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457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01.
模拟酸雨引起水体pH下降导致Zn对金鱼藻的毒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模拟酸雨沉降方式研究了水体酸度增加条件下,50 mg@L -1Zn2+对金鱼藻的毒害,以探讨酸雨沉降下重金属对植物伤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pH降低,金鱼藻的细胞膜透性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逐渐降低,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O2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均随酸度增加而升高,且两者极显著性相关.在低pH下50 mg@L -1Zn对金鱼藻的胁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发生大幅度应激性升高;CAT活性则在pH3.5以下明显下降.金鱼藻对Zn的富集量在pH5.5时最高,随着酸度加大,富集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提示,酸度增加使Zn离子化程度升高,是Zn对金鱼藻细胞毒性趋于明显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2.
目的 找到压载舱阳极失效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方法 对服役环境进行调研、阳极化学成分检测、电化学性能检测以及阳极表面形貌检测。结果 干湿交替以及高温的环境是造成阳极发生钝化的主要原因。在干湿交替环境下,阳极腐蚀表面晶粒松散,晶界宽度大,发生晶间腐蚀和晶粒脱落,造成了阳极失效。结论 通过该项目的实验研究,得出了阳极的适用条件,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以及高温环境(50 ℃)下,不推荐使用阳极,建议使用铝阳极。  相似文献   
203.
增温和锌复合作用对菠菜富集多环芳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关增温和重金属复合作用对植物富集疏水性有机物的影响研究还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构建土壤-大气-植物密闭微宇宙,分析土壤、大气和植物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浓度及土壤中PAHs降解菌基因的拷贝数,进而探究增温(+6℃)和胁迫(100~600 mg·kg-1)及两者复合作用对菠菜富集4种氘代PAHs及其致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使菠菜根部中PAHs的浓度降低了1.5%~20.4%,这是由于增温促进了土壤中PAHs的生物降解,进而导致PAHs自由溶解态浓度降低;另外,增温也降低了根部脂肪的含量,从而降低PAHs在根部的富集作用.然而,菠菜根部中PAHs的浓度随土壤中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比例为1.2%~91.7%,这主要是因为抑制了土壤中PAHs的降解,进而增加了PAHs的自由溶解态浓度;另外,胁迫还增加了菠菜根部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而促进根部吸收PAHs.增温和胁迫条件下,菠菜茎叶中PAHs的浓度分别降低了7.3%~51.1%和增加了3.0%~76.9%,与对根部富集PAHs的影响一致,这归因于茎叶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根部的向顶运输而非大气的茎叶吸收.增温和复合作用对菠菜富集PAHs具有拮抗作用,这是因为两者对土壤中PAHs的生物降解具有相反的影响.在无外源PAHs输入下,增温和胁迫分别会降低和增加PAHs的总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204.
采用“预处理除杂—蒸发—盐分离结晶”技术对烟尘处理厂产出的高盐废水进行了探索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处理冶炼高盐废水,分别得到合格生产用水、无水硫酸钠和氯化钠,高盐废水实现了资源化回收利用.中和后的浓盐水加热到95~100℃进行高温蒸发浓缩,分离得到结晶盐无水硫酸钠,含量为98.79%,达到Ⅱ类优等品质量标准;蒸发得到的冷凝水电导率≤48μS/cm,水质达到生产用水标准.高温蒸发后期,氯化钠富集在少量的残余液中,保持60℃低温蒸发,分离得到结晶盐氯化钠,其中氯化钠含量为93.82%.  相似文献   
205.
余静  王芮  郝旗  陈力  郑婉懿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8):3099-3107
为提高吸附剂固液分离性能,以锰铁氧体Mn_(0.6)Zn_(0.4)Fe_2O_4为磁核,利用正硅酸乙酯水解制备了核壳结构磁性吸附剂Mn_(0.6)Zn_(0.4)Fe_2O_4@SiO_2(MZF@SiO_2),以水中重金属Pb(Ⅱ)作为探针分子,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吸附热力学,并通过Zeta电位、FT-IR红外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等温行为;MZF@SiO_2对Pb(Ⅱ)的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MZF@SiO_2对Pb(Ⅱ)的吸附机理为静电作用、阳离子交换和配位作用.MZF@SiO_2可采用0.01 mol·L-1硝酸进行再生.  相似文献   
206.
采用某洗煤厂的煤矸石和天然粘土石灰石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氯化铝制备吸附剂对Zn~(2+)进行吸附,运用SEM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因素对Zn~(2+)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0℃、振荡时间为70 min、废水pH为6、吸附剂投加量为0.5 g时,Zn~(2+)去除率达到96.28%。煤矸石复合吸附剂对Zn~(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在高浓度时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低浓度时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吸附是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7.
铜、锌对小麦的联合毒性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溶液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Ca浓度和Cu/Zn配比下,Cu、Zn对小麦的联合毒性;基于毒性单位模型(TU)和生物配体模型(BLM),建立了Cu-Zn对小麦的联合毒性预测模型TUfmix-BLM.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Ca浓度增加,单一Cu和Zn的毒性均明显减弱.不同Ca浓度、不同Cu/Zn浓度配比下(1∶50、1∶200、1∶800),Cu-Zn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加和作用.基于Cu、Zn单一毒性的BLM络合常数,结合TU模型,预测了CuZn对小麦的联合毒性.与单独利用TU模型相比,TUfmix-BLM预测的RMSE从13.06减小到10.01,R2从0.89增加到0.94,表明TUfmix-BLM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Cu-Zn的联合毒性.  相似文献   
208.
为防止重金属的污染和危害,通过测定数据,摸清弥勒县磷电、焦化行业铜、铅、的浓度范围,为弥勒县防治铜、铅、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9.
210.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我国食道癌高发区地理环境调查探讨,以及动物试验涂抹致癌物后喂养饮水中加,观察抑制肿瘤诱发作用,印证老年性白内障疾病亦是缺,建议在日常饮食中,有意识地食用富食物,能使人长寿,还可能抑制癌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