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28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8 毫秒
61.
改良剂对根际土壤-水稻系统中镉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稻田镉(Cd)污染治理是我国目前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铁的氧化还原过程对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运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铁循环调控入手,研发阻控稻米Cd累积的钝化技术及产品,势必能为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新的解决途径.本研究以自主研发的改良剂为对象,通过野外田间试验,研究改良剂对Cd从根土壤向根表铁膜迁移及在水稻不同组织器官间转运的影响,探索铁循环影响Cd在根土壤-水稻系统中运移的机制.结果表明,改良剂施用促进了根土壤中铁硫化物的形成,其与Cd共沉淀显著减少了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根土壤中乙酸铵浸提态Cd(NH4AcCd)的含量;成熟期排水烤田致使铁硫化物被氧化,其对Cd的释放显著增大了根土壤中NH4Ac-Cd的含量;铁硫化物形成减弱了Fe(Ⅱ)从根土壤向根表的迁移能力,铁膜中铁(DCB-Fe)的含量随之减小,铁膜对Cd的吸附能力减弱导致分蘖期和灌浆期铁膜中Cd(DCB-Cd)的含量显著减小;改良剂施用有效减弱了根系对Cd的转运能力,增大了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Cd在根系的分布比例,而减少了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Cd在茎叶、以及成熟期Cd在糙米中的分布比例.本研究成果将为后期改良剂的研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解决稻田Cd污染治理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以及由此造成的气候变暖对森林牛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森林土壤碳循环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未来陆地牛物嘲表现为碳源/碳汇的关键环节,揭示这一作用对于准确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的5个方面(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凋落物输入与分解、土壤碳库),综述了近10 a来全球气候变暖对土壤碳循环过程的影响.近年来,尽管已开展了大量有关土壤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反馈机制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结果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整合各种密切关联的全球变化现象,完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加强根微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机理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参70  相似文献   
63.
复垦红壤中牧草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浙江省诸暨铜矿区复垦红壤牧草根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不同牧草使矿区土壤根微生物生物量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影响大小因矿区土壤污染程度而异.无污染和轻度污染土壤根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表现为黑麦草+三叶草>三叶草>黑麦草>未种植土壤,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重度污染环境下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Biolog数据分析显示,种植不同牧草的矿区土壤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也发生了相应改变,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剖面(AWCD)均显著高于未种植牧草土壤,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1).典型变量分析揭示了不同牧草根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4.
香樟根际土壤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感作用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作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它有十分重要的经济、生态意义.该研究采用常规水浸提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根土壤水浸提液,用生物测定法测定其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红苋菜(Amaranthus mangosfanus L.)和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浸提液浓度不同,其化感效应不同,受体植物不同,化感效应差别也较大,具体表现为,浓度较低时,化感作用较小,对萝卜根生长起促进作用,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化感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大致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萝卜受化感作用抑制作用较其他两种蔬菜小.通过研究可得出结论:香樟对蔬菜有较强的化感作用,香樟林地发展林-菜复合种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蔬菜种类和科学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5.
镉胁迫下红树林沉积物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根箱法,研究了在不同浓度镉(Cd, 0~50 mg kg-1)胁迫下红树植物秋茄幼苗生长的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DOC)和水溶性有机氮(DON)的浓度变化.研究表明,秋茄沉积物中DOC和DON含量随Cd胁迫浓度的增加出现不同程度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 DOC含量在土壤Cd处理浓度为10 mg kg-1和30 mg kg-1时分别达到谷值(0.134 mg g-1)和峰值(0.190 mg g-1).除了R5层(30 mg kg-1 Cd处理时DOC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他土层的对照组DOC含量均高于Cd处理组的DOC含量. DON含量在土壤Cd处理浓度为5 mg kg-1和20 mg kg-1时分别达到谷值(0.075 mg g-1和0.081 mg g-1),在10 mg kg-1和30 mg kg-1时分别达到峰值(0.117 mg g-1和0.138 mg g-1).这表明沉积物中的DOC和DON在低浓度的Cd胁迫下可与Cd相互作用,降低Cd的有效性,反映秋茄对低浓度的Cd有一定的抵抗能力.高浓度的Cd胁迫可能刺激秋茄根系分泌和改变土壤微环境.与非根层土壤相比,根层的DOC和DON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6.
小麦根际土壤汞的分布和形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根箱试验和连续化学萃取法,结合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非根和根土壤汞形态分布特征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长期土壤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非根汞形态分布顺序为:残渣态>强有机质结合态>碳酸盐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腐殖酸络合态>水溶态>交换态,根汞形态分布为:残渣态>碳酸盐铁锰氧化态>强有机质结合态>交换态>腐殖酸络合态>水溶态.当外源汞进入土壤后,在小麦生长60 d内,植物吸收使残渣态汞和水溶态汞含量明显降低,交换态汞和碳酸盐铁锰氧化态汞含量增加.土壤汞污染程度越大,在小麦中积累的汞就越多.其生物毒性增强,环境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67.
印度芥菜对土壤中难溶态Cd的吸收及活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根袋法土培试验,研究了印度芥菜对石灰性土壤中难溶态Cd的吸收、活化和体内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印度芥菜能活化、吸收石灰性土壤中的难溶态Cd,随着土壤中加入CdCO3量的增加,印度芥菜地上部和根系中Cd含量显著增加.印度芥菜吸收的Cd 71%~82%累积在地上部;在土壤中加入难溶态Cd 5~40mg/kg条件下,印度芥菜对土壤的净化率为0.83%~1.25%.  相似文献   
68.
采用温室栽培试验比较莴笋根与非根土壤pH、TOC、Pb化学形态和有效Pb含量的变化,研究根土壤pH、TOC和Pb化学形态变化对土壤Pb有效性的影响,并为低分子有机酸作为提取剂研究土壤Pb植物有效性进行尝试.研究表明,与非根土壤相比,莴笋根土壤的pH降低,TOC含量增加.随着土壤Pb处理浓度的增加,根土壤的酸化作用增强,TOC含量进一步增加.与非根相比,根交换态Pb含量较高.随着Pb(NO3)2添加量的增加,Pb的形态发生了由残渣态向碳酸盐态和交换态的转化.在土壤风干过程中,Pb的交换态、碳酸盐态和铁锰态增加.由于受到根酸化作用和TOC结合的影响,根土壤有效Pb含量高于非根,并且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加,有效铅含量增加.风干土壤有效Pb含量高于新鲜湿润土壤.根土壤交换态和碳酸盐态Pb含量的变化影响根土壤Pb有效性.与莴笋体内Pb含量的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用低分子有机酸提取的莴笋根新鲜湿润土壤中的Pb可以表征土壤Pb对莴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以贵州花江峡谷花椒(Zanthoxylum bungeamun)林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种植5、10、20、30 a花椒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探讨不同种植年限花椒土壤理化因子对根细菌群落分布的影响,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椒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花椒种植...  相似文献   
70.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对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铜尾矿库、狮子山铜尾矿库及狮子山铜尾矿库周边农田3处生长的节节草根与非根土壤中重金属(Cu、Cd、Pb、Zn)的形态、含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节节草根与非根土壤重金属的主要形态分布基本一致,均表现为矿物态含量占据了重金属全量的大部分,而交换态含量偏低.与非根土壤相比较,根土壤中交换态、有机态重金属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其中Cu的有机结合态所占比例增加了53 25%、Cd、Pb的有机结合态所占比例增加超过17%,Zn则增加了5.67%;与此同时,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有所下降.统计分析表明,Cu、Cd、Pb、Zn在根土壤中的形态分布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植物生长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