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8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61篇 |
综合类 | 350篇 |
基础理论 | 185篇 |
污染及防治 | 37篇 |
评价与监测 | 24篇 |
社会与环境 | 21篇 |
灾害及防治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51.
652.
研究吡草醚原药对大鼠一般生长情况的影响,寻找慢性毒性靶器官以及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将初重为40~50 g的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低、中和高剂量组,160只/组,雌雄各半。各组动物分别给予含有不同浓度吡草醚原药的饲料(0,80,400,2 000 mg·kg-1的饲料),染毒期间不限制摄食饮水,期限为104周。结果显示雌、雄鼠中、高剂量组1~104周的体重、增重、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于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或P0.001);中、高剂量受试物可导致大鼠血液中尿素氮(BUN)水平升高及胆碱酯酶(Ch E)水平下降,肾脏器系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或P0.001);病理学检查显示中、高剂量组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脏间质炎、慢性进行性肾病等。实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中、高剂量的吡草醚原药可明显影响大鼠的体重增长及食物利用率,对SD大鼠的慢性毒性靶器官是肾脏。 相似文献
653.
除草剂灭草烟在土壤中的吸附、脱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灭草烟在8种土壤的吸附、脱附进行了研究,对振摇时间、温度、土壤pH值的影响作了探讨,并对吸附、脱附常数与土壤的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灭草烟在土壤中吸附常数和土壤〔H+〕(OM%)呈正相关,灭草烟在土壤中脱附的难易程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54.
黄土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土壤性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69,自引:6,他引:69
退耕还林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论文以退耕历史较长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选取不同类型植被恢复和不同恢复年限的退耕样区,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后,遭侵蚀破坏的土体构型渐趋恢复,土壤容重、pH值减小,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等增大;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75倍,碳增加了27.29%,氮增加了46.79%;而且,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的速度大于土壤全量元素增加的速度。土壤质量恢复效益最大的是刺槐林地,其次是柠条灌木地,最小的是撂荒地。混交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柠条最利于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积累。不同类型植被,土壤速效养分的差异比土壤全量元素间的差异明显。随恢复时间的增加,土壤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全碳、全氮以及主要离子含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土壤速效养分增加更明显。土壤有机质在植被恢复5年以上开始明显增加,土壤碳、氮和速效养分则在10年以后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656.
潜流人工湿地负荷变化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通过15个月的现场监测试验,研究了约40种入水负荷下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总结了芦苇、茭草、混合种植以及无植物潜流湿地在不同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下的单位面积出水氮负荷和去除率的变化规律.4种潜流系统入水负荷从400mg·(m2·d)-1变化到8 000 mg·(m2·d)-1,出水负荷小于7 000 mg·(m2·d)-1,研究表明,潜流湿地出水负荷随着入水负荷的升高而升高,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单位面积总氮的去除率在低负荷条件下随入水负荷的升高而升高,但在高负荷时单位面积去除率基本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受入水负荷的影响,去除率变化波动较大.各系统的最佳运行范围在2 000~4 000mg·(m2·d)-1之间,平均去除率在1 062~2 007 mg·(m2·d)-1之间.床体间比较认为,植物床脱氮效果明显好于空白床,芦苇床、茭草床单位面积脱氮效率高出空白床63%和27%;同时考察的植物吸收量证明,植物吸收氮的量非常有限,不到去除量的5%,证明植物主要通过吸收以外的其它因素如改善水力条件和根系微环境来提高系统的氮去除效率.研究结果为潜流湿地脱氮机理的理解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7.
658.
冬季不同生境下菹草的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外通过人工构建静态模拟生态系统,研究冬季不同底质、水深、水质条件下,菹草对水体营养盐的吸收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深或水质污染程度的相应组实验中,添加土壤改良剂的各组实验的TN、TP、NO3--N、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均高于相应的未添加组,而NH4+-N去除情况相反;添加土壤改良剂有助于菹草对水体营养盐的综合去除,菹草在水深较深且营养盐负荷较高的水体中对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更好;水深35cm比水深25cm更适宜菹草的生长;菹草在实验设计的水质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和对水质进行高效净化,适合在冬季运用于一般河道的水体修复。 相似文献
659.
660.
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利用微核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的研究,对微核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植物微核技术-紫露草四分体微核技术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目前我国微核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