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31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水稻光合碳是稻田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在土壤中输入与分配特征受水稻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施肥是影响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为了探讨施氮对水稻拔节期光合碳的传输动态的影响,应用稳定同位素13C-CO2脉冲标记技术,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光合碳在水稻-(根/非根)土壤系统中输入与分配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施氮的响应.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降低了水稻根冠比.随着水稻的生长,水稻植株的13C丰度逐渐下降,根土和非根土中13C丰度先减少再增加;施氮显著增加了根土壤中13C丰度,较不施氮相比增加了9.5%~32.6%.施氮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中光合13C含量显著增加,较不施氮处理分别增加了24.5%~134.7%和9.1%~106%.脉冲标记一次性输入的光合13C主要分配在水稻植株体内,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的分配率分别为85.5%~93.2%和91.3%~95.7%;施氮显著影响光合碳在水稻地上部、根土和非根土中的分配特征(P0.01),标记后26 d,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使光合碳在水稻地上部的分配增加了13.4%,在根土和非根土中的分配分别减少了21.9%和52.2%.因此,施氮增加了光合碳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分配,但降低了光合碳在土壤中的累积.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施氮条件下水稻拔节期光合碳的分配,为明确氮素对光合碳在水稻拔节期的动态变化以及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和深入了解农田土壤有机质累积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2.
土壤细菌沿真菌菌丝的迁移可以扩大细菌的生境,增强其作用效果;然而,生防细菌的迁移对植物致病真菌的影响尚待深入研究.利用细菌-真菌共培养体系,研究生防细菌路德维希肠杆菌A18(Enterobacter ludwigii A18)沿植物致病真菌镰孢霉JK(Fusarium sp. JK)迁移的生态学效应.结果发现,在没有真菌菌丝存在的情况下,路德维希肠杆菌A18只能在3 g/L琼脂浓度的半固体培养基中游动,不能在更高浓度琼脂的培养基表面运动;而在镰孢霉JK存在的情况下,该细菌可以沿真菌菌丝迁移,在移动位点细菌的生物量可达108CFU/gagar.在路德维希肠杆菌A18存在的情况下,镰孢霉JK的生长没有受到影响;然而,镰孢霉JK的产孢受到了路德维希肠杆菌A18的显著抑制,抑制率达90%.另外,路德维希肠杆菌A18可以黏附于镰孢霉JK菌丝表面形成生物膜,并利用镰孢霉JK分泌物生长,接种10 d后,路德维希肠杆菌A18的生物量从106.07±0.09CFU/mL增加到109.07±0.10CFU/mL.本研究表明路德维希肠杆菌A18沿镰孢霉JK菌丝迁移,不仅可以利用真菌分泌物生长,扩大其生境,而...  相似文献   
143.
滨海4种盐生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特征与主要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弋良朋  张辉 《生态环境》2011,20(2):270-275
植物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酶的活性,根土壤酶的种类和活性对土壤养分的速效化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植物的吸收利用。以滨海盐土和轻度盐化潮土为材料,利用根袋法研究滨海盐生植物对根与非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盐生植物在滨海盐渍土壤中的修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两种土壤中,植物根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表现出相反的变化,滨海盐土中,根土3种酶的活性均高于非根土;而轻度盐化潮土中的根土3种酶活性均低于非根土。在两种土壤中,根土全氮质量分数比非根土高,但全磷却比非根土低。根土速效态养分的变化则与全态养分的变化相反,4种植物的根土速效氮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非根土。除芦苇外,根土速效磷质量分数均高于非根土。滨海盐土中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和土壤中几种主要养分的相关性最紧密,较好地体现了4种滨海盐生植物根的养分状况,也说明盐生植物对滨海盐土酶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对比4种植物根土壤中的酶活性,在高盐质量分数的滨海盐土中,盐地碱蓬对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4.
