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88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571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136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93.
革制品作为一种天然优质生物资源,在国内外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消费市场。20世纪以来,鞣法因具有其他鞣制方法无法企及的性能,被制革业广泛接受。但传统鞣过程中吸收率低,大量含废水的排放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解决制革工业中的污染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从材料、工艺、废液综合治理等角度对鞣制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高吸收、低污染"的综合治理技术无疑成为当前最值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从高吸收鞣助剂,特别是超支化聚合物新型高吸收鞣助剂的角度对现阶段高吸收鞣技术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以后清洁化制革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采用BCR法连续浸提研究渣中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渣中总和六价主要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形式存在;通过渣动态连续浸提实验与静态浸提实验研究了浸提剂和活性炭对渣中浸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p H值为3.1的醋酸浸提剂浸出液中浓度最低,且添加活性炭后的静态浸出液中的浓度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95.
利用硫酸酸浸提取制革污泥中的金属,研究了固液比、酸浓度、浸出时间、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浸出效率的影响,并获得最优浸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浸出条件为:固液比10g/L,硫酸浓度0.5mol/L,浸出温度50℃,浸出时间1.5h。搅拌速度对硫酸浸出影响较小。经硫酸二次浸出的效率达到90.95%。因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提取制革污泥中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Cr)是电镀类场地的主要污染物.开展土壤中Cr(III)和Cr(VI)的生物可给性研究对于准确评估Cr污染场地风险,克服污染场地过度修复问题十分关键.本研究采集我国栗钙土、红壤、潮土3种典型土壤,通过添加相同浓度污染物的方式制备成Cr(III)或Cr(VI)污染土壤.随后利用5种体外方法(in vitro),对3种土壤经口摄入的Cr生物可给性进行比较与健康风险评估.进而从土壤理化性质、Cr赋存形态、土壤矿物组成方面,对不同土壤在溶解度生物可给性研究联盟(SBRC)方法中的生物可给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可给性的Cr污染土壤健康风险评估能够显著降低风险水平,提高风险控制值,其中,SBRC方法在评估中更具有保守性.3种土壤在相同的Cr(III)和Cr(VI)污染浓度下,栗钙土相较于红壤和潮土在肠期具有更高的生物可给性和健康风险.此外,土壤黏粒、有机质含量及迁移系数能够影响土壤Cr的生物可给性,土壤矿物种类赋存不同也是造成Cr(III)和Cr(VI)在不同土壤中生物可给性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多家皮革加工企业重金属污染的调查,对和六价的采样与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采用了最优的方法对皮革加工企业各个环节的废水、固体废物以及排污口附近土壤中总和六价的含量进行了监测分析,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企业的工艺与环保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8.
在海洋底质的监测中,沉积物分析样品的代表性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对于正确地报告海洋底质的环境背景值以及客观地评价海洋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沉积物的分析样品可分为单次采集的原始分析样  相似文献   
99.
黄玉洁  张焕祯 《环境工程》2012,30(4):1-3,35
为了提高人造沸石对地下水中(Ⅵ)的去除能力,采用氯化铝对人造沸石进行改性。确定最佳改性条件:20%氯化铝溶液,液固比12 mL/g,室温下以180 r/min振荡改性8 h;最佳除Cr(Ⅵ)条件:pH值为4~8,液固比为33.3 mL/g,室温下水浴恒温振荡2 h。改性沸石对(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可得其吸附容量为5.624 mg/g。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水样中(Ⅵ)浓度可由5 mg/L下降到0.026 mg/L,低于0.05 mg/L,满足GB/T 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100.
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用零价铁作为反应介质设计了可渗透反应墙(PRB),对零价铁处理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和长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粒径的铁粉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发现铁粉粒径越小,处理效果越好。用铁粉作为PRB反应介质,对PRB处理污染地下水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Fe0-PRB原位技术处理污染地下水,铁粉粒径越小处理废水的水质越好,但介质粒径越小,反应器渗透系数越小,处理水量显著减少;且铁粉在处理含废水时生成了大量的难溶化合物,容易造成填料堵塞,导致铁粉利用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研制铁粉复合填料,增大填料的渗透性,提高填料处理含废水时铁粉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