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7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707篇
安全科学   125篇
废物处理   130篇
环保管理   106篇
综合类   1579篇
基础理论   459篇
污染及防治   260篇
评价与监测   26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81.
镁离子浓度对SBR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幸  高大文  刘琳 《环境科学》2011,32(7):2036-2040
通过不投加镁离子(R1)、投加8 mg/L镁离子(R2)以及投加24 mg/L镁离子(R3),分析镁离子对SBR生物除磷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镁离子的添加会加速聚磷菌的富集,有助于维持生物除磷系统的稳定运行.在稳定运行阶段,镁离子不充足的系统(R1)磷酸盐去除率逐渐下降至50%以下,系统呈恶化趋势,而在镁离子充足的...  相似文献   
982.
全自动阵列离子迁移谱仪连续监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拓宽离子迁移谱仪的检测范围、提高化合物的识别准确度,研制了一套阵列离子迁移谱仪,该仪器基于63 Ni源正离子模式、63Ni源负离子模式和真空紫外灯光电离模式的组合电离源,可以连续监测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仪器采用全自动的采样进样系统,同时检测了二甲基亚砜的正离子和二氯甲烷的负离子,实现了正负离子的同时检测.通过对阵列离子迁移谱图的综合解析,识别了63Ni源正离子模式下难以鉴别的丙烯腈、间二甲苯和丙酮.连续4 d定量测定丙酮样品,结果表明仪器对丙酮的线性检测范围为2个数量级,线性相关系数R优于0.995,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4.0%~18.3%.采用动态跟踪法,连续24 h在线监测了模拟泄漏的丙烯酸甲酯,监测结果直接反映了其泄漏的时间和浓度.  相似文献   
983.
上海市交通干道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燕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3):140-145,162
2011年2月至2011年6月在上海市中心城区交通干道区采集29个TSP样品,对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F-、Cl-、NO3-、SO42-、NH4+、Ca2+、K+、Mg2+和Na+)中,SO42-和NO3-浓度最高,分别占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的36.1%和30.6%。颗粒物的阴离子/阳离子比值平均为1.12,相关性方程的斜率K为1.02,说明颗粒物偏酸性。计算的NO3-/SO42-比值的均值为0.85,表明移动排放源(机动车)对颗粒物中水溶性组分的贡献已接近于固定排放源(燃煤)。计算得出硫的转化率(SOR)均值为0.28(0.12~0.51),氮的转化率(NOR)均值为0.19(0.06~0.40),表明二次颗粒物生成是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84.
几十年来,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持续增长同多数地区一样,东北森林地区酸性物质沉降量一直较高。资料显示,在中俄边境及中国与北朝鲜边境的大片森林地区岩床普遍不易风化且钙矿物含量低,这与挪威南方七、八十年代遭受大范围的地表水酸化时的情形类似。为探明东北森林地区地表水是否存在酸化潜势,本研究对东北森林地区4个地表水中主要离子浓度与英国、中欧地区、挪威南部、西部、中国南方等地资料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东北森林地区地表水中具有较高的酸中和能力,即具有较大抵御未来地表水酸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85.
采用ICS-1500离子色谱仪与淋洗液自动发生器联用,等浓度淋洗,用AS40自动进样,同时测定地下水中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和硝酸盐氮。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极大提高了分析的效率,适用于地下水中四项阴离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986.
树木模拟燃烧排放烟尘中水溶性离子的组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刚  黄柯  李久海  徐慧 《环境科学》2016,37(10):3737-3742
模拟林火中生物质的两种燃烧方式,明燃和闷燃,对10种乔木的干树枝和绿树枝进行室内燃烧试验,测定了排放烟尘中的水溶性离子.结果表明,干树枝明燃烟尘中水溶性离子的平均总含量为(28.88±17.54)g·kg~(-1).SO_4~(2-)、Cl~-、K~+是主要组分,其平均排放因子为101.0~118.2 mg·kg~(-1).干树枝闷烧烟尘中水溶性离子的平均总含量为(6.38±2.79)g·kg~(-1).Na~+、SO_4~(2-)、K~+、Cl~-是主要组分,其平均排放因子为101.1~245.7 mg·kg~(-1).绿树枝明燃烟尘中水溶性离子的平均总含量为(22.13±13.52)g·kg~(-1).SO_4~(2-)、Cl~-、K~+是主要组分,其平均排放因子为136.4~197.6 mg·kg~(-1).绿树枝闷燃烟尘中水溶性离子的平均总含量为(15.71±19.09)g·kg~(-1).Cl~-、SO_4~(2-)、Na~+是主要成分,其平均排放因子为298.6~869.1 mg·kg~(-1).两类树枝在每种燃烧条件下产生的烟尘中,Cl~-与K~+的含量均显著正相关.干树枝闷烧时Cl~-的排放因子与含水率显著正相关.燃烧条件、树种及含水率均对森林生物质烟尘中水溶性离子的组成及排放因子有明显的影响.这对估算大气中林火来源的污染物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87.
