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7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粒径对水合氧化镧除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La2O3·nH2O的高效除氟作用,确定了La2O3·nH2O除氟的最佳pH,在此基础上研究了La2O3·nH2O的粒径对其除氟容量以及除氟动力学的影响,并与活性氧化铝除氟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La2O3·nH2O除氟的最佳pH为5.5~6.5;La2O3·nH2O对氟的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原理;随着粒径的减小,其最大吸附容量及吸附速率均有明显的提高.试验中粒径为0.038~0.050mm的La2O3·nH2O粒径为 > 0.500~0.710mm的La2O3·nH2O相比,前者的最大吸附容量是后者的3.32倍;当平衡ρ(氟)为1 mg,L时,前者计算所得的吸附容量是后者的10.13倍.与活性氧化铝相比,当平衡ρ(氟)为1mg/L时,相同粒径的La2O3·nH2O的吸附容量是活性氧化铝的2.55~13.88倍.  相似文献   
82.
A series of lanthanum doped meosoporous MCM-41 (LaxM41, x is Si/La molar ratio) wa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s was investigated with X-ray diffraction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technique. The content of La in the materials was determined by ICP. It was found that the La content of La25M41, La50M41 and La100M41 was 7.53%, 3.89% and 2.32%, respectively. The phosphate adsorption capaciti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mount of La incorporation. With 0.40 g La25M41 99.7% phosphate could be removed. The effects of Si/La molar ratio, LaxM41 dose, pH,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phosphate solution, co-ions on phosphate adsorption were also evaluated. The phosphat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LaxM41 could be well-described by the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and Langmuir isotherm fit equilibrium data much better than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相似文献   
83.
掺杂La或Si对Ag/Al2O3催化剂热稳定性和脱NO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 BET比表面测定和 X-射线衍射技术考察了掺杂 La或 Si的 Ag/Al2O3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并研究了富氧条件下 ,丙烯在这些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 NO的活性 .结果表明 ,掺杂 La或 Si能抑制 Al2O3相变 ,使 γ-Al2O3完全转化为 α-Al2O3的温度升至 1100℃以上 .相应地 ,延缓催化剂比表面下降 ,从活性角度来看 ,当焙烧温度为 1100℃时 ,与掺杂 La或 Si相比 ,不掺杂 La或 Si的 Ag/Al2O3催化剂活性要低得多 ;当焙烧温度低于 1000℃时 ,掺杂少量 La(2 % La2O3)对 Ag/Al2O3催化剂活性影响不大 ,但是 ,掺杂 Si(2%或 8% SiO2)或较高含量 La(8% La2O3)会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 .综合考虑热稳定性和富氧条件下的 NO还原活性 ,认为掺杂较低含量 La(2% La2O3)的 Ag/Al2O3催化剂性能最佳 .  相似文献   
84.
以载纳米过氧化钙海泡石为基本骨架,采用海藻酸钠包覆和离子交联研制了CPS60@SA/La复合材料,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和表征分析考察了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所制材料具有良好的释氧性和除磷能力,纳米过氧化钙和位点是其主要的活性组分.随着缓释凝胶用量增加,磷的去除率也相应增加;CPS60@SA/La对高浓度磷的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的描述,最大吸附容量为198.25 mg·g-1 (20℃);CPS60@SA/La在p H 3~9范围内均对磷酸盐有良好的去除能力,F-、HCO3-、CO32-和HA的共存对CPS60@SA/La的除磷效果有轻微抑制作用;在实际河道水体中,该复合材料可缓慢释氧,保持水体溶解氧浓度大约为8.51 mg·L-1,为泥水界面处的好氧微生物提供良好条件,对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的磷酸盐均有良好的去除和固定能力,去除效果稳定,其使用有望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85.
半导体钴酸作为传统型热电催化材料,由于价廉、高效、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国民经济中被广泛应用。结合半导体钴酸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钴酸的几种新型制备方法:微波辅助合成法(绿色、高效)、机械活化法(反应活性高)和表面离子吸收法(产物纯度高)。同时对提高钴酸光催化活性的措施进行分类,包括与其他半导体材料形成异质结、元素掺杂、与新型材料复合等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钴酸光催化剂在降解染料废水、抗生素废水,以及光催化产氢、高级氧化有机废水等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6.
采用模拟酸雨和复合处理水稻(O.sativao)种子,测定不同酸雨胁迫强度下对种子质膜透性(E%)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H4.0和pH2.5的酸雨连续胁迫7d,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水稻种子的质膜透性呈现先减小后逐渐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直保持升高的趋势.经处理后,水稻种子的质膜透性变小,POD活性有所增高.而在第5天和第3天,pH=2.5和pH:4.0酸雨胁迫下的水稻种子换用隔夜自来水培养,使得其质膜透性有所减少,过氧化物酶活性得以回升.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防护效应,减轻了酸雨对萌发期间的伤害程度,增强了种子抗酸雨的能力.  相似文献   
87.
镉对大豆苗期素质的影响与镧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盆栽实验研究了镉对大豆苗期素质的影响及的防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每钵根施100gm氯化镉会严重抑制大豆幼苗生长,而先期一次性叶片喷布30mg/LLaCl3,能明显减轻镉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88.
为有效去除铁路隧道开挖过程中涌出的地下水中的氟离子,避免对当地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利用改性钢渣得到一种除氟材料,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定、能量散射光谱、X射线衍射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此外,结合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探究了改性钢渣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钢渣的比表面积由未改性的0.549 9 m2·g-1增大到23.367 5 m2·g-1,小粒径的钢渣比例增大且表面粗糙程度增强。能谱分析表明通过改性,可成功的将负载于钢渣表面。吸附拟合模型表明,钢渣对氟离子的吸附遵循Langmuir模型,说明钢渣对氟离子的吸附更接近于单层吸附,且主要为化学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吉布斯自由能(?G0)>0,焓变(?H0)和熵变(?S0)<0,表明该反应是放热过程,改性钢渣的除氟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过程。改性钢渣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89.
以膨胀珍珠岩(expanded perlite,EP)为载体,以钛酸正丁酯和硝酸为前驱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出掺杂的漂浮型La-TiO2/EP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研究了催化剂的形态结构。以正辛烷为模拟水面烃类污染物,通过超声波辅助对此催化剂的吸附与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20~40目的膨胀珍珠岩为载体制备的5%La-TiO2/EP,经500℃焙烧2 h后对辛烷的去除效果最好。超声波可促进辛烷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与迁移,超声辅助下辛烷去除率可提高11.08%。  相似文献   
90.
镧改性活性炭纤维高效吸附去除对苯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处理中稀土元素一般用于砷、磷等无机污染物的吸附去除,将稀土元素负载在活性炭纤维上,首次用于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苯醌。研究发现,经0.01 mol/L的La(OH)3和超声处理的活性炭纤维吸附去除对苯醌的效率最高。改性活性炭纤维对对苯醌的吸附去除受p H的影响较大,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的吸附效果较好。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线性和非线性模拟,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热力学研究表明,对苯醌在改性活性炭纤维(ACF-2)表面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经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模拟,298 K时对苯醌在ACF-2上的最大吸附量为149.4 mg/g。同时,降低反应温度利于吸附去除对苯醌,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