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安全科学   23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591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1.
采空区"竖三带"的确定,是合理设计高抽巷布置层位和确定高位钻孔终孔位置的前提。依据王庄矿提供的地质资料,结合实验室测得的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参数,采用岩石质量评分法,计算得到各岩层合理的节理间距及岩体力学参数,并将其应用于CDEM软件中,对王庄矿8101工作面采动岩层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破断与冒落规律,并得出采空区"竖三带"的分布范围:采空区冒落带范围为0~25 m,裂隙带范围为25~65 m。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现场高位钻孔考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得到的冒落带范围基本一致,为0~25 m;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裂隙带高度较另外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小;数值模拟得到的"竖三带"高度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也验证了CDEM软件在采空区上覆岩层运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12.
针对目前采空区自燃三带实测方法的不便性和局限性,为准确合理地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构建采空区底板应力分布和自燃危险区域的相互关系,提出以采空区底板应力分布规律直接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实践验证。以实际工作面为背景,通过运用FLAC3D数值模拟、现场埋管实测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分析采空区底板应力分布演化规律和自燃危险区域分布特征,得到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空隙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空区底板应力场先后经历应力降低区、应力升高区和应力稳定区,根据走向、倾向应力峰值曲线初步判断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为:散热带0~89 m,氧化升温带89~190 m,窒息带190 m以外;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划分得到的散热带0~86.4 m,氧化升温带86.4~187 m,窒息带187 m以外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13.
为分析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以大冶铁矿尖林山矿区接触带巷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构建了矿岩接触带巷道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模型,设计了沿巷道走向与矿岩接触面对称布置的应变位移计监测方案,分析了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接触带巷道顶板两侧岩体沉降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存在差异,接触带巷道大理岩侧顶板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大于铁矿侧;邻近巷道开挖扰动对已开挖巷道顶板变形破坏有较大影响,增大了接触带巷道两侧岩体的沉降变形程度。结合大冶铁矿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量监测数据,从顶板沉降量、沉降速率2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相似模拟试验和现场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规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14.
目前人工水草、弹性填料等多种载体广泛用于地表水体净化,通过载体表面富集的周丛生物去除污染物达到净化效果.尤其在周丛生物存在情况下,不同水层的氧化还原带分布情况与污染物的去除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研究周丛生物存在下不同水层氧化还原带的分布及其微生物特征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模拟的水柱装置中,加入玄武湖采集的富营养化水,再悬挂弹性填料富集周丛生物,待周丛生物生长达到稳定期之后,监测不同水层氧化还原因子及其微生物.结果表明,周丛生物作用下,水柱中不同水层自上而下依次出现5条氧化还原带,周丛生物在每个带所利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分别为O2、NO-3、Fe3+、CO2和SO2-4,依次称为氧还原带、NO-3还原带、铁还原带、产甲烷带和SO2-4还原带;各带的标志性物质DO、NO-2、Fe2+、HCO-3和硫化物的最高值分别为11.290、4.950、38.326、120.000和12.180 mg·L-1.通过Biolog技术监测微生物特征显示:不同水层对应的周丛生物其组成、代谢活性、碳源利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由此造成了不同水层氧化还原带的分布.不同水层氧化还原带分布及其微生物特征的研究,为揭示周丛生物净化不同深度水体水质提供了科学解释,也为发展高效的基于周丛生物净化水质的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5.
为进一步提高高烈度地震区跨断层隧道抗震性能,基于达万高速天坪寨隧道F,断层段,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对跨断层隧道施设不同减震层厚度减震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天坪寨隧道F1断层段施设减震层厚度为150 mm时,减震效果最优,其次为200,100,50 mm;当施设150 mm减震层时,横向与竖向位移分别减小...  相似文献   
916.
介绍了煤气柜泄漏的主要原因,以及在不停产情况下对其进行粘接修理的技术。  相似文献   
917.
保留带与造林带水土和养分再分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留带( 保留现有灌丛的带状区域)与造林带( 砍掉现有灌丛用于栽植林木的带状区域) 沿等高线交替配置的生态技术在四川西部逐渐被推广应用,本文定量分析了该技术中保留带与造林带的水土和养分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①坡度和雨量级是影响保留带与造林带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其越大则水土流失量越大.②保留带净存储水61 464 ~125 179tkm -2a-1 ,拦截土壤2 136 ~2 817tkm -2a-1 .③保留带表土层的养分比造林带的提高了14.68% ~74.89% ,造林带表土层的养分比对照提高了3 .31% ~114.16% .④保留带和造林带内从上至下的表土层养分有逐渐富积的趋势,且保留带与造林带相邻处的养分变化速率最大.⑤保留带通过地表径流的养分流动净积累了575 .59 ~1 690 .66 kg km -2a-1有效N;而对P、K 而言,保留带是否能通过地表径流来净积累养分则主要取决于坡度,坡度越大,越有利于保留带通过地表径流来净积累有效P、K.  相似文献   
918.
为了研究条形基础砂土地基的剪切破坏形式和承载机理,在相似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组条形基础砂土地基的模型试验,模拟了砂土地基受荷后产生变形、扩展直到破坏的全过程;测量并分析了地基中不同点处的土压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观测了剪切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模型试验能够很好地体现砂土地基变形、破坏的整个过程及其沉降变形特性、地基中各点的真实应力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研究深基坑变形过程和破坏形态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19.
分析讨论了冲击水浴式和旋风水膜式燃煤烟气除尘脱硫系统产生风机带水的主要原因 ,研制开发了密闭式水位控制箱和锯齿形溢水槽 ,通过工程实践 ,能有效解决除尘系统引风机带水问题。  相似文献   
920.
以巢湖北部湖滨带为研究区域,采集潮间带、植物湿地、林地和田地4种类型土地0~20cm表层土壤,利用紫外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探讨不同土地类型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巢湖北部湖滨带4种土地类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与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CDOM和FDOM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较于其他3种类型土壤,植物湿地土壤DOC、CDOM和FDOM含量均为最高。紫外吸收光谱参数共同表明林地和田地土壤DOM分子量相对较大、疏水组分较高、芳香化程度较强。4种类型土壤光谱斜率比值(SR)均小于0.70,荧光指数(FI)在1.40~1.90之间,表明土壤腐殖化程度较好,DOM具有内源与外源双重特征,以外源为主。植物湿地土壤自生源指数(BIX)和Fn(280)高于其他3种类型土地,且腐殖化指数(HIX)最低,表明自生源和类蛋白的组分高于其他3种土地类型,腐殖化程度最低。4种类型土地土壤DOM由类富里酸(Ex/Em=245, 320/420 nm)、类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