间作栽培对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究不同间作栽培模式缓解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连作障碍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以马铃薯单作为对照,研究马铃薯间作玉米(Zea mays)、蚕豆(Vicia faba)和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3种模式对连作马铃薯根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种植模式下马铃薯根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马铃薯单作,根土壤速效磷降幅最大,达45%以上,土壤pH值明显下降.间作栽培模式改变了马铃薯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了根土壤真菌的数量;间作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也有明显影响,其中马铃薯间作蚕豆和间作玉米处理马铃薯根土壤微生物培养120 h的平均颜色变化率分别比对照高13.39%和4.30%.马铃薯根土壤微生物群落总体上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率较高,对芳香化合物的利用率较低.间作蚕豆明显促进了马铃薯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强度,而且能维持较稳定的产量,因而可能是一种有利于改善马铃薯连作栽培根微生态环境、缓解连作障碍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透光球囊霉(Glomus diaphanum)、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及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等4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铯污染下宿根高粱生长及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MF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宿根高粱的株高和根长,同时增强了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P0.05),且以接种G.etunicatum增强效果最好,上述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相当于对照的1.11、2.25和4.04倍,而接种Glomus diaphanum最显著增强了酸性磷酸酶活性,使其提高了24.53 mg·g-1·d-1·FW(P0.05),宿根高粱对铯的耐性指数均高于对照,说明AMF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铯污染胁迫对根土壤酶的抑制作用,进而减轻核素铯对植物的毒害;接种AMF处理显著抑制了脲酶活性,表明脲酶可作为反应土壤核素铯污染的一个有效指标.同时也表明AMF有效地增强了宿根高粱对核素铯的耐性能力.  相似文献   
146.
开展盐渍化土壤中耐盐植物根促生菌研究,有助于利用根促生菌改良盐碱土壤.以前期分离自宁夏银北盐碱区耐盐植物根土壤的110株细菌为材料,测定了菌株解磷、产IAA、产ACC脱氨酶和铁载体等促生特性,通过高活性菌株的交互作用,筛选出11个互不拮抗的菌株进行了菌种鉴定和复合菌群的构建,并验证了高效菌群C3和C8对植物幼苗的...  相似文献   
147.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形态分析技术研究了北方地区常见农作物对污染土壤中铅(Pb)、锌(Zn)的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有效性的影响。土壤Pb、Zn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根土壤相比,多数作物根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Pb比例降低,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Pb则显著增加;Zn则表现为可交换态比例略呈降低趋势,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有机质结合态升高,残渣态Zn则大幅下降。这提示,作物根土壤Pb存在由松结合态向紧结合态转化的现象,从而植物有效性降低;而根土壤Zn的形态变化则与Pb相反,即由紧结合态向松结合态转化,相应地提高了Zn的植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8.
搜集10类氨(NH3)的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1996~2016年湖北省NH3排放量,利用GIS进行1km×1km的空间分配.分析了不同地理单元(西部山区城市、中部平原城市、东部特大城市和东部中小城市)的NH3排放源结构和单位排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湖北省NH3排放量由1996年的375.0kt增长至2016年的475.4kt,年均增长率为1.2%.西部山区城市NH3排放增加最快,年均增长率为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源是最主要贡献源,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排放的NH3分别占总排放量的71.6%和15.8%.除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外,废弃物处理和生物质燃烧分别是东部特大城市和中部平原城市NH3的重要排放源,分别占全省该类源NH3排放总量的76.1%和41.5%.值得注意的是,东部特大城市的工业生产、人体排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化石燃料燃烧等排放的NH3占比均高于其它3种地理单元,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9.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柠檬根/非根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果园科学合理地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常规施肥(FM)、有机肥(P)、新鲜有机肥(NP)、 70%化肥+30%有机肥(70FP)和50%化肥+50%有机肥(50FP)这6个施肥处理.采用化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根/非根土壤的理化性质、细菌16S rRNA基因的丰度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探究影响柠檬根/非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50FP和70FP)能显著提高根/非根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的含量(P<0.05);与常规施肥(FM)和单施有机肥(P和NP)相比,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了24.76%~97.98%,速效钾含量提高了6.87%~45.11%,硝态氮含量提高了18.42%~55.82%.(2)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丰度及土壤呼吸速率(P<0.05),其中50F...  相似文献   
150.
谢军  王子芳  王蓥燕  熊子怡  高明 《环境科学》2023,44(8):4565-4574
为明确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根土壤反硝化细菌和反硝化势的影响,以柠檬根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化肥(CF)、有机肥(M)、化肥配施生物炭(CFBC)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MBC)等5个处理,通过测定根nirS型、nirK型和nosZ型反硝化菌群落特征、反硝化势和土壤环境因子,明确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CF处理显著降低根土壤反硝化势47.7%,M和MBC处理分别显著增加反硝化势的2 192.7%和1 989.9%; M和MBC处理显著增加nirS型和nosZ型反硝化菌的基因拷贝数,CF和CFBC处理显著降低nirS型和nosZ型反硝化菌基因拷贝数,而4个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nirK型反硝化菌基因拷贝数.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H是nirS型反硝化菌丰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有机质(SOM)和铵态氮(NH+4-N)是nirK型反硝化菌的主要影响因子,pH、硝态氮(NO-3-N)和氮磷比(N/P)则是nosZ型反硝化菌的主要影响因子.偏最小二乘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