孙焰  祁士华  张莉  邢新丽  杨丹  胡天鹏  瞿程凯 《环境科学》2016,37(10):3714-3722
2014年6月12日~7月22日,在武汉市洪山区进行PM2.5采样,分析了夏季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PM2.5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进行测定,探讨其污染来源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为36.41~220.02μg·m-3,平均值为97.38μg·m-3,超标率为59.26%,气象因素中风速对其影响较大,随着风速的增加,浓度呈降低趋势;SO2-4、NO-3、NH+4和K+是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占PM2.5质量浓度的40.67%,气溶胶偏酸性;对SO2-4、NO-3的形成过程分析发现其所受的影响因素不同,PM2.5中NH+4主要以NH4HSO4和(NH4)2SO4的形式存在.PM2.5中PAHs日均质量浓度为11.30 ng·m-3,主要是以4、5、6环为主.对PM2.5来源进行分析表明工业废气及汽车尾气的排放为主要污染源,其中燃煤及汽车尾气占83.90%,石油源占10.17%,炼焦排放占5.08%.PAHs总毒性当量浓度(TEQBa P)值为0.22~11.19ng·m-3,平均值为1.74 ng·m-3,日均超标率7.41%.  相似文献   
988.
生活污水灌溉对麦秸还田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养分回用为目的,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条件下,采用间歇密闭式抽气法研究了生活污水灌溉对麦秸还田稻田田面水铵态氮浓度、田面水pH以及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田面水NH_4~+-N浓度,生活污水灌溉则显著降低了田面水NH_4~+-N浓度.2正常灌溉施肥秸秆不还田稻田处理的总氨挥发量为58.29 kg·hm-2,占总施氮量的24.29%;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稻田的氨挥发损失,氨挥发损失量增加了近一倍,达总施氮量的45.66%;而生活污水灌溉显著降低了稻田氨挥发损失量,氨挥发损失量降至总施肥量的17.26%(秸秆不还田)和32.7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与生活污水处理具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在3个肥期中,分蘖肥期氨挥发损失率最高,占总氮肥用量的7.38%~24.44%.3无论秸秆还田与否,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NH_4~+-N浓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田面水pH值则相关性不显著.麦秸还田增加了稻田氨挥发损失,而麦秸还田与生活污水灌溉耦合能降低稻田氨挥发损失,同时污水中的氮可替代44.41%的化肥氮,减少稻季化肥用量,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89.
采矿活动通过抽排改变地下水水位和流动条件,促进了地下水与含水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矿山排水排入地表水系,从而影响整个岩溶水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基于水文地球化学和δ34 S同位素,揭示了典型卡林型金矿区及其周边矿山废水、岩溶地下水、地表水等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子.结果表明,未受金矿开采活动影响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丰、枯水期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灰岩和白云质灰岩风化作用控制,离子以Ca2+、Mg2+和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均为Ca-HCO3型.而矿山废水及其下游受纳水体受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溶蚀与离子交换作用影响,离子以Ca2+、Mg2+、Na+和SO42-为主,水化学类型由Ca-HCO3型逐步演化为Ca-SO4型.受矿山开采影响的各类水体中SO42-是特征组分,SO42-浓度在井下呈现从上至下逐渐降低的显著规律.未受矿山废水影响的地下水和地表水δ34 S值偏正,SO42-主要来源于雄黄矿的氧化,而矿山废水及其下游受纳水体δ34 S值偏负,SO42-主要受雄黄矿氧化和大气降水两个端元混合作用的影响,黄铁矿也有一定贡献.同时,各类水体的NO3-源于农业化肥施用和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的输入.  相似文献   
990.
改性生物炭固定床对模拟湖库水体中Mn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洁  叶志隆  王佳妮  蔡冠竟 《环境科学》2022,43(11):4971-4981
湖库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水资源,而湖库饮用水中锰离子(Mn2+)的季节性超标成为威胁人类的生活健康和社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开展了NaOH改性生物炭的静态吸附研究,并考察了热解温度(400、500和600℃)和改性条件(未改性、碱前处理改性和碱后处理改性)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碱前处理改性能提高生物炭的吸附容量,在400℃时获得最大吸附容量为41.06 mg ·g-1.之后,开展了改性生物炭固定床对Mn2+的动态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碱改性生物炭在静态吸附状态下的吸附能力越强,其在固定床动态吸附过程中的穿透点(ct/c0=0.1)和饱和点(ct/c0=0.9)时间越长;当分别提高Mn2+初始浓度和进水流速时,固定床吸附的穿透点时间由360 min分别缩短至160 min和200 min,饱和点时间由865 min分别缩短至700 min和600 min.Thomas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生物炭固定床吸附过程,表明动态吸附过程中,生物炭对Mn2+的去除由化学吸附主导,研究结果可为实际运行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