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7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稀土金属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这使得其对碳质材料还原NO的反应可能表现出特殊的催化效果,而此方面的研究没有报道.为了研究稀土金属对活性炭还原NO反应的催化效果,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氧化的活性炭颗粒(La/C),并在无氧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程序升温反应和等温反应,考察了气体流量、NO的入口浓度、反应温度和氧化负载量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同时对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负载氧化的活性炭还原NO的反应是一级反应.由于炭表面3%(质量分数)的氧化的存在,C-NO反应的起始反应温度从500 ℃降低到300 ℃,反应活性大大提高,反应活化能从88.95 kJ/mol降低到51.05 kJ/mol.氧化的负载量对反应活性有重要影响,但负载量的大量增加对反应活性的提高效果甚微,最佳负载量为1.5%.La/C体系在反应中较稳定,而反应温度的升高对其稳定性不利.  相似文献   
12.
氧化铝负载镧去除水中F-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氧化铝负载的氧化吸附剂并研究了其对水中F-的吸附.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对F-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最大吸附量达到53.4 mg·g-1;适当提高吸附温度和氧化负载量都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吸附量;较低的固相反应焙烧温度有利于提高去除率,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吸附量从170℃焙烧的42.2 mg·g-1下降到了350℃焙烧的32.9 mg·g-1.同时,吸附剂表现出了很好的适应性,在较宽的pH范围内都能保持较高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3.
以醋酸锌和硝酸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网络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得到掺的Zn O纳米粉体。用制备的粉体对甲基橙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掺量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分析仪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的掺入提高了Zn O的光催化活性,锌摩尔质量比为0.2%时光催化性能最好,高压汞灯下反应1 h,甲基橙的脱色率为96.5%,相比于未掺杂的Zn O提高了11.5%。  相似文献   
14.
钟璐  谢文理  黄新  林子增 《环境化学》2023,(5):1742-1752
在监测常州长荡湖水样和沉积物磷形态与含量的基础上,开展了在温度、pH、溶氧度等不同环境因子背景下改性膨润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效果研究.通过对比监测上覆水体磷的浓度、底泥磷的形态变化,考察了改性膨润土对水体磷的钝化效果以及底泥磷的固定作用.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可以很好地抑制底泥释磷,抑制底泥的释放率达到了55%—75%.温度和溶氧度的变化对改性膨润土的抑磷率无影响,而强酸碱(pH=4、pH=10)环境相较与中性环境(pH=7)抑磷效率减少15%;沉积物中Ex-P和Fe/Al-P等活性态磷含量下降了55%—60%,而Ca-P等稳定态磷含量上升1—1.1倍,说明改性膨润土可以改变沉积物磷的形态,由不稳定态转化为稳定态,提高了底泥对磷的滞留能力,降低了对上覆水释放的风险.利用改性膨润土控制长荡湖水体磷污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控制柴油车尾气排放的关键是提高碳烟催化燃烧的低温活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合成不同银赋存形态的钴酸(LCO),考察不同银赋存形态对碳烟催化燃烧性能的制约机制。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250、450℃时,LCO表面的银分别为Ag2O和Ag0;当煅烧温度为700℃时Ag0与Ag+形态共存。煅烧温度为250℃、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合成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归因于Ag2O与LCO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磷和藻类,制备了絮凝剂-复合改性膨润土(聚合氯化铝铁-复合改性膨润土(PAFC-La)、聚合硫酸铝-复合改性膨润土(PAS-La)、聚合硫酸铁-复合改性膨润土(PFS-La)、聚合氯化铝-复合改性膨润土(PAC-La)),对材料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比较4种复合改性膨润土的除磷性能,并探究投药量和pH对复合改性膨润土除磷除藻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材料吸附磷的过程均能由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其中,PAC-La的磷吸附容量最大(44.677 mg/g);投药量为300 mg/L时,总磷(TP)去除率最高的是PAC-La(94.1%),叶绿素a(Chla)去除率最高的是PFS-La(78.2%);在pH为5~10时,PAC-La除磷除藻效果受pH影响最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絮凝剂-复合改性膨润土能够同步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磷和藻类,尤其是采用PAC-La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
镧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pH值为2.0,2.5,3.0,3.5,4.0,4.5和5.0的模拟酸雨和La(浓度为1mg·l-1)处理水稻种子,测定不同酸雨胁迫下La对水稻种子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酸雨胁迫7d时,随胁迫强度的增加(pH5.0-2.0),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而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La可缓解pH5.0-3.0胁迫的伤害;但对pH2.5-2.0无明显防御作用.pH4.0时,解除酸雨胁迫(t=5d,3d)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即时提升(第6天和第4天),La处理亦可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对脯氨酸含量均无明显影响,pH2.5处理过长时(t≥5d),对水稻种子造成不可逆伤害,可溶性蛋白含量小于对照,而脯氨酸含量大于对照,La处理无明显效应;当酸雨处理3d时,可溶性蛋白与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经La处理后均有所提高,表明La丑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有一定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8.
La/Ce掺杂钛基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稀土La、Ce改性的钛基二氧化铅(Ti/PbO2)电极.利用SEM和XRD分析了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稀土La、Ce掺杂后改变了电极表面的微观结构和晶面取向,使电极表面变得更加致密、均匀;用LS和CV测试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表明,稀土La、Ce的掺杂提高了电极的析氧过电位和峰电流密度,改善了电极的催化性能.用所制备的不同掺杂量下的改性电极降解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methylene blue,MB),结果表明,当La、Ce掺杂量分别为8.0g.L-1和5.0 g.L-1时,电极对MB及其COD的去除率达到最佳,分别为83.85%、79.95%和79.18%、76.21%,显示了良好的去除效果和催化性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MB可能的降解路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稀土元素镧-铜胁迫下蚯蚓的抗氧化防御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然土壤染毒法研究了稀土元素(La)和铜(Cu)复合污染对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和Cu复合染毒对抗氧化防御系统产生了一定的联合毒性效应,其联合毒性效应与暴露时间和不同质量比的组合密切相关。不同剂量La与不同背景质量比Cu复合时,低剂量La作用下,S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高剂量La作用下,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这表明复合胁迫使蚯蚓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增强,且复合胁迫超过其耐受阈值。不同剂量La与不同背景质量比Cu复合时POD活性出现明显波动,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表明复合胁迫使蚯蚓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增强。不同剂量La与50 mg/kg Cu复合胁迫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表明La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u对蚯蚓的毒性效应;不同剂量La与200 mg/kg Cu、600 mg/kg Cu复合胁迫时,蚯蚓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0.
镧、铈、钕对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稀土元素进入生物体后主要累积于肝脏,进入肝细胞,除蓄积在细胞核中,还存在于线粒体中。为探讨轻稀土元素对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作用,选用5周龄雄性ICR小鼠分别以10、20和40mg·kg~(-1)的(La)、铈(Ce)和钕(Nd)灌胃,6周后测定小鼠肝细胞线粒体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a中剂量组和Ce低剂量组SOD活性显著升高,La高剂量组和Nd中、高剂量组中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除个别剂量组外,各染毒组CAT和GPx活性与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Nd各剂量组、La高剂量组和Ce高剂量组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研究表明,La、Ce和Nd所导致的CAT和GPx活性以及GSH含量降低可能是造成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