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9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684篇
安全科学   232篇
废物处理   127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1261篇
基础理论   287篇
污染及防治   248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探讨了双硫腙-醋酸丁酯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水中痕量银的测定条件,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和某些金属离子干扰试验,表明此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所得结果均佳。  相似文献   
992.
化学需氧量(COD)常用重铬酸钾回流法测定.在测定过程中,需加硫酸银,若将其测试废液任意排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也使大量的银、汞等贵金属白白流失.因此,COD废液中银、汞的回收与回用近年来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一、COD测试废液的组成COD的测定是在50%沸硫酸介质中进行,用重铬酸钾将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COD测试废液的化学组成可由其检验步骤估算,  相似文献   
993.
以泛影酸盐(DTZ)的高效还原脱碘为目标,通过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钯负载有序介孔碳(Pd/OMC)作为粒子电极,以碳纤维(CFP)电极作为主阴极,建立了三维电极电催化还原体系.该体系在低阴极电位下(-0.6~-0.8 V)可实现电化学/感应电化学的耦合还原,其脱碘速率是单独阴极体系的2.38~3.65倍;在阴极电位高于析氢电位(-1.5 V)时,可实现电化学/感应电化学/化学催化加氢多还原过程协同去除碘代有机物,其反应速率为单独阴极体系的1.27~4.69倍.进一步研究了DTZ初始浓度、Pd/OMC投加量及Pd的负载量对DTZ还原去除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三维电化学体系具有良好的电子传递能力与电还原性能.利用自由基淬灭实验与ESR自由基捕获对活性还原物种分析,表明原子H~*在三维电化学还原脱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陈潇  卢聪  凌思源  张卫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524-4530
作为十溴联苯醚的替代品,新型溴代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DPE)已经在国内外大量使用.随着DBDPE在各种环境介质中被普遍检测到,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引起广泛关注.本论文首先制备生物炭(BC)负载零价纳米铁(nZVI)材料(BC/nZVI),进而研究了BC/nZVI去除土壤中DBDPE的动力学过程,并探究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C加入能促进nZVI均匀分散在生物炭的表面,并改善了其分散程度;BC/nZVI去除效率最高(投加量为0.1 g·g-1,BC:nZVI为2:1,DBDPE初始浓度为10 mg·kg-1),24 h内达到了89.74%,去除过程涉及到吸附和降解的共同作用,实验数据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采用LC-MS-MS探究了DBDPE的降解产物和途径;ECOSAR毒性评价数据显示BC/nZVI能够降低DBDPE的生态毒性.  相似文献   
995.
刘彩虹  何强  马军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4):1531-1536
采用经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SiNPs),对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TFC)进行抗污染改性.在静电吸附作用下,APTMS-SiNPs可通过表面涂覆的方式接枝在带负电的TFC表面,以提高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效能.改性后,大量纳米材料成功接枝在膜表面,膜表面的接触角降低了54%,而膜电位和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变化.采用海藻酸钠作为代表污染物,对原膜和改性膜的动态污染行为进行探究,通过监测污染阶段的通量变化和膜表面滤饼层含量,发现改性膜在膜污染后期表现出优良的抗污染性能,最终通量衰减降低了28%,膜表面滤饼层含量减少了35%.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主要归因于APTMS-SiNPs带来的膜表面亲水性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96.
加速腐蚀环境下新型纳米涂层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新型纳米涂层体系在海洋、工业大气模拟环境下的耐蚀性能。方法采用外观评级法、厚度损失分析法、电化学阻抗分析法、疲劳寿命分析法,对比分析新型纳米涂层体系与TB06-9底漆+TS96-71面漆涂层体系在海洋大气、工业大气模拟环境下不同加速周期的光泽、色差、综合评定等级、厚度损失量、疲劳寿命、阻抗特性。结果随着加速试验加速周期的增加,两类涂层体系综合等级由0级上升至3级、厚度损失量由0μm逐渐增加至15μm、电化学阻抗值下降至10kΩ·cm2,且外部环境谱较内部环境谱、工业大气模拟环境较海洋模拟环境对两类涂层耐蚀性影响较大,但两类涂层体系在各加速谱下作用下,其疲劳寿命循环次数在49000~55000次之间,无明显变化。结论综合分析两类涂层体系腐蚀损伤特性及腐蚀损伤规律,可见纳米涂层具有较好的耐候性,但相比TB06-9底漆+TS96-71面漆涂层体系,其耐蚀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997.
Flash在商用半导体领域及航天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Flash芯片的外围电路和浮栅存储阵列分别展开单粒子效应研究的讨论。结论是Flash的单粒子效应与芯片结构有关,辐照束流作用在芯片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错误模式。  相似文献   
998.
999.
为了解决掘进工作面传统喷雾除尘无法有效抑制粉尘扩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气动喷嘴呈螺旋状布置的多层螺旋雾幕除尘方法。采用k-ω湍流模型与K-H液滴破碎模型,通过Comsol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得出了多层螺旋雾幕速度场分布和粒子轨迹的变化规律,结合模拟结果搭建试验平台,并将多层螺旋雾幕与传统喷雾的除尘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2层雾幕为例的模拟结果显示,喷雾2 s时就会形成明显的2层螺旋状雾幕,10 s后旋转水雾充满整个模拟区域,并且雾滴粒径较传统喷雾更小。试验表明多层螺旋雾幕的除尘效果明显强于自然降尘与传统喷雾,3 min后可将浓度470 mg/m3左右的粉尘降到4 mg/m3以下。  相似文献   
1000.
为解决输油管道易腐蚀,且腐蚀程度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使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PSO)优化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对输油管道内腐蚀速率进行预测。改进的PSO算法提升了自身搜索到全局最优的能力,可为BPNN提供最优初始权值和阈值,从而有效避免BPNN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发生。以某条输油管线为例,分别运用标准的BPNN模型、PSO-BPNN以及改进的PSO-BPNN对该管线内腐蚀速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PSO-BPNN的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5.57%,预测精度较BPNN和PSO-BPNN有明显提升。使用改进的PSO-BPNN预测输油管道的腐蚀速率可为管道的检测维修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