,则随体系pH值升高而增加.溶液中Al/P物质的量之比要远大于Fe/P物质的量之比,这表明土壤中P主要结合在铁氧化物表面,其活化与铁氧化物的溶解过程关系密切.此外,Al的存在对草酸活化固定态P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82.
基于宁波地区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对输电导线铝单丝进行加速腐蚀试验,统计分析了腐蚀质量损失和腐蚀深度,得到了宁波地区输电导线的腐蚀动力学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年腐蚀质量损失速率在第3年达到最大,而年腐蚀深度速率在第5年达到最大,说明第3年后铝丝的腐蚀主要向深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83.
为了优化二次铝灰中AlN氧化焙烧脱除工艺,基于响应面法建立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铝灰粒径等工艺参数与AlN脱除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对铝灰中AlN的脱除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能够准确预测AlN脱除率,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为0.93%.经优化设计得到铝灰中AlN的最佳脱除工艺参数为...  相似文献   
784.
采用3种铁基吸附剂(FeSO4•7H2O、针铁矿、Fe0)和铝基吸附剂(Al(OH)3),对某起爆药污染场地土壤中锑(Sb)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等温吸附实验、批量浸出实验、比表面积测定以及BCR分析,研究了铁、铝单一和混合吸附剂的稳定化效果以及稳定化前后土壤比表面积及Sb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铁基吸附剂对Sb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FeSO4 (log Kf= 5.85)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Fe0 (log Kf = 3.21)和针铁矿(log Kf = 4.32);稳定时间为10d的条件下,不同铁基吸附剂对Sb的稳定化效率随添加量的增大而提高,且10%FeSO4(97.1%) > 10% Fe0(72.3%) > 针铁矿(41.0%);FeSO4的添加明显促进了土壤中Zn、Cu、Pb的浸出,达到原土壤浸出浓度的1990.2、2.8倍和21.6倍,添加Al(OH)3后能够显著降低Zn、Cu、Pb的浸出浓度,添加量为4%时,稳定化效率分别达到93.8%(Zn)、93.5%(Cu)和98.3%(Pb);5%FeSO4和4% Al(OH)3混合吸附剂对Sb及Zn、Cu、Pb的综合稳定化效率最好,处理10d后稳定化效率最高可达94.6%、74.2%、82.2%和97.6%;进一步分析表明,混合吸附剂添加后比表面积能够达到原土壤的1.31~1.67倍,残渣态Sb比例增加0.037~0.197倍,与稳定化效果相一致,表明铁铝混合吸附剂是处理起爆药污染场地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85.
低温碱溶粉煤灰中硅和铝的溶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低温碱溶法对粉煤灰中硅和铝(分别以氧化硅和氧化铝计)的溶出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粉煤灰热处理温度、碱浓度、溶出时间、溶出温度等因素对粉煤灰中硅和铝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950℃,碱浓度为2~3 mol/L,溶出温度为120~130℃,溶出时间为4~6 h时,氧化硅的溶出量为29.23%,氧化铝的溶出量为1.26%,溶出比为23.63,可实现粉煤灰中硅和铝的分步溶出,并利用XRD对溶出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86.
Al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Al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内容包括Al在海洋中的来源及输送通量,不同海区的分布特点,水体中的溶解态Al的赋存形式及其迁移转化规律等,简要介绍了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87.
本文采用TPTZ法测定了2010年冬季东海48个站位海水中溶解单糖(MCHO)、溶解多糖(PCHO)和溶解总糖(TCHO)的浓度,并对其水平分布和PN断面9个站位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MCHO、PCHO与TCHO的平均浓度和范围分别为3.8(0.7~14.9)、6.9(1.1~20.8)和10.7(3.0~25.0)μmol C/L。水平分布大致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递减的趋势,但是高值区各有不同,受各种水团如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和黑潮的作用明显。冬季东海陆架海区海水垂直混合强烈,MCHO、PCHO及TCHO浓度分布在垂直方向上无明显规律,均在混合层(0~100 m)出现高值区分布。对长江口3个断面碳水化合物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表明,TCHO与温度、盐度均呈现显著的线性负相关,MCHO与叶绿素a(Chl a)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88.
对广西某铝厂的赤泥进行了盐酸浸出铁、铝的工艺条件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和X-衍射对赤泥酸溶前后的形貌特征及矿物物像、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赤泥在温度为80℃、液固比为6、浓度为7 mol/L的盐酸中反应3 h ,Fe和Al的浸出率分别为82%和30.5%;酸溶前后赤泥形貌由团粒状转变为层架状,赤泥中赤铁矿矿物相被盐酸充分溶出。  相似文献   
789.
聚磷氯化铝溶液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聚磷氯化铝是一种新型高效混凝剂,采用逐时络合比色法和酸中和速度法研究了聚磷氯化铝溶液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聚磷氯化铝的聚合形态为聚合铝形态与磷酸根作用新形态之和,其形态分布取决于羟比值和磷铝比值等因素,在一定的羟铝比值和磷铝比值时,聚磷氯化铝溶液可划分为5类形态,描绘出了聚磷氯化铝的形态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790.
外加葡萄糖对洱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研究了外加葡萄糖对洱海沉积物中DOM(溶解性有机质)释放和转化的影响以及DOM的光谱特征变化. 培养试验设4个处理(C1、C2、C3、C4),ρ(葡萄糖)分别为0、50、100和200mg/L. 结果表明:①洱海沉积物DOM出现了6种荧光峰,分别代表类蛋白荧光物质和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并且荧光峰位置在1~8d呈“蓝移”现象,8~17d呈“红移”现象. ②紫外区与可见区类富里酸(峰A和峰M)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其中C4处理的峰A荧光强度小于C1处理;在培养初期C4处理的峰M荧光强度小于C1处理,培养后期则相反. ③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上覆水中类蛋白荧光强度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均出现在培养后第8天,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类蛋白荧光强度均表现为C4处理>C1处理. 外加葡萄糖可促进洱海沉积物DOM转化,使部分微生物难利用的DOM转化为易被微生物利用的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等类蛋白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