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4篇 |
免费 | 375篇 |
国内免费 | 174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77篇 |
废物处理 | 160篇 |
环保管理 | 171篇 |
综合类 | 3078篇 |
基础理论 | 913篇 |
污染及防治 | 656篇 |
评价与监测 | 129篇 |
社会与环境 | 63篇 |
灾害及防治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160篇 |
2022年 | 213篇 |
2021年 | 239篇 |
2020年 | 183篇 |
2019年 | 208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203篇 |
2016年 | 212篇 |
2015年 | 257篇 |
2014年 | 349篇 |
2013年 | 255篇 |
2012年 | 227篇 |
2011年 | 287篇 |
2010年 | 258篇 |
2009年 | 255篇 |
2008年 | 270篇 |
2007年 | 219篇 |
2006年 | 198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83篇 |
2003年 | 124篇 |
2002年 | 126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51.
利用连续分级提取方法,对天津汉沽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的含量水平、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P的含量在525.68×10-6~688.39×10-6之间,平均含量约为618.18×10-6,其中86.98%以IP的形式存在;而在IP中,FA-P是其主要的赋存形态,平均约占TP的59.54%;IP含量范围为48.52×10-6~146.72×10-6,平均约占TP的13.02%。P的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潜在的生物有效P主要包括Ads-P、Fe-P和OP等3种赋存形态,而天津汉沽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生物有效P含量约为465.87×10-6~609.79×10-6,平均约占沉积物TP的89.14%,表明研究区域内沉积物具有很强的释P潜力。 相似文献
552.
553.
在电场和电解副效应的共同作用下,选定0.5mA、1.0mA、1.5mA和1.95mA四种电流强度作为不同的运行条件,处理时间24h,分别测定反应开始和结束时厌氧污泥上清液COD、NH4 -N和VSS,其变化率随电流强度呈抛物线型变化.用反静电处理厌氧污泥时,电场对污泥参数的影响存在着最佳的工作电流强度,在本试验条件下,反静电处理厌氧污泥的最佳工作电流强度为1.5mA.反静电场可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使COD与NH4 -N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同时,污泥的性质影响反静电场处理污泥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4.
通过连续提取法对电镀废水污染区和对照区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Cu、Cr、Ni、Pb和Mn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污染区土壤中多种形态的Cu、Cr和Ni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区,尤其以它们的有机结合态差异最为显著.污染区较对照区土壤中Mn的总量虽无显著差异,但可交换态Mn的含量显著增加(分别为98.68mg/kg和40.75mg/kg).污染区与对照区土壤中的Pb的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留态均无显著差异.电镀废水的污染使得农田土壤中Cu、Cr和Ni含量和生物有效性显著升高,Mn的化学形态改变,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增加. 相似文献
555.
556.
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海海域水环境对沿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97~2005年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监测资料,对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pH、DO和COD年际变幅不大且符合GB3097-1997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1998-2002年油类含量超出国家二类水质标准,虽然近几年污染减弱,但总体来看,油类已成为该海域的主要污染物;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虽然没有超出二类标准,但逐年有上升趋势;NO3-N和NO2-N的全年最高值多在8、9、10月,与该季节河品泄洪将大量营养物质带入大海有关,有可能引发赤潮,应引起相关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557.
研究锰砂滤层去除铁、锰过程中温度、溶解氧两个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为生物法除铁、锰的实际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从经济性和微生物角度考虑,原水DO维持在3mg/L左右即可满足运行要求,采用跌水曝气的方式去除效果优于管道混合器。当铁锰共存时最适宜的处理环境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558.
浙西低山丘陵区城镇用地扩展研究——以桐庐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78-2002年6个时相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将谱间特征分析与监督分类相结合,提取了桐庐县城镇用地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分析桐庐县城镇用地扩展的规模和强度、城镇空间格局及空间形态的变化,揭示了浙西低山丘陵区城镇用地扩展的特征,并从自然、经济、交通、社会等方面研究了城镇用地扩展的驱动力。研究表明:①城镇用地扩展呈现出明显的3个阶段:1980年代低速扩展,1990年代加速扩展,1999年后高速扩展,1999年是城镇由低速扩展进入高速扩展的转折点;②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富春江、分水江为发展轴线的“T”字形城镇空间格局日益明显;③城镇用地扩展以“轴线式”和“跳跃式”两种模式为主,城镇空间形态趋于复杂;④经济发展是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推动力,地形、交通等因素影响着城镇的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559.
沈阳张士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取沈阳张士污灌区土攘样品,采用欧共体标准局的三步提取法研究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污灌区土壤中,Cd和zn主要以B1(水溶态、可交换态与碳酸盐结合态)和B2(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9.4%、26.4%和43.9%、44.3%.Cu、Pb主要以B2(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B3(有机物与硫化物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3.4%、66.6%和29.1%、25.3%.Cr以B3(有机物与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0.4%和42.5%.元素总量和形态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污染为单一的镉污染土壤,且镉的可迁移性强,易被植物吸收. 相似文献
560.
为研究长三角背景点夏季PM2.5污染特征,于2018年5月30日—8月15日在上海市崇明岛对PM2.5样品进行昼夜采集,并对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Cl-、NO3-、SO42-、Na+、NH4+、K+、Mg2+、Ca2+)进行了分析.运用PSCF(潜在源贡献)方法判别污染物排放源区,并结合PCA(主成分分析)和PMF(正交矩阵因子)源解析探究PM2.5来源.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崇明岛ρ(PM2.5)平均值为(33±21)μg/m3,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限值(35 μg/m3),但在部分时段存在显著超标现象,ρ(PM2.5)最高值在120 μg/m3以上.②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平均值为(14±9.3)μg/m3,占PM2.5的42.4%,其中SNA(SO42-、NO3-、NH4+三者统称)为主要离子,占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的85.7%.③n(NH4+)/n(SO42-)(NH4+与SO42-的摩尔浓度比)显示,清洁期〔ρ(PM2.5) < 15 μg/m3〕呈贫铵状态,过渡期〔15≤ρ(PM2.5)≤35 μg/m3〕和污染期〔ρ(PM2.5)>35 μg/m3〕均呈富铵状态;过渡期SNA主要以NH4HSO4和NH4NO3形式存在,而污染期则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④通过对两次典型污染事件进行离子相关性分析和PSCF分析发现,E1污染事件(5月30日—6月8日)为局地生物质燃烧型污染事件,E2污染事件(7月23日—8月1日)为区域传输污染事件.源解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两次典型污染事件期间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对PM2.5的贡献最显著,贡献率分别为62.8%和59.8%;其次是生物质燃烧,其贡献率分别为32.5%和20.1%;E2污染事件期间海盐源对崇明岛PM2.5贡献率较高(16.6%),远超过E1污染事件期间对PM2.5的贡献率(2.7%).研究显示,区域输送对崇明岛PM2.5有显著贡献,二次颗粒物累积是崇明岛PM2.5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