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1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1461篇
安全科学   211篇
废物处理   127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2691篇
基础理论   631篇
污染及防治   689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海洋硫酸盐还原菌群处理烟气脱硫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盐硫酸根废水的特性,从海底沉积物中富集得到1个硫酸盐还原菌菌群SRB-2,并研究了盐度、温度、pH值、碳源、硫酸根浓度和铁形态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RB-2为嗜盐中温硫酸盐还原菌群, 可以利用乙醇及乳酸为单一碳源,最佳生长温度为30~40℃,最佳生长pH值为7.4~8.3,SRB-2菌群能够在硫酸根浓度为5 200 mg/L或盐度为60 g/L的条件下正常生长,还原铁粉对该菌群还原硫酸根的能力具有加强作用,而二价铁离子则抑制细菌活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对菌体形态研究发现,在反应器填料表面,该菌群中有大量短竿状及螺旋状细菌黏附,而在底部,主要为表面覆盖大量黑色粘稠物质,由短竿状细菌组成,推测其可能是菌种SRB-2-64(GenBank 序列号:EU167911)的堆积.  相似文献   
42.
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焦化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型菌种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对北京焦化厂实际土壤PAHs污染进行修复,研究了该菌种在Tween 80和HPCD两种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对北京焦化厂土壤PAHs污染的强化修复效果,并探讨了修复过程中酶活动态变化及其与PAHs降解关系.结果表明,在L.theobromae作用下,焦化厂土壤中PAHs降解率在第70 d达到45.3%,比控制组提高了30个百分点;当Tween 80和HPCD在最佳含量(2 g.kg-1和1 g.kg-1)时,土壤中PAHs降解率达65.8%和63.9%,比控制组提高约50个百分点.因此,研究证实L.theobromae是实际土壤PAHs污染修复的可选菌种,表面活性剂与L.theobromae联合修复实际土壤PAHs污染修复是一种可选技术.在单一L.theobromae修复组和表面活性剂强化L.theobromae修复组中,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酶活性比控制组土壤中酶活性均提高2倍左右,表明L.theobromae可能产生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或者该菌种与土著微生物有协同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最大值与PAHs降解率相关系数分别是0.781和0.837,转化酶活性与降解率的相关性高于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43.
Ru/AC催化臭氧氧化难生物降解有机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臭氧单独氧化和Ru/AC催化臭氧氧化DMP、酚类物质和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结果表明,Ru/AC能显著提高臭氧氧化中有机物的矿化效果.在DMP降解中,反应100 min后TOC的去除率由单独臭氧氧化的28.84%提高到66.13%.在23种酚类物质降解中,反应60min后TOC的去除率由单独臭氧的9.57%~56.08%提高到41.81%~82.32%.相对于单独臭氧,Ru/AC催化臭氧氧化更能有效地降低水源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以卤乙酸生成势的降低最为明显,100 min后卤乙酸生成势由144.02μg/L降到58.50μg/L,低于美国环保局规定的限制浓度60μg/L.而使用单独臭氧处理并不能使卤乙酸生成势降到符合美国EPA的规定.比较了BAC、O3+BAC、O3/AC+BAC以及Ru/AC+O3+BAC工艺处理水源水的效果,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80%、20.14%、27.45%和48.30%;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37%、27.22%、39.91%和50.00%;UV254去除率分别为8.16%、62.24%、67.03%和84.95%.Ru/AC+O3+BAC工艺相比其他工艺,更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44.
为解决油田落地油泥含油率高但不能直接进行生物无害化处置的问题,探索一种热水洗辅助微生物修复工艺。利用热水洗实验考察了清洗配方和水温对降低含油率的影响;从落地油泥中分离出石油烃降解菌,以用于含油残砂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同时探究填料和烃降解微生物对残砂中石油烃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脂清洗剂在总用量为0.5%、水洗时间30 min和50 ℃条件下,可将油泥含油率由107.1 mg·g−1降至为39.3 mg·g−1;水洗后残砂中的土著菌群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分离获得了2株烃降解菌,并优选出具有增加油泥溶氧和保水的沼渣。将烃降解微生物和优选沼渣加入残砂后,石油烃生物降解效率得到显著提升,200 d后含油率降为4.62 mg·g−1。在此过程中,微生物优先降解分子量小的饱和烃和芳香烃组分,对胶质和沥青质等组分降解程度偏低。该研究结果可为油田高含油落地油泥的环保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由于化石资源日益枯竭和塑料污染加剧,迫切需求环境友好可降解的"绿色塑料".由细菌合成的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绿色塑料"之一.概述PHAs的结构、材料特性和应用、生物合成代谢路径以及发酵方式,指出高昂的生产成本是限制PHA...  相似文献   
46.
齐鲁分公司烯烃厂动力开工锅炉是齐鲁分公司燃料油的耗能大户,也是降耗增效和减排的重点.目前,国内市场燃料气(包括焦化干气和少量天然气)价格较为便宜,而且燃烧燃料气能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因此完成开工锅炉A、B炉试烧燃料气改造后,可以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47.
以安徽某县污水处理厂的改良氧化沟工艺调试为例,采用自然培菌和间歇培养相接合的方式进行调试,结果表明方法可行。在进水COD100mg/L时,MLSS在1500mg/L时,出水COD、NH4-N均可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对调试过程中的各环节如人员培训、带负荷试车、污泥培养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确定了各工艺段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48.
含酚废水是一类高毒性和难生化降解的有机工业废水,在我国水污染控制中被列为重点解决的有害废水之一。分析了含酚废水中酚类化合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重点阐述了生物强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含酚废水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我国24个典型饮用水源地中14种酚类化合物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14种酚类化合物在我国五大流域(黄河、海河、辽河、长江、淮河)24个典型饮用水源地水源水中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14种酚类化合物在我国饮用水源地中的浓度在nd~213 ng·L-1范围内,浓度均值在2.44~31.2 ng·L-1范围内,浓度中位数在nd~40.0 ng·L-1范围内.14种酚类化合物中,硝基苯酚类化合物浓度最高,浓度中位数为37.9 ng·L-1,浓度平均值为27.4 ng·L-1.其次为苯酚、五氯酚、二氯苯酚(2,4-二氯苯酚和2,6-二氯苯酚)和三氯苯酚(2,4,6-三氯苯酚和2,4,5-三氯苯酚);四氯苯酚(2,3,5,6-四氯苯酚、2,3,4,6-四氯苯酚、2,3,4,5-四氯苯酚)和烷基苯酚(邻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和对甲基苯酚)浓度较低.通过商值法对14种酚类化合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后发现,14种酚类化合物的风险商均远小于1,表明其对我国饮用水源地的生态风险较低.对8种已报道健康参考剂量或致癌斜率因子的酚类化合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7种酚类化合物的最大非致癌风险在10-6到10-4范围内,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的致癌风险在10-6量级以下,表明其健康危害较弱.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微生物絮凝剂对人体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的种种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文章归纳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阐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絮凝作用影响因素,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在各种类型污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并针对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